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陆胞的国家认同
虽然中国现行的国籍法不承认有外国公民身份的海外陆胞是中国人,但是,绝大多数第一代海外陆胞发自内心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从总体上看,港胞、台胞和东南亚华裔后代不但在感情方面,而且在国家认同方面,是不能与海外陆胞相比的,没法比。海外陆胞也有个别人有了外国公民身份之后,在国家认同方面犯糊涂,搞不清自己还是不是中国人。那都是个别的。主要的原因,不是品德政见问题,而是中国国籍法造成的认识误区。
中国的户籍制,是从秦代传下来的,相当封建落后。现行的中国国籍法,实际上是把户籍制的统治理念放大到国家层面。限制中国国民的国际移民自由和回祖国自由,定居国外,就可退出中国国籍,无中国户口居民身份,有了外国公民身份,就自动丧失中国国家的“籍”,不再是中国国民或中国人。这就是所谓中国国籍,或者是中国国家的籍的真实含义。
国家认同,不等于国籍认同。国内同胞,生来就受国籍、户籍的束缚,习惯成自然,或许以为没有国籍、户籍,天下就会大乱。真是这样吗?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就是美国没有中国这种人去了海外就自动丧失了的国籍,更没有什么农村户口,城镇户口。
与现代文明的国家归属理念相比,中文的国籍用居民身份和公民身份来判别一个人是哪国人,明显落后于时代。现代文明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出生在哪国,或父母一方是哪国国民,就是哪个国家的国民,那个国家就像生身父母一样,是其命里注定无法选择的祖国。生在中国,或父母是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判断一个人是哪国人,或者是哪国国民,看的是先天的、自然的、血缘的国家民族归属关系。与生俱来的国民身份、国家归属,与有没有后天的、社会的、行政的这个籍那个籍无关,与有没有居民身份、公民身份以及护照旅行证件等,是两码事。特殊情况下,有人在其他国家出生、或者父母一方是其他国家国民,才会有双重国民身份,是两国人。邓孙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第一代海外大陆移民移民今生今世不会有双重国民身份,换个说法,不会有中文说的双重国籍。这个与有没有外国公民身份、居民身份没关系。
一个人在自己的祖国,作为与生俱来的国民,其国民身份、公民身份和居民身份三者,在归属关系上,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致的。在自己的祖国,国民到了法定年龄,就自然成为本国公民,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国家社会管理。在自己的祖国,国民具有生来就有的居住权利和自由。但是,一旦离开自己的祖国,移民到其它国家,国民与其祖国和住在国的国家归属关系、行政归属关系就会变得不一致,国民身份与公民身份、居民身份出现多样化。尽管如此,一个人是哪国人,是哪国国民,生来注定。体现行政归属关系的公民身份和居民身份可以改变,而体现国家归属关系的国民身份则无法改变。
国家认同,与国民身份密不可分。一国国民,必须认同国家。反过来说,不是国民,自然不必有国家认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谈不着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海外陆胞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中国培养起来的人才,外国不在乎什么“国籍”“户籍”,争先恐后挖去移民,但祖国却以“国籍”“户籍”为闸,紧紧关住回流大门,国际人才流动只出不进,只输不赢,道理何在?这个问题,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生老病死都不得不朽在山寨里,不是现代中国人命中注定的“爱国”活法。上千万海外陆胞凭能耐闯天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住在国尚且用不着低三下四,回自己家探亲,回馈报效祖国,更没有道理受到刁难排斥。祖国政府像善待港澳台同胞一样,善待海外亲人,发陆胞证,“来去自由”,利国利民,人间正道,国务院只要发个规定就搞定了,何乐而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