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中,您可能忽略的错误
求职,求职,这是凌峰日常工作当中听到的最频繁的词,谁让我的工作就是人力资源呢。在经济大形势严峻的今天,求职这个词就出现的更频繁了。现在一天需要面试的人很多,当形形色色的人开始介绍自己的时候,对比其他族裔参加面试的人,就能够集中的看出我们华人在面试中经常犯的错误。
不放松,不自然,让本身就很枯燥的面试更加难熬
面试官的工作很繁琐,一样的问题要一遍一遍不停的问不同的人,写下他们的答案。如果一天面试的人个个都情绪紧绷,一天下来面试官也是筋疲力尽的。可惜的是,一般来说,面试的人都很紧张,所以偶尔一个放松自然的应聘者,就好像一缕清新的风,当然让人印象深刻了。虽然所有人在面试的时候都紧张,但是一个不放松不自然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得到工作机会的。而那些放松的应聘者,给人自信、专业的感觉,就更容易得到机会。华人朋友一般英文都不是很好,对北美的文化又不很了解,再加上对工作非常的期待,所以在面试过程中通常是很紧张的。在我面试的同胞中,很多人不善于打破沉默,面试开始时,就等待我问,不问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出现冷场。其实,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跟我热情的打招呼寒暄,留下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自然工作要留给他了。
没有信心,没有底气的态度易招惹怀疑
人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来加的华人朋友这本经是更难念的。所以,在艰难求职中,看到一线曙光,拿到一个面试的机会,当然是万分高兴的。在面试当中难免给人非常积极感觉,似乎什么条件都能接受。但是,面试你的人可不知道你走过了什么样的路,当你一味的对所有的苛刻条件都接受的时候,面试你的人的第一反映并不是你这个人好用,而是你这个人没有信心没有底气,那么下一步就要开始怀疑你是不是在学历上做假,在工作经历上撒谎一类。面试简单的说是公司对你进行正面了解的契机,如果在面试中连最基本的相互信任都建立不了,还说什么以后要互相合作呢?
上来就套近乎,说话没有忌讳,让人反感
我经常遇见华人移民,看到我是华人,就不停的问关于我个人的问题,而且什么都问,没有忌讳。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来的,来了都干了什么,甚至连我个人的隐私,都要问一问。基于华人委婉和尊重的原则,又不好很直接的拒绝回答,所以面试中我就感觉很尴尬。我很理解这些人是希望能够让我感觉到一种”personal connection”,像我们是老乡,邻居之类,希望这样对他们的面试有帮助。其实,这样的做法恰恰显示了他们对北美职场文化的不了解。首先,北美职场讲究尊重和距离,不停的追问私人的问题本身就是对人的不尊重。其次,一个有自信的人,没有必要通过其他的手段得到工作,所以并不会急功近利的套近乎。再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正规的机构,选择一个人是不可以根据背景,肤色,或者文化的,否则有歧视其他族裔之嫌。所以,套近乎这种在中国极为普遍的手段,在加拿大是万万不可行的,对得到工作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一味突出中国经验,听不进意见,没有提高的空间
来加拿大的移民,很多都是在专业领域工作多年的精英。参加面试的时候,有些人信心满满,认为经验可以说明一切,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是我在中国做过,我知道怎么做。尤其在人力资源部的面试中,似乎认为面对没有技术背景的面试官,技术的问题更容易糊弄过去,所以没有一丝的虚心。这样的态度,未免让人怀疑他提高的可能性。虽然人力资源部的人是搞文职的,但是,如果对技术没有了解,会让他/她来进行面试吗?而且中国用的技术跟加拿大用的技术是有区别的,即使是在加拿大同行业中,每一个公司的技术都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需要有适应力、有学习的精神、有成长空间的人,所以无论一个人多自信,如果没有虚心的态度,一般都是不予以考虑的。
对自己的困难完全无保留,期望寻求怜悯
我遇见的最经典的一例是一位移民朋友,应征我们的会计工作,当我问及为什么换了几次工作,又为什么再次离职的时候,她开始了将近5分钟的血泪控诉。从不知道为什么来加拿大,到以往的老板对人苛刻都告诉了我。可想而知我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任何人都会面对困难,面试官也非常希望你能够告诉他你曾经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但是,将面试官当成你诉说的对象,只说出你的困难绝对是100%的错误方法。面试官不是社工,没有义务听你诉说,也没有能力怜悯或施舍。面试官是要找一个在困难当中坚强而又主动的人,能够面对压力,乐观的寻找解决的办法,为工作造福。所以,不要把面试官当成你的朋友,再愉快的面试,当有抱怨的阴影出现的时候,都会马上结束的。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工作机会向你摇手说拜拜。
找工作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我不敢说自己多在行,但是还是要将工作当中的一些感想写下来给大家,希望能够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