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威先生的「加拿大多元文化馆」
作者:冯湘湘
天高云淡、和风随来,走在街上,怡荡在流丽缤纷的花影之中,令人生出「今夕何夕,芳华满怀。此情最是予人醉,不辞浮名欲坠」之感。
人生列车上,挤满各式各样的人,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多姿多彩的奇诡故事。在这多伦多难得的夏日,有幸遇上著名收藏家汤威先生,听他娓娓道来一生辗转多变的传奇人生,得睹他苦心多年努力收藏的,有关枫叶国多元文化外加传统中华龙文化的珍品,深为震撼和感动。今夕有此缘分,真不狂同坐一趟「人生列车」。
汤威先生束着长发,神态飘逸,既有七分文采,亦流露三分艺术家的不羁。以今天潮语来说,可道充满「仙气」。他引领我们参观他创办的「加拿大多元文化馆」,但见收藏品琳琅满目、跌宕交错,观之很是惊叹佩服,且甚长见识。
馆内之北面,是加国大西洋四省的名产,如龙虾、鱼类等。第一次见到「巴士鱼」,乃栩栩如生的标本,不禁好奇触摸一下。另一面是草原三省的多把干小麦、玉米、南瓜、马铃薯和各种豆类。还有就是最近常成新闻主角的加国猪了。(因体积太大,只能以图片代之。)其余还有亚省的多种农作物,不胜枚举。
安省的水果如士多啤梨、车厘子、红莓和葡萄皆是国民至爱。冰酒更可说「独步天下,谁可争锋」。汤先生收藏了不少年代久远的名牌冰酒,不知是否价值不菲。才又知道,原来安省的省花是白色黄蕊的三叶花。
魁省旅游业多年来蓬勃发展,故也有有关的展品。加国矿产可说举世独当一面。钻石矿除南非外,蕴藏量不容小窥。其余像黄金、铜、铁、锡等矿产,藏量也非常可观。汤先生亦不辞劳苦,到处收购种种样本回来收藏。
当年不少华工被「卖猪仔」,飘洋过海到此异域殊方,参予建造贯通全国筋脉的铁路。汤先生亲自精心泡制了一段该铁路模型,更收藏了其时的一些工具、用品等。其中有人们当时所用的矿灯、皮包、磅金的天平等。还有一件颇珍贵的是其时铁路上所用铆钉,镢在截下来的一小段路轨上。还有不同年代的各类火车模型,堪称珍品。
北边三个自治区西北、育空,纽努瓦的原住民的木雕、图腾也一一展现眼前。还有皮艇(以兽皮及鱼皮所造的小艇),是当时以打猎、捉鱼为生的原住民的重要工具。原住民的一种「贴图」艺术十分有趣,以人物为主,奇妙生动。
不得不提的,是其中有一张英女王家族的族谱。要知道名义上,我们仍属大英女王陛下的子民呢。
多伦多早期的「模样」当然和现在大不相同。图片上见到的大瀑布的湖景、帆船和穿上维多利亚时代服装的绅士淑女,却又比现今时人多了一份古雅贵气。
文化馆正中是历代加国的二十三个总理之像,还有华裔,成功参政获选的国会议员和省、市议员。他们供于座上,谓之华人「名人堂」,以鼓励华人投票参政、议政,服务社区。
在馆内的另一边,看到加国国会收藏的浑元法师之画。最吸睛的乃一光绪十五年的「状元及第」匾和华人的「百家姓」(祠堂)。汤先生曾联同多市市议员杨绮清女士,亲回中国的潮安市进行 「寻根之旅」,受到当地领导人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杨女士也可说是光宗耀祖了。
汤先生多才多艺,平时十分忙碌,如八爪鱼般,办数多多。问何以这么有心,花如此多的大心血去搞这个文化馆,他说初心是出于一种使命感,就是要在加国大力弘扬、传播深具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枫叶国的多元文化增添一砖一瓦。另外则是因为感恩,如父母之恩。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孝道,俗说「百事孝为先」。能于海外成全中国文化,再辛苦再累,甚至卖掉家乡的祖屋以增添经费,被人称「傻子」,他也在所不惜,坚持不懈。
台湾歌手侯德健的名曲:「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汤先生把这条「龙」移至加国,创下「枫叶龙」(另文); 创立文化堂,不肯浮沉随浪人间。正是「生有凌霄志,管他髯如丝。」我非常敬佩汤威大师。
图片1:当年华工为加国筑铁路时的铆钉。下座为铁路路轨一段
图片2: “加拿大多元文化馆”馆藏白求恩大夫的纪念品
图片3:汤威先生在“加拿大多元文化馆”内华裔名人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