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西洋游记-哈利法克斯和夏洛特敦

投稿标题:漫步大西洋游记篇-哈利法克斯和夏洛特敦
作者:李羽畅

如果你是希望看到车水马龙,热闹繁华,快节奏和超现代化的港口城市,那么哈利法克斯和夏洛特敦一定不适合你。如果你希望漫步,看浪打礁石,赏维多利亚时期的古建筑,了解英法文化,喜欢用徒步代替租车,却不附带任何高大上的拍摄软件,一个背包,一双球鞋,一个像素好的手机,足矣。哈利法克斯和夏洛特敦这2个城市一定是不二选择。

一般而言,6月还算大西洋三省比较冷的季节,不算旅游旺季。从埃德蒙顿坐飞机到哈利法克斯一般相对比去夏洛特敦便宜地多。没有直达飞机,要在安大略或者魁北克转机,总计6-7小时。大西洋海岸时间,比多伦多早1小时,比埃德蒙顿早3小时。机场坐落在郊外40公里处,有方便的机场大巴320直通Dartmouth 中转站或者Scotia Place市中心。机场大巴单程需3.5加币,约莫1小时可以到达市中心。

你可以忽略所有其他的地方,以Waterfront和Halifax harbour为起点,方圆不出1小时的徒步,你可以到达任何主要景观。最著名的有cow’s冰激凌店,这个在爱德华王子岛也有,店面就坐落在Waterfront的Westin酒店附近。往市中心的山坡上走15分钟,就可以到达城堡Citadel。城堡的成人票11.7加币可以一次游览,更可俯瞰全市,了解历史。Citadel,全程的最高点,哈法全城的标志性苏格兰式古建筑,一个修了几十年而从19世纪就开始使用的古堡,是为了防御敌人的侵入而建,但是其实真的没有派上过用场。几乎每天每隔一段时间城堡内有身着苏格兰传统服饰的非盈利组织机构人员解说,他们高大帅气,也很亲和,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资讯他们。另外,主要著名景点之一的大西洋博物馆就在Waterfront那一带,有非常完好的船只展览,哈发大爆炸和泰坦尼克号纪录片。门票一次游览只需9.5加币。泰坦尼克号是在哈利法克斯附近的大西洋海域沉淀的,出力最多的是哈利法克斯的人员打捞搜救,大多的遗体都埋葬在哈利法克斯的市区墓地。还有免费的主要景点,Public garden,这个公园需要乘坐公交车到达,从Waterfront大概乘坐10分钟就可到达此公园,如果运气不错的话,夏季还可以观看免费的音乐会。如果不想走路,又想放松心情,可以在Waterfront附近坐一坐,散散步,也是有极佳的选择。在Waterfront附近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和旅行社,以德国旅游团居多,可以坐游轮,可以坐水陆两栖的观光车,也可以全市1日游,还可以观鲸,等等。

如果你喜欢拍照,Waterfront不远处的Spring garden road有很多古迹,非常多19世纪和18世纪保存完好的教堂可供欣赏。教堂大多部分开放而且不收门票,室内典雅幽静,可供你细心参观。如果你喜欢宗教,可以徒步从Waterfront走路10分钟到达St. Mary,St.Paul,St. Mathew等相当华丽的教堂,无论内观外观都展现了完美的巴洛克式建筑,而且相隔走路不超过5分钟,可一一浏览。

沿着海岸线,从Waterfront向西走,便可到达海边的Pleasant Point Park。Pleasant Point Park是市内最好的海景公园,最好乘车到达,大概单程车程10分钟; 走路也罢,沿着开阔而清新海岸线一直走下去,会看见公园的标志性建筑英雄纪念碑,还有另外一些残破的古迹,比如炮台。如果你期望海边公园会看见细沙碧海,海景其实会跟期待有所不同。因为海边全部是巨大的银灰色的礁石,海水如果晴天的话是深蓝色的。海浪不大,很平静。在海边晨跑,遛狗,或者就在码头边静坐思考一下人生,也是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不说重要景点了,来说一点冷门的风景。有几条非常漂亮的街,而且不花钱就可以拍到如北欧风格般的建筑。在离Waterfront不远的市中心旁的Gottingten街上,那整条边的房子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个各具特色,像极了北欧风,路人也不多,非常安静。有几个老酒吧,便利店,十分有情调,方便于摄影。交叉于Gottingten的几条街还有错落有致的上下坡,也像极了西雅图和旧金山。

还有一些补充不在市内的景点,都需要自驾或者跟团到达。哈利法克斯附近需要开车或者跟团的有开车半小时之外的Peggy cove,摄影师的天堂;还有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小镇Lunenburg,离哈法开车需要单程2小时到达。这2个景点在我此行程里忽略不计,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而且找旅游团时间不够充裕,开车又怕人生地不熟,成本也高,果断放弃。心想下次多和朋友家人可以走海景高速自驾去看Peggy cove和餐馆历史小镇Lunenburg。如果时间充裕,这2个景点不容错过。
如果你觉得不想开车去Lunenburg,却想体验渔村的原始风情,有一个市内公车就可以到达的地点,Fisherman’s cove。Fisherman’s cove是一个成立了200多年的小港口,卖着新鲜的龙虾牡蛎,价格不菲,但可以尝尝鲜。这里有人钓鱼,有人开或租游艇去附近一个非常原始的岛屿,也是省立公园。去的游客不多,渔村房子五颜六色的,全是一些小商店。游客很适合在那里拍拍照,看看光景。坐车从市中心出发需要1个小时左右,在Dartmouth bridge terminal转车,60路可到达这个小港口。沿途的沿海公路风景也很优美,坐在公车上就可以慢悠悠地欣赏海对岸哈法市中心的天际线。

下面说到了住宿。住宿可以选择民宿,但不会便宜。我选择的是Mount saint vincent university单身宿舍。一个人一间有着免费WIFI的小房间,厕所要和同一层的学生公用,也要自备牙刷洗浴用品,但只需要税前29加币一晚上。宿舍因为暑假几乎没有人居住,可以说厕所也是你一个人用了。校区在海边的山上,如果运气好分到的就是海景房,除了不那么豪华,但是确实是面朝大海,可以看码头风景,晚上也可看对岸灯火阑珊。早晨起来从山上走下到海边的景观非常幽美,而且学校被森林环绕,像极了盘山公园。唯一不足的是离市区大概需要坐公交车80,90路车,大概30分钟到达宿舍。而且宿舍附近没有餐馆,需要坐公交车到达吃饭的地方。据说Dalhousie大学也有提供游客单身宿舍,每晚价格略贵,但地理位置佳,离Public garden和市中心都不远。还可以徒步去Pleasant point park。

吃饭的话,不必多言,lobster龙虾是重头戏。很多餐厅主打就是这个,尤其市中心比比皆是。机场还有新鲜龙虾打包卖,可以带上飞机。不过想吃物美价廉的龙虾,哈法不是一个最佳选择,还是回国去沿海城市或者加勒比海,或者东南亚去吃吧。这里税高,物价不便宜,龙虾虽新鲜,但价格也贵。新舍斯科有着17%省税,我在随便一个便利店买了1小瓶矿泉水和一包薯片花了我8块多加币,物价还是比安大略和阿尔伯塔贵的。

6月哈利法克斯的天气还很冷,无法下海,而且市中心没有很好的沙滩,需要开车去郊外。天气不好的话,其实哈法还是挺冷清的,让人觉得很荒凉,加上海风嗖嗖地吹,也不适合在海边闲逛。游客们一定要查好天气,再来哈利法克斯出游。另外,对于地理不好的同学,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最东部的一个大城市,一个国际港口,有着成千上万的货船和游轮经过,面朝大西洋,离纽芬兰岛,格陵兰岛都不远。北欧的天气跟这里也非常像,冰岛也在这一个区域北部。喜欢北欧风光的人可以在北美的这个城市找到感觉。坐公车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这里很多公路边的野地里都开满了漂亮的野花,蓝色,粉红,紫色,非常漂亮。所以喜欢类似薰衣草这种植物的游客们不要错过。

下面来说毗邻的爱德华王子岛夏洛特敦。

爱德华王子岛,离新不伦瑞克省得边境只隔了一个开车需要10分钟的联邦大桥。从哈利法克斯开车需要三个半小时到达王子岛省会夏洛特敦。从哈利法克斯坐大巴到夏洛特敦需要提前预定,Maritime Bus可以网购,价格比较贵,每天车次也不多,单程5个半小时。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最古老也是最小省份之一,被英国和法国先后占领。夏洛特敦以英国皇室乔治3世夫人夏洛特命名。整个省份人口只有20多万,多以渔业农业为生,人烟稀少但人口密集。土壤呈红色,含有丰富氧化铁,适合农作。整个岛屿充斥着田园风光。如果看过著名世界童话,绿山墙的安妮,其作者就出生在离夏洛特开车半小时的小镇里,其住所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景点,其小说也被改编成各种舞台剧,还有岛上各种以安妮命名的礼品店。以安妮命名的巧克力的连锁糖果店坐落于夏洛特敦市区内,可以随意逛,东西比较贵,质量一般。夏季7月,联邦艺术馆有多场演出,票价可以接受。可惜去的时候尚早,还未到达观看季节。

夏洛特敦的海边码头宁静浪漫,游客们可以漫步于海边的维多利亚公园。不同于哈法嘈杂的货运码头,夏洛特敦的海港倒是更像一副秀美的山水画。夏洛特敦市区就在海边,没有高楼大厦,走路可以到达各个景点,很多民宿,是由漂亮的居民别墅改造的家庭民宿。但是家庭旅馆价格都不菲,而且更适合于人多时预定。于是,我选择在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单身宿舍下榻,可以在爱德华王子岛的官网上预定,税前59加币一晚上。宿舍有自己的厕所,公共做饭的厨房和免费网络,而且到达市中心可以在大学内乘坐古老的绿皮公交车,只需要10分钟就可到达主要景区,2.5加币一次单程。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房子都是几百年红砖建筑,非常漂亮。校区不大,还很空旷,建筑内设施都很新也很先进,中国学生密集度也很高。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人生地不熟,英文不好,找不到说中文的人帮忙。夏天还有很多从世界各地过来的访问团,比如和我住在宿舍一层的就是台湾代表团来游学访问。
如果只是夏洛特敦市内闲逛,一个上午都可以逛完市中心所有景点。以维多利亚公园为出发点,沿着走路都会路过总督府Province House, 港口标志性地点Peakes Quay, 联邦艺术大楼Confederation Centre of Arts,教堂St. Dunstan’s Basilica,一个装修别具一格的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始建于18世纪,免费开放,室内富丽堂皇,和步行街Victoria Row。其实有些景点室内不开放,只能室外观看,门票却是免费的。在联邦艺术馆里也有舞台剧上演,绿山墙的安妮需要等到7月份开放。图书馆挨着联邦艺术馆,也很别致,装修极具艺术风格,墙上挂满了当地民间艺术家的作品。Victoria row类似于步行街,布局也很适合摄影,紧挨着联邦艺术馆,但是不建议购物和吃东西,因为东西很贵,吃喝玩乐主要针对外来游客。几乎整个城市的主要街道建筑被红砖包围,所有的楼层都不太高,也很破旧,年代风格也很久远,但是非常游情调。大白天街上走路,坐在咖啡馆的人并不少见,悠闲自如。 岛上的省税14%,所有的东西都不便宜。不适合在吃喝买礼品上消费。
如果你需要一本游客手册,在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宿舍可以拿到免费的游客手册,绘画清晰完整的市内游客线路图。当然,如果你拥有一辆汽车,也可以驱车环岛游,到爱德华王子岛红滩国家公园一睹岛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我认为最珍贵的还是岛上红色绿色相间的田野和草原,还能看见五颜六色小房子,风车,和时不时小憩在草原上的牛羊的那种光景。尤其是巴士穿梭于联邦大桥时千万不要睡觉,那种荒芜,一望无际的海景,那种深邃的大西洋海蓝,在平常的码头是无法看见的。邻省新不伦瑞克省也是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大西洋省份,联邦大桥的另一个尽头就是它。如果你不嫌累,自驾时顺便游览一下Moncton这个英法双语城市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漫步大西洋游记之外篇-大巴上的轻快畅谈

一个人旅行的不确定,是充满惊喜与刺激的,更是回味无穷的。

最近无聊的朝九晚五生活,在放空时不时地想起一个小片段。这一次的游记并非单纯的写行程线路和景点,其重点由我慢慢道来。

在通往爱德华王子岛首府,由哈利法克斯出发的那趟车上,其实没多少乘客。大家三两成群,可能不止我一个人是背包客,有好几个年轻的面孔,带着好奇心,一路在巴士上跟旁边的乘客聊个不停,问着各种王子岛的信息。

其实我是个非常不喜欢搭讪和被搭讪的女生,除了害羞和怕生之外,我也害怕自己尴尬。结果后面坐着恰好是一个南美面孔的背包客男生和一对看似母女但非亲属的女游客们,在那里聊地欢愉。我一边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光景,一边听着他们切磋。男孩说,他向往浪迹天涯的生活,已经独自去过好多国家,也教过英文长住日本一段时间。他说他都是穷游,类似于帮别人干活儿换取免房租和一日三餐好节省费用。他自己带着大包小包,还吃着热腾腾刚做完不久的米饭。他说他找的地方都是需要有厨房可以自己做饭,不必出去吃,省钱。顺带着还给旁边2位女生介绍了很多Airbnb之类的家庭民宿。

结果那2位女生突然把话题转移到我身上了,也可能觉得我一个人看着孤零零地吧。年轻的女生问我,你从哪里来?

我说,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原籍,中国。我基本以我常驻地点为家乡这样回答,方便。

结果那位背包客男孩凑上来问,中国很好玩吧?好想去。
于是这下我也不得不打开话匣子了,介绍了很多中国的信息,以及那些中国人眼中最美的风景,绝对不止北上广,西安这类地点。说完,察觉到他们一脸向往地表情。后来还噼里啪啦地问了很多,我也一一解释。其后,我也尽量一五一十地讲了其实污染也比较严重,游客也人挤人这种现象,但是风景绝对值得一看,比加拿大更具有多样性。
其实我也想有很多时间一路去西藏,再去尼泊尔。或者,云南,再去老挝,柬埔寨,越南。可惜工作的匆忙,生活的压力,哪来的时间啊!同时我也感慨自己对祖国的文化了解都不透彻。

那位年轻的女生,在听她无口音的英文交流中差点都被她骗了,无意中才得知她是18岁随父母移民到多伦多的,她来自印度。她一直对加西都充满好感,去过惠斯勒,尤其对落基山,有着特别的记忆。她说自驾游,穿梭于落基山脉,那种错落有致,森林密布的感觉,都在加东找不到。我顺着给她介绍了,班夫和贾士伯一定不是落基山公园里最美的,你得去沃特顿公园。

结果话题越跳越远,竟然最终讲到了亚洲生活方式和北美的不同,也是共同感慨北美这边人不太重感情,工作和生活分地十分清楚,当然这些文化差异也有利有弊。北美的人际交往就如同于一个“老死不相往”的状态,如果不是因为必须在一起相处某一段时间的因素,基本上,邻里或同事之间连问候都不会有。比如在中国和印度,下班之后还可以逛夜市,周末也可能跟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一起吃个饭之类的,这边却几乎没有。当然这些观点也是片面的,人也分好多种,有些加拿大人可能比中国人还注重群体生活呢。

我们越说越起劲儿,还怕冷场,换了一个又一个话题。 只有在联邦大桥,海上那飞速的10分钟,我们分别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海景。

结果说着说着就到了王子岛上,我和她聊地越来越深入,她说她和身旁的老太太一起搭伴出来旅行,两个人平摊费用。在王子岛大学那站,我就下车了,因为我定的酒店就在大学宿舍。连那3个人的名字,电话,信息,一概没留下。大家轻轻地说了离别祝福语,就这样欢快地离别了。

同样,在哈利法克斯的机场里我也遇到过一位善良的有缘人。

哈利法克斯机场下飞机后,在等待机场大巴的候车厅里,认识了一位魁北克退休老师。她起初是需要硬币,我主动借她,她只需要2刀,却因为感激反过来给了我5刀。后来坐机场大巴她和我聊了一路,从她职业生涯,到子女教育,最终她表明她这次回来哈法是去看她年迈体弱的老母亲,两人可能见不了几次面了。她看我一个年轻女生出来怪孤单,又帮我提行李,还把我带到了哈法市中心,在市政大楼里指着窗户外告诉我哪些是她觉得可以去的景点,并且留了她妈妈公寓的电话,说有困难就找她。结果我害怕打扰人家,去了哈法4天最终电话也没打,而且电话号码还丢了。

我依旧是没记住人家的名字,却记得,有那么一个好心的妈妈,陪了我2小时,赶走了初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

我可能以后跟这些人擦肩而过,都会认不出认出他们的面孔,或者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却在生命中,有这么几个小时是和他们一起愉快地度过的。生活中,多少这种陌生人,你什么显著特征都想不起,却在你记忆里挥之不去?想想都觉得人生很奇妙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