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麦肤 、红薯叶及其他
作者:任展宏
《 拼 死吃河 豚 》
少年時,常喜欢在河浜边钓鱼。有鲫鱼、鳊鱼、黑鱼等, 有時也会钓到河豚鱼。哪河豚鱼也真好玩,一碰它, 马常会鼓起大大的园园的肚皮,眼睛会朝你眨眨地闪亮,煞是好玩。
带回家,杀了要我親娘(常州方言祖母)放在饭锅内清炖了吃。 親娘说,”这鱼有毒,吃不得。”我说,”河里的鱼哪里来毒呢?” 她说,”待蒸熟了,你就知道。“……直到大铁锅饭香, 在大锅的蒸架上取出用大海碗炖的河豚鱼,她拔下头上的白银发簪, 拨弄熟了河豚鱼,说”你看,银簪发黑了,有毒。也不能给猫吃。” ……
五十年后,有一次回乡。家乡的一个堂兄弟约我到常州的江阴( 现在称张家港)去游玩吃饭。他点了一只江阴名菜”红烧河豚”, 把我吓了一跳。”河豚鱼有毒,怎么吃?” 他看到我非常惊讶的样子,笑着说:”家乡不是有句老话叫做` 拼死吃河豚’吧!”他接着说,”既然`拼死地吃, 说明河豚鱼鲜美无一比,它有巨大的吸力。”他又说,” 你还是仃畄在五十年前的认知上。你是当教师的, 教过沈括的说明文《采草药》吧!文中说`天時有愆伏…… 物性之不同……人力之不同……岂可一切拘以定哉?!”
是啊,今天不同了,因为只要掌握了它的性状,能吃。 还是一只美味呢!这時,大厨親自上菜,揣上一盆”红烧河豚“, 在大众面前笑着说,”今天我拼死吃河豚,因为它太美了! 味道真好。“他首先品赏,证明无毒。大厨说” 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物性,小心剔除它有毒部位,吃是安全的。” 接着他特别强调”只有我们江阴的部分大厨才会做嗬!”
“拼死吃河豚”,说明了一点,科学的发展, 人类只要掌握了物性,便能为人类服务。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
《 天翻地复红薯叶》
一次在多伦多的”大统华(华人)超市”,我惊讶地发现,
往日里喂猪的红薯叶,今天怎么变成了歺桌上的上品,成了” 蔬菜皇后”呢?我随即在网上翻阅红薯叶的有关资料,惊奇地发现: 红薯叶蛋白质含量为2.2%左右,还有矿物质、钾、铁、磷等。 在100克红薯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髙达6.42毫克,而胡萝卜本 身才含4.1毫克左右。因为营养丰富且优质, 难怪很多国家把它捧上了”蔬菜皇后”了呀!
科学的发展,想想古今对物性认识不断提高, 物尽其用是当今時代的主流。过去喂猪的红薯叶, 今天推举为蔬菜皇后,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由此,再想到,过去农家用来喂猪的麦肤粗糠, 如今国外崇尚主食吃全麦面包,而取代金白精细粉面包, 颠覆了精细粮是”最好”和”唯一”的认识。
《 ” 变 ” 与 ” 不变” 》
由对河豚、麦肤、红薯叶的不断认识,告诉我们, 随着時代的发展,对科学知识的不断发现,和认识, 人们已由研究从可见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等,到今天, 研究到不可见的微粒子、夸克和”超弦”等物质,这是時代的进步。
事物的”事“与”物’,物要知其物性,就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