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時代”開啟保護主義 專家看好加中科技合作未來

本報記者馬克報導

2016年可以說是加中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短短一個月內實現實現了互訪,雙方在政治、經貿、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得到了迅速發展,開創了加中關係新的“黃金時代”。 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去年2月25日在渥太華舉行的第6屆加中科技聯委會,雙方簽署了《加中政府清潔技術聯合聲明》及《加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要協議,雙方在聯委會框架下開展了30多個項目的合作,有力推動兩國科技創新合作邁上新台階,相互間科技交流明顯增加。但隨首特朗普宣誓就任新一屆美國總統並馬上實施系列反全球化的保護主義政策,並聲言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中美衝突似乎在所難免;而杜魯多去年訪華後,雖然傾向深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包括簽定自貿協議、放寬外國投資限制,日前還宣佈重新審核曾被哈珀政府認為會“損害國家安全”而阻止的香港中資公司O-Net Communications收購ITF Technologies高科技公司交易,但隨即引來諸多反對聲音,加拿大國家安全情報局(CSIS)甚至警告聯邦政府,指交易成功,將會令中國有能力利用西方技術生產軍用激光產品,因此該項併購申請將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作為“美國後院”的加拿大,在“特朗普時代”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在去年已經有個良好開局的加中關係和兩國科技創新合作關係能否在新的一年繼續下去?

去年底帶領加拿大科技和教育訪華團走訪了半個中國,成功與多個地方政府和企業達成教育、科技項目合作的加中科技聯盟共同主席湯友志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歷史來看,由於美加在地緣政治上有共同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相同,一般來說,中國與美國關係不佳甚至出現衝突,加拿大對華關係也會隨之受到影響。但從最新的情況來看,形勢似乎發生了一些轉變:一方面是特朗普上任執行的保護主義政策和強硬的對華經濟政治立場,客觀上會將國際上的貿易、科技、移民、人才和留學生從美國轉移併流向同屬北美的加拿大,中國與加拿大的經濟和科技交流會因此而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雖然美國一直是加拿大的最大貿易和投資合作夥伴,但2008年金融海嘯後,加拿大政府開始認識為“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有意並著力擴展亞洲方面市場,特魯多雖然在表態上不會與特朗普對著幹,仍然要與美國保持一致立場和良好關係,但政府的經貿重心正在向中國等亞洲國家及新興市場轉移,著力加強同中國的多方交流合作這一大趨勢,相信將不會受到“特朗普時代”的影響。而事實上,特魯多今年1月24日公開表示,今後加拿大貿易的重點會轉向中國和日本;加拿大文化遺產部長喬美蘭(Melanie Joly) 上個月也到訪中國。這是她新年的首次出訪,也是12年來加拿大首位訪問中國的文化遺產部長。中國有關政府部門,已經表達了邀請加拿大聯邦創新、科學和經濟發展部部長和安省研究、創新和科學廳廳長訪華的意願。

身為環保專家的湯友志在總結去年加中科技交流成果時表示,2016年是中加友好關係發展迅猛的一年,也是兩國科技交流合作碩果豐盛的年度。而在這種日漸緊密的科技交流合作中,清潔技術產業一直是重點之一。2014年11月哈珀總理第三次訪華時簽署了20項商業合作協議,其中4項是清潔技術;2016年8、9月特魯多總理首次訪華時簽署的加中商業合作協議中,也有超過二十項是該領域的項目。兩國發佈的聯合新聞稿提到,雙方決定在《加中清潔技術合作聯合聲明》框架下建立聯合工作組。可以預期,今後五到十年,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將結出豐碩成果。去年2月25日到渥太華出席加中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清潔技術合作會議的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與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吉姆·卡爾共同簽署了《加中清潔技術合作聯合聲明》,計劃共同分享旨在確立清潔技術政策的最佳實踐,通過清潔技術解決經濟和社會挑戰,探索清潔能源技術示範的可能性及促進兩國中小型企業之間的合作。
湯友志表示,清潔技術產業是加拿大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其產值占整個加拿大GDP(2016年為16000億加元)的1.6%,為加拿大提供了約25萬個就業機會。在2013年,加拿大清潔技術產業出口額是120億加元,主要面向美國、歐洲和中國;2014年,加拿大向中國出口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基礎設施商品總額為2.023億加元。中國市場關係到加拿大能否成為清潔能源的超級大國,在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加拿大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大力發展氫能、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技術,爭取在2020年達成清潔能源占總發電能力90%的目標。作為加拿大經濟火車頭的安大略省,2015 年GDP 占加拿大全國的38.4%。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安省更是加拿大的研究與創新中心,擁有大量的高端人才,培育了大量創新型的信息通訊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技術、清潔技術(環保、節能、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農業)公司。安大略也是全北美第三大汽車生產基地及生物醫藥研發三大中心之一,按照創新發明、人力資源、國際化水平、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和經濟環境等五項指標評估,安省也居加拿大之首;其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清潔能源、節能環保、信息通信、新材料、航空航天、先進製造等領域已形成獨步全球的領先優勢和特色產業。因此,中國也高度重視與安省的友好合作關係,雙方互訪頻繁,目前中國是安省第二大進口國和第四大出口國;在科技合作領域,中國科技部與安省政府分別於2008年和2013年簽署了兩輪為期十年的《中國科技部對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與創新合作諒解備忘錄》。在2016年,安省就組織了清潔技術、住房和綠色建築、城市規劃、汽車製造和零配件生產、現代農業等企業界代表團前往中國,兩國大專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已是常態;也有過百中國科技代表團前來加拿大參觀考察,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希望與加拿大創新型研發和技術應用公司建立密切合作關係。

展望未來的加中科技合作,湯友志預料,2017年加中科技合作隨著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將更為密切。當前中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強科技投入,大力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加拿大則有意減少對美國經濟上的依賴,加中雙方都有進一步加大合作的願望。為了進一步增進加中雙方相互瞭解和互動,促進科技合作,安省研究、創新和科學廳與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聯手,已經在多倫多成功舉辦了五屆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國研究與創新合作論壇。目前,雙方正在積極籌辦2017年“第六屆加拿大(安大略)-中國研究與創新合作論壇”。新年伊始,安大略-江蘇產業研發雙邊合作項目已經啟動,將資助在清潔技術、通訊、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企業軟件、生命科學、半導體以及其它技術等多個領域的雙邊科研合作項目。

目前,中國迅速增長的市場和發展潛力,為加拿大的先進技術和研發優勢提供了發展空間;而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科技實力,也在努力開拓加拿大市場和尋求新的增長點。近年來,加拿大總理和多省省長多次率領大型代表團訪華,簽署了數十億加元的合同及多項科技合作協議,與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天津和重慶等地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加拿大設立海外研發基地。加拿大與中國的科技合作,正處於良好的機遇期。去年十二月揭牌的中加清潔技術和新能源成果轉化研究院將致力於建立低碳發展和清潔技術領域世界領先的研發、示範和產業化應用中心。同時創造氛圍,吸引加拿大和中國的清潔技術和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團隊進駐。中加成果轉化研究院將成為一個國際合作的中心,並打造國際科研與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應用、政策和科技諮詢、以及培訓和國際交流共四大平台。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麥肯娜部長期待成果轉化研究院成為加中清潔技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二月啟動的《中加科技總匯》,將大大有助於兩國的科技交流合作,特別是有利於科研成果的商業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為科技、金融、產業和人才的融合和創新創業項目落地提供一個實用和便利的洽談和交易平台,同時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網上學術和科技交流論壇。中加科技總匯(CCTEH)是在中加黃金十年友好發展的形勢下,在兩國政府政策扶持下建立的雙邊科技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平台彙集中加兩國的科研和教育機構、高新創業公司、以及尋求開拓雙方市場的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一個雙向交流展示科研成果、項目合作、技術轉讓、公司併購、創投的權威性專業平台。目標是將此平台打造成中加科技文化領域最聚人氣、最有影響力的應用、交易平台。

湯友志表示,今年加中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可能會出現以下幾個趨勢:政府與政府之間以及民間的交流合作將會全面開花,更多的民間組織和機構會參與到雙邊合作的熱潮;加拿大學者教授與中國同行的和作,將會從以前學者專家或研發小組之間的合作,向加拿大大專院校在中國建立海外研究院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創新型企業和科研機構,會考慮在加拿大建立海外研發基地,以充分利用加拿大的人才和其它優越的研發條件。華為和江蘇產業技術研究院就是這方面走在前列的例子;兩國的科技合作的重點將逐步從純學術性的科研,向科技成果轉化、將知識變為生產力傾斜;將會有更多的雙邊聯合科研資助計劃、成果轉化資助項目和技術示範項目的建立和實施;中國的大型企業和投資基金,會發現在某些應用高新技術領域,與其花費大量科研經費和長時間投入去重複研發一些新型技術,還不如直接投資入股或出資收購一些已經擁有現成技術和佔有北美市場的加拿大技術創新型公司。

湯友志認為,在這股加拿大與中國科技合作大潮中,加拿大科技和企業界的很多華人領軍人才無疑將成為主力。這包:(1)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地區和國家留學並在相關行業或技術領域工作多年後,逐步成長成為本行業精英;(2)在中國受教育並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移民北美后重新打拚,再次崛起成為領軍人物;(3)在中國創業成功並積累了一定的資本,近年移民北美然後進入相關領域,在北美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