比烟花寂寞的安妮

前言

“对时光, 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就是如此洁净的文字,就是这样简单的理由,犹如看到她是暮色中那朵洁白的梨花,不卑不亢、不惊不乍,等待动容的瞬间。期待已久,与安妮宝贝的对话。

比烟花寂寞的安妮


记者:清新、简练的文字;自由、慵懒的生活;寂寞、冷调的叛逆。读者从你的文字中认识你,了解你。称你是出生70 年代女性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安妮:我不认为自己能代表别人,我的文字只能代表自己。在我的作品中,展现人性真实裸露的一面,有温情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世俗一面,用文字不断地描述生活中每个阶段的旅程。大家对我的认可和评论,说明在相同的生活背景下,有同样的幻想和复杂的情感挣扎。


记者:你喜欢大海、文字、咖啡、音乐,也习惯了抽烟和泡吧,生活的细节会带给你很多感动和喜悦,但常常也有消极,颓废的一面,你考虑过会影响到读者吗?
安妮:眼前的世界并不完美,值得珍惜。常常觉得生活中的光明、喜悦要多于忧郁的一面。作为一位写作者,挖掘心灵的同时,也是一个思想熔炼的过程。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去改变自己。希望我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能得到时间的验证和变迁中的筛选。


记者:谈谈你平时的阅读习惯?
安妮:读得最多的是些旁门杂类的书籍,关于历史、地理、宗教、心理、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考古、天文、还有植物,都是兴趣所在,因为喜欢旅游,研究了西藏的宗教和敦煌文化的书。因为喜欢看昆曲,读了昆曲的四大名剧《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日本的《枕草子》是很喜欢的一本女性主义色彩浓厚的书。


记者:《告别薇安》、《二三事》是你早期的小说,2004年出版的《清醒记》是散文类作品。此书中看到你内敛、恬静的生活状态,在写作风格上有很大的突破,请谈谈你六年后的进步和变化?
安妮: 在孤独、冷漠的外表下,内心深处隐藏的却是脆弱,需要更多的爱和温暖。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读出不同的情绪感染。爱和死亡同样都看重,寂寞也不是我的全部,我是个需要被拯救的女人,渴望生命中幸福和快乐多一些,这是我真正想要的。

记者:有人说,适合在夜间暖暖灯光下读你的文章;有人说,适合把你的书放在旅行的行李箱中,你是怎样看待读者对你的评论?
安妮:所有的评论权都在读者的手中,但愿我的书能在你书桌上有一席之地,在偶尔之际,伴随你打发轻松时间。这就是它全部的价值。


记者:你的冷漠和距离感,是不是与朋友很难相处的人?
因为写作的缘故喜欢独处、安静的生活,不喜欢太喧闹。不太会主动去接近陌生的朋友,也不会一见如故,愿意用真实的性情与人交往,坦诚、善意的对待身边的朋友。

记者:“幸福是一种幻觉”,对待幸福和所爱的人没有把握吗?
幸福和绝望都是并存的,爱情它有时候像朵随遇而安的花,开一开,就会谢下来,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记者:在你旅行的足迹里,令人最难忘的时刻是什么?
在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旅行,抵达墨脱。过程中,要翻越雪山,在大雨中走过原始森林,每天走10小时的路。。。。。那时,一切都很真实,使我更沉着、坚定、相信自己可以凭意志到达目标。

记者:你每年都会出一本新书,今年有新的作品吗
安妮:3月6日将出版最新的书——-《莲花》。希望通过文字的交流,成为心灵上相知相悉的朋友,祝福大家一切都好!


后记: 她出奇地喜欢烟火,曾经在江南一个小城市广场上看烟花。凛冽寒风中,拍了整整半个小时的焰火盛宴。喜爱的真正意义,已经藏在烟花盛开和消逝的刹那间。把所有的温暖送给比烟花还寂寞的女人。


安妮 的作品
2000年1月, 短篇小说集 《告别薇安》
2001年1月, 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
2001年9月, 长篇小说 《彼岸花》
2002年9月, 摄影散文小说集 《蔷薇岛屿》
2004年1月, 长篇小说 《二三事》
2004年10月,摄影小说散文集 《清醒纪》
2005年5月, 《蔷薇岛屿》新版本
2005年8月, 《八月未央》新版本

作品针对城市文化和边缘化人群生存状态,带来全新概念和内省的角度,具备独特鲜明的艺术性和个人风格,在中国读者中深受喜爱,拥有稳固而广泛的读者群。读者范围包括学生,白领阶层,自由工作者等各种年龄和身份。作品被介绍或选载进入德国,日本,越南,香港,台湾等其他地区和国家。

喜欢自助旅行,摄影,阅读,音乐。布衣素食。所有的鲜花
现居北京。从事写作,摄影采访,媒体策划,编剧等工作。。


《清醒纪》自序

我拍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和村庄。它们的气味和色彩。拍雨后窗台上的潮湿痕迹。僻静小巷的自行车和晒衣架。树在墙上的光影。瞌睡的小狗,怀孕的猫。以及孩子。酒吧街醉生梦死的垃圾和夜色。某个人的皮肤和褐色圆痣。自己睡眠中的眼睛。收集光线和影子。

去偏远的山村旅行,偶然邂逅暮色中洁白梨花,盛放在空旷山谷里。那些花朵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让人为它而动容。知道它们即将会凋落,心里就会有了寂寞。围着它们不停地按动快门,然后坐在树下抽根烟,看着晚霞金红的天边渐渐被夜色覆没。

台风过境滂沱大雨的夜晚,坐在一辆横穿过奔腾大江的公共汽车上,浑身湿透,相机藏在有体温的干燥内衣里。远处灯火闪耀,雨水贯彻整个发出回声的城市。突然不知道自己坐着的车要开往何处,于是就用双手蒙住脸,伏下头掉了眼泪。

一直未曾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却对它有充沛而无法诉诸于任何形式的情意。

渐渐地变得沉默。渐渐地习惯拍一些平淡而微小的照片,仿佛是在记录时间。一只佳能相机用了快两年,一直放在包里,外壳逐渐磨损,但却仿佛是最知己的老友,分享内心所有细微感受。人慢慢会学会对物沟通,而不是对人。

那或许,对人,我们终究是会慢慢淡漠下去。

就像置身的这颗蓝色星球,人会像麦茬一样自生自灭,它的转动却从来不用情。每个人总归是活在自我的 深渊之中。是。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和死去。幸福,也许终究是一个终极象征,并不带来解脱。

只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使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无声感伤,却没有任何悔改。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依旧在念想。

此时此地。这就是生命的神性所在。你始终都不知道它将如何降临及带来的终局。它的高贵丝毫不能被探测。仿佛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伤和回忆。

写了一些字。拍了一些照片。想说的话就是这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