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民氣綁架納粹悲歌
看納粹史,希特勒犯了那麼多人類罪、文明罪,該死;但如果看德當時戰氣,由各次公決,可看到希特勒是被人民架著打仗。【從民主角度看,希特勒悲劇,1是民主投票造成;2是一戰,戰勝國對德懲罰過度造成。】希特勒有犧牲自己,解決歷史問題的決心,當然造成冤魂數千萬,愛好和平者不能接受。對於併吞、侵略,古德里安自傳有提到希特勒的說法:【我知道我不會活太長。因此我沒時間浪費,我的承繼者也許沒我這樣的強硬,也許緊要關頭,他不一定能和我同樣堅定,做下重要決策。因此我要在有生之年,把複雜問題都解決。這樣的理念,希特勒驅使著自己、幕僚,全國,馬不停蹄的速度完成基礎。】【希特勒的消滅波蘭思想,起源於軍事家塞克特將軍歷史性戰略指導,後篇會有介紹。】【德實際是併捷後,才有足夠力量打波及西歐;取法後,才有實力征蘇;也就是說納粹野心是隨戰爭,軍力水漲船高;後來有征服世界野心,則是要日本配合,太平洋戰爭啟動。】這說法,是用演進歸納。希特勒罪行演變,我們簡單條列審視。
1932年7月聯邦選舉,納粹得37.4%、席位230,國會第一大黨。1933年1月30日,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這年,德退出國聯,理由是認為國聯僅針對德解除武裝,條約不公平。1934年8月2日,興登堡總統去世。【19日公投,90%選民支持合併[總統與總理的職位]。】確定希特勒的元首尊號,成為獨裁者;全國一切權力都集中希特勒;命令就是法律。當時在運作民意的是宣傳部長戈培爾。
1935年1月13日,原屬德的國聯託管地薩爾,公決後90.73%選擇歸德;8.86%維持現狀,0.41%選法。大蕭條期間,納粹財困,有600萬失業,占3成5。1935制定《紐倫堡法案》沒收猶太人基本權利、共產主義者和基督教宗教財產,以混合官民經濟體制投資建設,穩定經濟,擴大國家計劃,包括當時世界首創,建設封閉隔離高速公路系統,也藉軍事擴張生產武備,逐漸穩住蕭條窘態。6月18日簽署《英德海軍協定》英允許德建立艦隊。1936年3月7日,希特勒違反《凡爾賽條約》命令3千兵進駐萊茵蘭;由於此領土為德所有,英法並未制裁。29日選舉,納粹黨得98.9%。夏季奧運展示第三帝國大氣魄。戈培爾博士用無線電、電影、大規模集會,播放希特勒演說,達到建立一致愛國情感,用暴力擴張勢力。
併吞捷克點燃戰氣
一戰後,簽署《凡爾賽條約》時,德代表布羅克多夫蘭查,被告知德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時,說:「你們要我們承擔全部戰爭責任;我強烈反對讓德承擔全部責任,德國人民堅信他們只是在進行一場防禦戰爭。從1918年11月11日以來,數十萬無辜德國公民、婦女和兒童被餓死,因為報紙封鎖,死亡還在繼續,他們正是因為你們勝利、你們的安全得到保障,才死去的,我請求你們在談論罪責和懲罰時,也想想他們。」德通貨膨脹持續幾年,是用萬倍計算。【二戰是每個日爾曼的期盼,只是由希特勒點燃。】至於併捷國,有歷史淵源;捷克斯洛伐克是由奧匈帝國一戰投降分割出,而希特勒是奧國出生的日耳曼族裔;捷被德併,與回到奧匈帝國,沒大區別。
1917年2月,俄國革命,境內有原屬奧匈帝國軍隊5萬的捷克軍團,叛亂後附和法軍,協約國供應補給,占領西伯利亞,控制鐵路,後來占領擴散到海參崴。俄10月革命,推翻2月建立的民主政權;次年3月,列寧政權片面退出戰爭,訂約與德談和。捷克軍團占領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亞。當時白衛軍35萬,配合日出兵7.2萬,盤旋遠東地區。8月,協約14國軍隊分別由Murmansk、海參崴,入俄境;日軍在10月時占領俄東,加拿大軍隊負責訓練海參崴員警。11月11日,一戰結束。12月,捷克軍團隨著高爾察克白軍敗退,東撤;要返國,接洽中國奉系,交出步槍3萬支,每支13元計價,共22個車廂;第二次交出炮彈626箱,炸彈209箱,共5016枚,電線等物品,計200個車廂、飛機一架;條件是交換能在東三省避難、供應生活,轉道返國。奧匈帝國戰敗,捷克和斯洛伐克獲得獨立,捷國當時分割得到奧匈帝國24%人口和21%領土,繼承土地上原奧匈帝國的工業80%。1921捷境德裔312萬,占捷國人口總數23.4%;德裔是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之後的第三大族群;但在蘇台德區,德裔是最多數。
一戰後,布拉格政府稱:我們不分民族辦理救助。但【捷克、斯洛伐克基層,並不想與日耳曼人和睦相處,總想著,用不友善態度,會使德裔知難而退,逐步遷走。】蘇台德區的失業率高過捷國其他地區,這跟地方政府政策有關連。在捷國很多工作規定需要通過檢測,會說捷克語,才可錄用,這使母語說德語的德裔失去很多就業機會。
按史料,1929蘇台德區失業4.16萬;到1933,高達73.83萬;1933–1935年間,德裔在郵政等工作失業達7800。捷政府在面對處理態度,排斥德裔,會把新就業機會盡量給不同民族的捷克人。德裔成為弱勢,蘇台德之德裔紛紛抱怨,只能期待祖國能關切他們。當時兩方都知道,把德裔從捷國分離驅逐出去,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造成後來希特勒有機可乘。希特勒對於蘇台德區是用得理不饒人,煽火、嚇唬拿的,之後其他捷國地區是用武嚇,兵不血刃占領。過程,捷向盟友求助,【而法、英同情德裔遭遇,默許納粹藉詞占領捷國。】德民族得理不饒人,並不值得;英法當時綏靖政策默許,後來才發現,希特勒並未就此打住;德打波蘭,就不再坐視了,二戰爆發。許多國家歷史批評[英法採綏靖,姑息造成二戰]那只是部份道理;若詳查演變過程,有前代錯誤,宿命成份。
德皇收買孫文興亂
德取捷克斯洛,波蘭趁火打劫,奪走不屬於波的捷克切欣(在捷克東部.與烏克蘭接壤.34平方公里.慕尼克會議.希特勒指定屬波.一戰遺留問題)。【捷總理勸波,說明唇亡齒寒道理。但是18萬波軍配合德軍,入捷強取切欣。】
波蘭歷史,有過很笨的死硬外交政策。拿破崙1812征俄,波軍是除法,出兵最多。一戰,波支持日打德占領青島;巴黎和會挺日據青島。一戰後期,14國干預列寧政權三次,波是出兵最多國家,對資本主義國家是正面,而也留下俄羅斯之怨。波強了,就去搶俄地盤;俄強了,打波要討回領土。大致上,波左鄰右舍都得罪過;之後又犯毫無戰略,第一個承認偽滿。二戰,波蘭很慘,值得同情但自己也有責任;先是配合流氓分贓,之後遇到流氓恐嚇,但不懂得周旋,何況稍前納粹已有強硬割土例子,除非自己兵馬能戰;所謂君子不吃眼前虧,該低頭,只要不傷利益,應該彈性處理。【至於英法蘇波談判合縱連橫,蘇聯要求借道,可研究由英法用條約牽制蘇軍不可留下的辦法。】
在14國干預尾聲,1919年2月至1921年3月之波蘇戰爭(史學家有歸納為第4次干預)對於資本主義國家是極大貢獻;戰爭由波軍控制西烏克蘭,在波烏戰,波先取勝,之後波和烏都提出版圖,要建國,未遂。此時,布爾什維克之紅軍在內戰開始捷報,並向西進攻有爭議之領土。此時,前協約國擔心紅軍會馳德;助波抗紅。1920年8月中旬,波軍在華沙戰役取勝。前協約國干預下,列寧政府提出求和,10月停火。【由於列寧要處理在遠東的白衛軍謝米諾夫與高爾察克,還有廟街事件(1920 01–06),日軍藉故占領北庫島(南屬日),列寧急著與波妥協;1921年3月18日簽訂《里加和約》。這個條約各方說法互有指責,是促成二戰原因。】過程,列寧1920年4月成立遠東共和國與日周旋,首都烏蘭烏德(後赤塔);另外緊急措施,1919年7月25日與1920年9月27日,兩次對華宣言,廢除不平等條約,用以敷衍華馳兵取失地,也怪華持續內戰。1922年8月,蘇派越飛來華,探過顧維鈞、吳佩孚蘇軍駐蒙態度,遭拒才找孫文。【1923年1月26日,簽[孫越宣言],第4條,孫同意駐蒙之蘇軍不必立時撤離;這是失去外蒙唯一原因。】
波蘇戰爭在14國列強干預,後段使共產世界革命有限制影響力,因為許多地區戰爭陸續由紅軍底定,列強干預隨之結束(1920 07),剩日軍;紅軍之後開往遠東。之前,徐樹錚是1919年11月取回庫倫、烏梁海。1920年7月,吳佩孚盟穗打皖,皖段戰敗辭職,通緝徐樹錚;庫倫、烏梁海守軍成為孤兒。之後恩琴帶800騎兵,在日軍協助下,21年2月3日擊敗北洋高在田駐軍,占領庫倫;7月6日,紅軍擊敗恩琴。日軍1922年10月撤離,紅軍25日收回海參威;然後1925年1月,簽日蘇條約,才取回北庫頁島。
中日先是軍事合作要征俄,日本借錢協助北洋練兵。一戰第三年【德皇1917年5月金援穗,條件北伐打政府軍;過程孫文用錢收買海軍,總長程璧光7月率北洋艦隊投穗,由蔣介石制訂作戰計劃,9月北伐牽制北洋出兵。海軍叛亂,造成1917俄10月革命,耽誤北洋護僑,還誤了出兵征俄取失土,後來再失庫。】之後一戰結束,由於五四運動反日,使中日關係轉入冷淡;接著廟街事件(1920 01–06),北洋艦長借砲給俄方殺日軍及僑,日軍轉向仇視北洋。
外長鋪路貪得無厭
1939年1月,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威脅捷國外交部長,必須照德要求去做,否則會有嚴重後果。3月14日,希特勒邀見捷國總統和外長,逼簽《德捷協定》內容是請德保護捷國;16日德軍入境[保護] 捷克。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並任命「保護官」統治保護國。3月,立陶宛將梅爾地區交德國(後節有說明)。德出兵將捷吞併。元首侍衛隊指揮官隆美爾向希特勒建議:「搭乘敞篷車,不用武裝護衛隨行,一路開到布拉格,這樣德對捷的統治可以更光明宣示。」希特勒接受,只帶少數警衛。15日,德軍進入布拉格;墨索里尼嚇一跳,感到受辱,因為事前希特勒未打招呼;捷被德併吞造成軸心國之間的力量差距加大。墨索里尼致信希特勒,說明事件使其感受到損害,要求平衡。墨索里尼選擇阿爾巴尼亞,4月7日占領;14日,宣佈版圖併入阿爾巴尼亞。
古德里安書也批希特勒:【由於他的不學無術,所以在1940夏天毫無辦法把國家帶上重返和平的途徑。他不懂得怎樣和英打交道。軍事力量只能在準備作戰之中,環境是不可能長時間動員,而又想另一方面不作戰。他心裡一直在找答案,那麼怎麼辦呢?…他明瞭蘇聯共產主義,對於世界是威脅,而且德、歐,都主張反共。…他常以菲德烈大帝和俾斯麥自比,可是他卻缺乏那種智慧和自制力。這首先一帆風順,成功接著再成功;以後又轉向碰壁,一個失敗接著一個失敗。他的頭腦中充滿許多怪誕思想和計畫,自以為天縱英明。他把夜晚當作白天,會議開到午夜。】(下篇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