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線議員探訪祖籍認識中華文化 「尋根之旅」江門行今春再啓程
本報記者黃學昆報導
去年首次成功邀得加拿大華裔聯邦國會議員及市議員參加「尋根之旅」,讓他們重返祖籍地深度探訪,尋獲失聯數十載親屬,並親身體驗中華鄉土文化習俗的加拿大楓葉龍多元文化協會日前宣佈:第二屆「尋根之旅」將於今年4月份舉行,目的地是「中國第一僑鄉」廣東江門及新會。
祖籍新會的加拿大楓葉龍多元文化協會創始人湯威向本報記者表示,讓旅加華人新生代以及華裔政界人士踏足祖籍國和家鄉,通過實地探訪,使他們認祖歸宗、認識中華文化、見識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從而加強與家鄉的聯繫及感情,是自己移居加拿大幾十年以來的一樁心願。自己在工作之餘創辦加拿大楓葉龍多元文化協會,自掏腰包去徵集收購華人華僑歷史物件、宗族年譜、工藝習作,加以整理後陳列展示,目的就是要向人宣示華人在加拿大的歷史及其傑出貢獻,更好地融入本地社會,同時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國。湯威表示,隨著華人在加拿大參政熱情的升溫,近年來晉身三級政府議會的華裔人士不斷增加,就更應該聯絡這些華裔議員回祖國走走,讓他們更多地認識和瞭解中華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務加拿大社會及華人社區。因此,邀請加拿大各級華裔加盟參與,就成為了湯威牽頭組織的「尋根之旅」最大亮點,以及與其他機構每年組織到中國的「尋根之旅」的最大區別。
據介紹,去年八月首次舉辦的「尋根之旅」,邀得加拿大聯邦國會議員陳聖源及萬錦市市議員楊綺清參與,訪問行程包括福建廈門、廣東潮州和江門新會等地,收穫甚豐。今年春舉辦的「尋根之旅」,重頭戲是安排為在新會小崗的新會寶駿國際宗教織文化用品城設立華文姓氏歷史文化禮堂及加拿大與萬錦市陳列室揭幕,作為江門市與加拿大及安省萬錦市商務、商務、文化交流的橋頭堡,並組織主辦一個拜三黃五帝中華祖先的儀式。期間還將與當地僑務部門安排參訪交流活動。湯威表示:「這樣的尋根之旅,每年都會不限次的舉辦,機構已向大量三級政府官員發出建議書,無論其族裔所屬,只要對中華文化有興趣,我們都會歡迎其參與。過程中,我們會負責設計路線,細緻到安排專人接機接車,聯絡地方僑辦尋找姻親等。」
而在加拿大楓葉龍多元文化協會剛舉辦的「尋根之旅」報告會和今年活動新聞發佈會上,萬錦市市議員楊綺清表示,湯威於去年初多次聯絡到她,希望其前往中國內地祖籍地探訪,拳拳誠意之下使她最終同意,並完全自費到達中國參加了這個「尋根之旅」。她說:「過往我曾前往中國大陸無數次,不過是次尋根之旅,令我刻骨銘心。」對在香港出生及長大,之後又移民加拿大的楊綺清來說,祖藉故鄉的概念一直是非常模糊,許多親屬在此數十年間早已斷了聯繫。此行的最意外收穫是,經過楓葉龍多元文化協會協會聯絡和中國僑辦協助,她在廈門成功尋獲失散幾十年的叔叔一家人。楊綺清在廈門與親人度過難忘一日後,再前往潮州潮安庵連接埠的祖籍地,在鎮口即與前來迎接的父親的同學相遇,數日來到訪楊家祠堂,瞭解族式大事紀,更品嚐到地道潮州食物,令她想起已身故的父親,感懷一種莫名的歸屬與契合。她表示:「作為市議員,我們經常說要推動加中貿易及往來,這樣的尋根之旅,不但加強自身對於華裔身份的認同和驕傲,對於中華文化有更深層次瞭解,在面對相關工作時可更好發揮。」
參加去年「尋根之旅」的華裔國會議員陳聖源祖籍廣東梅縣,其父母於上世紀90年代由印度移民加拿大。他之前曾多次到中國大陸公幹或旅遊,但首次以加拿大國會議員身份進入中國還是在「尋根之旅」中。去8月18日左右,他自費由多倫多飛香港再轉往廣東江門新會,在當地參觀學校並與僑務部門進行交流,出席加拿大楓葉龍多元文化協會與新會寶駿國際宗教織文化用品城簽訂合作備忘錄儀式,由於公務繁忙逗留數小時即要轉往北京,與當時正訪華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回合。讓陳聖源略感遺憾的是「未能夠前往梅縣」,他很希望有機會能夠重訪祖籍家鄉。
談及希望在今春「尋根之旅」中能夠組織一個拜三黃五帝中華祖先儀式時,已經在多倫多慶龍中心租場籌建「華人名人堂」、「華人姓氏博物館」的湯威對記者表示,海外華人在歷史上就對政治熱情不高甚至有恐懼感,不願參政議政,也因此時常遭受歧視,在權益受到侵犯時也無人出來發聲,這種情況必須要改變。而唯一能夠將原居地背景不同、被視為「一盤散沙」的華人團結起來,一起去投票參政和爭取華人共同利益的,就是要在社區建「華人祠堂」、拜三黃五帝中華祖先,讓這些「水」將「散沙」與「水泥」粘合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最終建成海外華人大團結的大廈,讓華人不再受人欺負。面對目前無錢、無人、無經驗,社區熱情不高的境況,心懷「感思」和「使命」的湯威誓言:再堅持十年,一定會將加拿大「華人祠堂」建起來。
國會議員陳聖源(右3)及萬錦市市議員楊綺清(右4)等出席「尋根之旅」報告會。
湯威接受加拿大電視台關於「尋根之旅」的採訪。
湯威與他的「華人名人堂」及「多元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