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访谈 (3)
安娜:您对中国农村医疗的现状怎么看?
沈小平:现在中国的医疗卫生情况,我自己觉得应该是这样,中国城市的医生已经是不少了,但是偏远地区乡村还是缺医生。所以根据目前中国的情况,把全部培养出来的医学院学生都送到农村,最后成为乡村医生,也解决不了目前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在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现在中国需要各种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健全的医疗制度,鼓励和发展乡村医生的政策。另外,中国目前缺口最多的是护士,护士跟医生的比例,护士跟床位的比例,每千人口的护士比例还是非常非常低。
中国不应该要求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生都达到五年制医学院的水平,这个不现实。以赤脚医生在当时那个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来看,从速培养一批适合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医务人员,是当务之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培养不同层次的医生。还要建立住院医生制度,在县医院以上的医院应该是必要的,逐渐推行到全国,要不然医学院毕业以后,没有再经过住院医生统一的训练,分到基层医院还是什么都不会。所以三年以后,基础打好以后,再出去,这样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
安娜:赤脚医生在改革开放后出路如何?
沈小平:后来赤脚医生最后的命运我没有做过调查,我相信其中他们很大一部分都经过返城的折腾,经过不同的人生历练,没有再进行与医疗相关的工作,这个就不用说了。少数继续留在当地农村的赤脚医生,我相信一部分后来经过短期的培训,考证,进修,有些成为乡村医生,不叫赤脚医生了,但干的事情都差不多。还有一部分大概是无法完成这种职称的训练,就不能再当医务工作者了,可能这部分人的命运比较惨一些。因为赤脚医生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了,知识青年中的赤脚医生最后都有不同的人生结果,命运肯定是不一样的。
安娜:您对中医的看法是什么?
沈小平:我觉得中医也是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因为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中间有很多非常好的东西值得借用。但是我觉得中西医结合的路比较好,因为很多东西,特别是目前医学上还有很多病因、疑难杂症的原因用中医理论还解释不清楚,治疗上也没有有效的措施。当然中医的理论是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完善,中医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这套理论也还可以,所以我觉得中医很多方面可以补充西医的不足,在治疗方面,在诊断的理论解释方面,中西医结合还是很好的一条路。其实,当年赤脚医生这个群体,就是把西药和中药两个一起混用的典范。
上海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叫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他们就是中西医结合起来看病治病。每个省我相信都有类似的医院,只是很少,比较少。
安娜:在上海当年的知青当中,您的经历算是很成功的范例。
沈小平:也还有比我更成功的知青。从知青中的医生,最后出国留学,回来办医疗卫生护理的院校,像我这样的例子是不太多,我好像也没听说过另外成功的例子,起码在上海。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主要支撑我的一个是过去知青的经历,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磨练。知青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困难都没有什么,知青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坚韧不拔的精神,就是坚持。当然也不是说什么事情你坚持就会成功,有些事情你坚持也没有用。只是我这个选择正好符合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实现,所以我要坚持。
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赤脚医生的经历尽管是一个历史,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些东西应该是要向他们学习的,这也是每年我们学校开学第一课,我都要跟学生们讲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
特别是当年知青中的赤脚医生,在那个历史年代,在那种条件下,能够解决一部分农村艰苦的医疗条件,关键是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当时的医疗条件现在不适合了,但是你不能否定那个时代他们的作用,他们的好。
安娜:我可以引用我们的谈话用于研究报告或书籍出版吗?
沈小平:当然可以。如果你需要问更多的问题,可以EMAIL给我,我可以把一些回答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你。
安娜:谢谢您!
(结束)
访谈时间:2014年6月8日
访谈地点:上海市浦东上海思博卫生技术和护理学院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