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访谈 (1)
他看上去优雅而聪明,眼镜后面的目光中,有一种上海男人特有的机智。他没有做过赤脚医生,但他确是当年上海到吉林省延边地区插队知青中的佼佼者,后来从生产队被推荐到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读医,做过多年的医生,然后到美国又做过多年与医学相关的工作。现在是上海思博卫生技术和护理学院的院长,也是上海最大的民营大学之一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主任。他不但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亲历者,亦是中国赤脚医生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在参观了思博卫生技术和护理学院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明快舒适的教学环境之后,我请他以专家的角度谈谈对赤脚医生历史的看法……
安娜:您是怎么认识赤脚医生这个群体的?
沈小平: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在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历史,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毛泽东造成的,也是历史造成的。首先,历史的功过我们不去评论,但是我觉得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如果让我们这些从中走过来的人来说,对我们来讲是体验了苦难的人生,体验了社会的艰辛,体验到很多过去在城市里面所体验不到的东西,从这点来讲还是有收获。
再看赤脚医生这个角度,因为你研究的主题是知青中的赤脚医生,尽管他们只是知青中很小一部分人,不是每个知青都有机会做赤脚医生。知青中能够做赤脚医生的,一个是他们对医疗卫生比较感兴趣,或者有点熟悉;二是他们算是在知青中表现比较优秀的人,而且同时必须有机会才有可能做。因为绝大部分知青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辛勤劳动,所以知青能够做到赤脚医生也是各方面表现和机会不错的人。
我记得当时下乡的时候,当时生产大队有个卫生室,有一个医生,水平也不高,也忙不过来,这么多人要看病。所以知青中有比较优秀的,熟悉医疗卫生,或者他们父母是医生,或者亲戚朋友是医生,对医疗卫生有一点知识的知青,被选拔去做赤脚医生。
实际上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是通过自学,或者通过短期学习班,或向周围懂的人学习,掌握了一部分基础医学知识,严格来讲,作为专业人员来讲是不够的。但是当时中国社会条件下,这个不够严格,缺乏训练的群体,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有总比没有好。
我觉得赤脚医生在当时落后的社会情况下,他们应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情况,解决实际困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像我们知青中的赤脚医生,带来了很多的新理念、新观念,许多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是当时乡村医生所没有掌握的。我比较了解上海知青的情况,上海知青赤脚医生经过几年的锻炼以后,他们实际的治疗诊断技术,很多人都超过了当地培训过的卫生院一级的医生。这些知青赤脚医生们,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实习,有的利用回上海探亲的机会到医院里去学,我知道很多赤脚医生回到上海,就到医院里面去学习,有的父母是医生,学习条件更好。所以他们对于农村来讲,对改善当地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赤脚医生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他们历史的任务告一段落了,但是他们在历史上所做的功绩是不能否认的。你不能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当时怎么能允许这样上岗?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是,当时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农村的时候,我自己没有当过赤脚医生,但是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医生,当时曾经也是一个梦想,因为当时的命运自己无法决定。当知青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我会从知青当中成长为一个专业的医生,这应该是一个偶然的机遇。自己在农村的时候很努力的劳动,很努力的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因为当时家庭出身不好,家里关系复杂,父亲是地下党,母亲也为地下党工作,外公又是上海地下党领导人,所以文革中家里受到很大的冲击。那时候去农村插队落户,尽管心里不是很情愿,但是你必须得去。当时的情况下觉得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家庭出身笼罩在自己头上的阴影。所以我在知青中算是非常努力劳动的,拼命改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