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亞東, 在教育領域辛勤的耕耘者
本報特約記者:賈葆蘅
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了江亞東和他的多倫多奧林匹克學校。好奇之下,我從網上查看了相關的資訊,才知道多倫多奧林匹克學校在多倫多市同行業裡,名列前茅。就是在全加拿大,該校也是相當拔尖的。如果把加拿大眾多培訓學校比作群星閃耀,奧林匹克學校應該是最亮的那顆星。
2016年9月3號,這一天細雨淋淋,我和江亞東坐在溫西一間溫馨的獨立屋裡,品著淡淡的香茶,聽著雨點敲打樹葉的沙沙聲,開始了訪談。
初步涉獵加拿大教育培訓領域
2002年,北京科技大學教師江亞東移民來到了多倫多。出身教育之家的江亞東,一直酷愛教育事業,他在北京科技大學任教八年,來到加拿大後,也希望能教書育人。可他很快就發現無數在中國各領域的精英級人物,到了加拿大卻淪為體力勞工。面對重新洗牌的生活,江亞東沒有沮喪。既然上了牌局,如果不選擇退出的話,就得繼續下去。他認為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察,江亞東觀察到整個北美地區的中學競賽制度十分健全,北美名校對於競賽成績也同樣認可。但他又發現加拿大的教育與中國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比如數學基礎,相對來說中國教育制度下培養出來學生的基本功更紮實些。鑒於多倫多當時沒有針對競賽教學的培訓班。他就與太太商議想開辦一所補習學校,準備教學生數學。決心下定後,江亞東找來加拿大中學的教材,反覆查看和思考。2004年的春天,他回國購買了大量中學奧數競賽教材,最後把中國的教材與加拿大實際情況結合 起來,自己編出一套適合加拿大學生競賽的教材。經過一番努力,2005年他們招到6個華裔學生,就在家中客廳開始了授課生涯。2006年2月,江亞東帶領14名學生來到美國參加“哈佛—麻省理工數學競賽Harvard-MIT Mathematics Tournament”,這個競賽是全美國名校理工科專業認可度最高的數學競賽之一,題目相當難。當時奧林匹克學校代表隊是該項比賽唯一的美國本土以外的代表隊。比賽結果有兩名學生分別獲得幾何組第二名、代數組第五名的好成績。前者第二年就被斯坦福大學錄取了。這次比賽後,江亞東非凡的教學水平在華人社區紛紛傳開,聞名而來的學生多了起來,江亞東開始把培訓班的課程從數學拓展到了物理和化學。後來更是擴展到了英語, 法語, 公眾演講和辯論。
獨特的教學理論和方針
來自東方的江亞東,在西方社會生活幾年後,經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碰撞,他新生出很多新鮮的文化元素。提起他的辦學理論和方針,江亞東頗有所思講道:“西方教育是把情商和智商結合起來的,既看成績,又看個人優秀軟實力。而中國教育依靠就是硬指標:分數。儘管有些教育家認為一考定終身有些弊病,但在中國的大環境裡,是有合理性的。因為只有用分數決定入學,才能使窮人的孩子與富人的孩子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儘管中國教學有很多死記硬背的東西,但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成功的,中國基本知識的灌輸使學生有較好的數理化基礎。中國經濟能騰飛三十幾年,與這些年培養出來的高科技人員分不開的,這是中國的優勢。而西方講究創意,不填鴨式教學,也有其長處。雖然北美多數家長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儘量給孩子輕鬆快樂的成長環境,但在另一個方面,北美當地精英教育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基礎教育。我辦學校就是想結合東西方教育制度的優勢,即既注重孩子創造性的培養,又狠抓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從而在幫助孩子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基礎知識銜接上架起橋樑。”江亞東為此不光幫助中學生在各類競賽獲獎中下功夫,同時也為使學生學習打下了紮實基本功上付出了很多心血。
中西結合
隨著學校的發展壯大,如何招聘到合適的培訓老師成了難題。江亞東和學校經過一番摸索,規定出招聘教師原則:一要語言流利,二要有親和力,三要有責任心。如果學生對教學有些反映,校方馬上會找教師談話,瞭解具體情況。由於多數加拿大西人老師的教育理念都是“快樂教育”,招致部分華裔家長的不滿。而學校招聘的華人老師,有不少卻因為英語口音不純又引起學生怨言。經過不斷的面試、試聽和培訓,一些英語好的華人老師和符合學生要求的西人老師被留了下來。西人教師把西方教學理念帶進來,學校的英文寫作和辯論課就聘請西人教師。華裔老師數學強,就用在數學刀刃上。再有學校為了使學生都是獨特性,還進行了個性化教學輔導。這種量身定做的教學方法,花費江亞東巨大精力。
如何征服北美名校
有很多學生來到多倫多奧林匹克學校讀書,是希望日後能進入名列前茅的高等學府。江亞東為了更好把脈藤校各自特色、申請程序和錄取要求,常常參加美國常春藤盟校每年來加拿大多倫多等城市舉行的座談會。有一次,常春藤盟校代表來到多倫多,介紹學校情況,其中有一位代表指出:他們知道很多學生都相當優秀,但因為學校名額有限,不可能給每一位學生都發錄取通知書。學生要做的,就是要證明比別人更優秀,要用最好的方式與其他人區別出來。江亞東指出,能夠申請北美名校的學生,成績都很優秀。這樣一來,軟性指標就成為展現自我重要依據。軟性指標很多,比如創造性、領導能力、責任感、自信心、為人的熱忱、幽默感、活力、主動性、對挫折的反應等。
江亞東在多年的教學和觀察中,發現有一些學生成績優秀,積極參加辯論賽和公益活動等,參與很多可以增加錄取率的活動,但這些出色的學生,有不少還是被常春藤大學拒之門外。江亞東根據觀察,指出常春藤盟校歷年招收學生中,有百分之二十屬於比較幸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個面試官愛好不一,有些學生正好符合面試官的要求。另外一些貴族、富豪和政界家庭等給學校捐了不少金錢後,他們的孩子就占去一些錄取名額。當然有些中國學生的成績以及推薦信某些誇張成分,使一些面試官心有疑慮,而他們又沒相當多時間來辨別所提交資料的真偽。江亞東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生相當出色,但在有限的名額下,還是榜上無名的原因。
江亞東鑒於不少中國學生與人交往時不會表達自己,溝通能力欠缺,與北美名校要求差距不小,就特地開設了英語演講和公眾演講辯論課,希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公眾演講課程分三個方面:社交演講、專題演講和競選演講。而辯論課則是針對很多辯論賽來展開教學。他們學校通過招聘本地著名辯論教師授課,再加上增加學生實戰能力和總結辯論技巧等方法,使一些學生在辯論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比如該校一名叫Alex Wu的同學辯論非常突出,2016年就憑藉中學階段的優異成績和辯論特長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講起演講課,江亞東舉了一個例子說:“我們學校每年在母親節時,老師都會給學生留有感謝母親養育之恩的題目。2014年,有一位家長找到我,告訴了一件令她難忘的事情。原來她的孩子很內向,不擅言語。母親節來臨前,曾和家裡要了一點錢。因為錢不多,這位家長就給了孩子一些錢。母親節那天晚上,一家人吃完飯後,孩子就把燈熄滅了。點上蠟燭後,在搖曳的燭光營造出溫馨的氛圍下,孩子開始演講起來。她首先祝媽媽母親節快樂,接著講自從移民到加拿大後,媽媽很辛苦,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才使她能讀上好的學校。這位家長說,當時她聽完後,眼淚直往下掉。她非常感謝我們的教導和指引,使她的孩子健康成長。”
要想提高進入常春藤大學的條件,參加國際競賽也是很有幫助的的。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官網就為準備申請該校的高中生列出了六項國際競賽(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作為部分考察內容,建議學生把這些競賽作為適應未來校園生活的重要準備。為了適應北美高校的錄取標準,使更多學生能征服北美名校,多倫多奧林匹克先後開有數學、物理、化學和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班。
為了鼓勵在校學生的積極性,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系列活動-“讓孩子影響孩子”,請來已經就讀常春藤盟校的校友現身演講,分享他們的成才之路,比如“我是如何走入哈佛校園的”等等。江亞東希望用他們的勵志的故事,給在校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和影響。
走向輝煌
江亞東定期更新教材,不斷探索開發新課程,目前他的學校開設有各種成績提高課程、大學預備課程和競賽課程等。而他傑出的成績不僅讓華人社區受益,也得到國際數學界的認可。2007年度江亞東獲得美國數學學會傑出教師獎,並被接納為美國國家數學學會會員。
經過十多年的耕耘,多倫多奧林匹克學校已經擁有教師四十多名,一多半是西人教師。學生一千四百多名,從小學到高中都有開班。其中學生有近20%是非華裔學生,甚至有美國的孩子從美國坐飛機前來上課,這是因為一些其它族裔的家庭對這種模式的課外培訓也很感興趣。
奧林匹克學校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近幾年成績不俗。有不少學生多次在全國或北美的較大型數理化比賽中獲得好名次,更有一些學生因為這些獎項被美國藤校錄取。比如,僅在2016年,在數學奧賽方面,奧校同學William Zhao入選國家隊,代表加拿大參加國際數學奧賽,每個國家只派6名代表隊員。在國際數學奧賽中,William Zhao獲得金牌。在全國公開數學挑戰賽中,Thomas Guo和William Zhao並列全國第一。同時,William Zhao還獲得了9年級的金獎;Thomas Guo獲得8年級以下各年級的金獎。奧校的Zehao Zhou 獲得10年級的金獎。物理競賽方面,奧校有2名同學Steven Mai和 Jack Xu入選國家隊,代表加拿大參加國際中學生物理奧賽,每個國家只選派5名代表隊員。Steven Mai和 Jack Xu雙雙獲得國際物理奧賽銅牌。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CAP—奧校有4名同學名列光榮榜。 他們是Steven Mai,Shuolin Wang, Jack Xu,Guo Zheng. 其中前三名同學應邀參加國家物理夏令營。在計算機競賽方面,奧校有2名同學Yikuan Li 和 Jeffrey Xiao入選國家隊,代表加拿大參加國際計算機競賽。每個國家選派4名代表隊員。 其中,Timothy (Yikuan) Li 獲得金牌,Jeffrey Xiao獲得銅牌。化學競賽,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CCC,奧校Hermish Mehta獲全國第一名。
關於辯論賽,今年奧校3名同學 Alex Wu, Dasha Metropolita-nsky,Logan Ye入選加拿大代表隊,參加一年一度的世界中學生辯論冠軍賽(The World Schools Debating Championships,簡稱WSDC),每個國家只選派5名代表隊員。
在今年2月份由多倫多大學主辦的面向中學生的Hart House辯論賽中,Alex Wu奪得冠軍 (Champion),Brent Leung進入決賽(Finalist),Dasha Metropolitansky進入半決賽(semi-finalist)等等。
國際英語寫作競賽方面。今年,奧校學生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美國國際高中生藝術與寫作大獎賽,有8名同學獲獎,併進入決賽。其中,Jessica Zhu在第二階段的總決賽中獲得銀獎。在該項競賽的第一階段,奧校有4位同學獲得金牌3位同學獲得銀牌,6位同學獲得銅牌。奧校寫作競賽輔導班的同學全部獲得優秀獎。這一輪寫作競賽中,Jessica Zhu一人獨得微型小說金獎,詩歌金獎和戲劇劇本創作銀獎。Sophia Li 一人獨得短篇小說,微型小說和詩歌三項榮譽獎。
此外,Grace Liu 獲得微型小說金獎,短篇小說銀獎,Yinglin Yang 獲得微型小說金獎,Lily Wu 獲得微型小說銀獎,Rachel Wang 和 Lucy Zhang 獲得戲劇劇本創作榮譽獎,Helena Zhang獲得微型小說榮譽獎。
在過去十多年裡,不少在多倫多奧林匹克學校學習的同學被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美國常青藤大學和其他名校錄取。光是2016年, 據不完全統計,奧校就有22人被美國頂尖大學錄取。他們是:
Alex Wu (哈佛大學)
Olivia Nie (哈佛大學)
Lillian Zhang (麻省理工)
Maranda Li(麻省理工)
Lucy Jing (普林斯頓大學)
Michelle Li (耶魯大學)
Jeff An (劍橋大學)
Oliver Wang (哥倫比亞)
Hilary Song (哥倫比亞)
Angelina Pan (哥倫比亞)
Arthur Zhou (賓夕法尼亞大學)
Arthur Liu (Wharton,賓夕法尼亞大學)
Jackie Peng (賓夕法尼亞大學)
Weizhen Sheng (賓夕法尼亞大學)
Joanna Guo (康奈爾大學)
Boya Zhang (康奈爾大學)
Tina Tian (杜克大學)
Aaron Guo (名芝加哥大學)
Tiger Pei (名芝加哥大學)
Hubert Luo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Sean Luchen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Daniel Yan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未來發展
由於江亞東和他的多倫多奧林匹克學校名聲鵲起,很多傳媒紛紛加以採訪和報導。像中央電視台華人世界欄目、《光明日報》、《中新社》、《瞭望東方週刊》、《半月談》、新華社、加拿大《星島日報》和《環球華報》等,皆用大幅篇幅報導這一傳奇學校。很多投資移民看到商機,紛紛找上門來,希望與之合作。可是八十年代培養出來的江亞東,懷著對孩子的責任心,不願意為了掙錢而影響教育質量。儘管他完全可以在不同地區開設分校,可是考慮要保證質量關,目前還沒有開設一家分校。但他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在嚴把質量關的情況下,能夠擴大學校招生規模。
有一種深刻在純樸中無言,有一種色彩在簡單中濃艷。正是江亞東多年養深積厚,認真辦學,沉澱經驗,才使每一次成功都水到渠成。我們希望多倫多奧林匹克學校越辦越好,給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棟樑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