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

潮州是泛指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的東部,和福建省接境。「潮」是指孕育潮州的韓江口較大的潮汐,「州」是行政區域,一般包括幾個或十幾個縣。「潮州」的意思,就是「潮汐較大的行政區域」,面積一萬平方公里, 包括汕頭市和周圍的九個縣:潮安、揭陽、澄海、饒平、潮陽、普寧、惠來、南澳、豐順。現在市縣的規劃已有變動,但潮州人還是認同原來的市縣。

潮州離廣州只有四百九十公里,但兩地所講的方言完全不同。這麽短的距離,而語言有這麽大的差別,不可能是自然的因素,必然是人為的。事實確是如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於公元前214年派屠睢為帥(一說王翦,不實。王翦於六國統一前已逝世。)趙陀副之,率領五十萬大軍,占領南方,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當時,漢人尚未入閩。那是東晉的事情。南海郡東部新安,是新邊疆,人煙稀少。為了鞏固邊防,秦始皇派兵屯田,並令取其妻小。新安後改名為義安,於隋朝改名為潮州。屯田的士兵,在當時首都咸陽,即現在的西安征集而來,說的是當時的國語。因潮州地方偏僻,從中原來要經過三、四個月的艱苦跋涉,所以士兵的後人,得以保留原來的語言。這種語言多喉音,腔調粗重,語言學稱之為秦腔潮州話。秦始皇所講的話,就是這種話。瑞典漢學家高本漢(Klas Karlgren)認為潮州話是現存最古老的中國方言,是研究中國古漢語的活化石。很多潮州話的日常字句,都可以在秦漢的古籍中找到。

大約一千年之後,又有另一種潮州話出現。唐朝末年,黃巢聚眾攻城掠府,河南的漢人湧入福建避難。黃巢攻打福建時,他們又避難潮州,帶來了唐朝文化:建築、音樂、戲曲、功夫茶。今天,潮州是全中國唐朝文化保持得最好的地方。這批南遷的漢人說的話,多唇音,腔調儒雅,語言學家稱之為豫腔潮州話。所以有二種潮州話,但能互相溝通,沒有困難。秦腔潮州話,散布於潮陽、惠來、普寧。豫腔散布於潮安、澄海、揭陽、饒平、豐順等縣。

因為潮州近海。出洋謀生成為晉身的門徑。今天在本土約有一千五百萬潮州人。在海外也約有同樣的人口,主要分布於泰國、星馬、越南。在越戰之前,北美洲和歐洲很少潮州人。印支難民潮使美國有了三十萬潮州人,加拿大十萬,澳洲十萬。歐洲十萬,主要集中於法國。

潮州人彼此之間的認同,並不是基於出生地、國籍、職業或財富。共同語言是重要因素,但我們也有共同的價值觀,使我們能建立互相扶持的家庭、成功的生意、和緊密團結的社區。我們是率直的男女,因此可以信賴。我們相信貧窮並非可恥,可恥的是不和貧窮搏鬥。潮州文化,教導我們向高處看,勇於拼搏,也使我們知道輝煌的成就,並非來自安逸,而是來自勤儉、刻苦、敢冒風險。我們沒法只追求個人的成就,而不顧我們的族群。我們互相稱呼為「家自人」,即「自己人」。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美國人,以前的殖民者,在有關東南亞華人的著述中,常提及潮州人的團結。

歷史上,很多潮州兒女皆有出色的成就:

—宋朝:王大寶(禮部尚書)
—元朝:元順帝皇后鄭懿德,潮陽人
—明朝;翁萬達(兵部尚書)、林大欽(狀元)、林熙春(戶部尚書),黃錦(禮部尚書)
—清朝,暹羅王鄭昭,在位十四年。丁日昌(直隸總督)、方耀(東廣水師提督)。

在現代,1932到1986的17個泰國首相,有六個是潮州裔。在加拿大,黃陳小萍是聯邦耆老部長。林思齊是第一位任省督的華人。李嘉誠是世界華人首富。黃光裕曾一度是中國的首富。

潮州裔的青年男女,我們的目光集中在你們身上。火炬將會傳給你們這一代。你們很多會成為醫生、律師和大學教授、公司總裁、民選官員、高級公務員、公使、大使。有一些會站在帝王的面前,好像林思齊受任為英屬哥倫比亞省總督時一樣。在這一天,不要忘記你是潮州所驕傲和引以為榮的兒女。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