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當”的前世今生  

作者:星学

在山東、河北等北方省份的城鄉街廓与老宅子,有時候會見到牆壁里有着一块嵌石抑或碑碣,上面鐫刻著“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大字。關於这一现象习俗的由來,民間有着幾種古老的傳説,在俺的老家齊魯,较爲普遍的说法有兩種。

一是在古時候的泰山之麓,有一個壯小伙子,姓石,名敢當。因为不惧怕鬼魅孽障、英勇制伏了一個糾纏大家閨秀久矣的妖精,从而名揚四方。当初懸賞醫治女兒的大員外並不食言,“谁能治好了小姐,就把她嫁给谁”,遂將痊愈了以后的千金嫁給了石敢当。然而,妖孽不再附体小姐以后,仍舊到處作祟,找其它的宿主寄身,鄉民們不勝其擾,紛紛慕名來求石敢當,帮助驅邪解難。石敢當于是東跑西顛的,忙不過來,妻子便給他出了一好個主意,即在大石頭上镌刻上他的名字,竖立於求救者的屋前或墙壁,權當是这位勇士在此了,果然也能鎮住邪灵,十分奏效。以致于日後人們乾脆在起宅邸、蓋屋子的時候,先行打造一塊“石敢當”字碣,镶嵌在新房墙中,以祈求安居保安康。

二是很久以前的泰安城里,有一位可妙手回春的郎中,叫石敢當,他专门擅長于針灸療治被狐狸精附體的狐媚症等,通常一針扎下去,附着在患者身上的狐魂必被置於死地,頗有奇效,名闻遐迩。久而久之,自然便與狐界結怨忒深。有一次,他被千年老狐化作人形所詐騙,誆至人煙罕至皮狐山中,遭遇到無數只狐狸的圍攻,幸亏遇上“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搭救,方才擊退了群狐,無恙回還家中。自此以后他竟愈加治病如神,名聲愈震。由於上門来尋醫求治者如雲,他弗能分身,於是便想出了一個解决辦法,即讓大家回去,各自在一己的房前垣间,树立起一塊石碣,凿刻上他的名讳,同樣能夠趕鬼逐狐,如同他親蒞,針到病除。这一招果然有效,该習俗自此便傳流了下來。

这些当然都是野史坊间传闻了,难以证实真伪。不過,在史書中发现有文字記載“石敢當”的,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由此可見石敢當的最初功效,是辟邪、鎮壓不祥等。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等文字,不難看出,到了这时期石敢當的作用变得更爲廣泛一些了。至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述,“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沖,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

再往後来,堪舆學説逐渐兴起盛行,黎民百姓無不希望自个的家居環境安祥无恙,尤其是對那些宅第處於屋角、巷口、橋梁、丁字路口等在风水学上认为不甚“吉利”的地方,為了摒除这一心理和視覺上的不安,風水師通常便建議採取放置一些“避邪”物,以“抗衝”、“化凶”,應對恶劣境遇,因而像“泰山石敢當”、以及“八卦牌”、“獸石牌”、石或銅獅等等,便應運而生,充斥其中了。

神州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因着民俗有异而制得石敢當各有不同的式樣模样。有錢人家的,多做成淺浮雕狀,或者圓雕形,有的还佩以獅子、老虎或其它猛獸的頭刻,也有的刻著阴阳八卦圖案。普通人家的,則樸實無華,啥裝飾也沒有,就只是簡單地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以至還有石塔式和木牌手繪的。这些石敢当的尺寸大小不一,常见的高約半米,寬僅尺許。

据考证,在明朝之前,一般就鑿著“石敢當”仨字,以後才多是“泰山石敢當”。可能一來是因著上述民间傳説的廣爲流行,二來是岱山素為五嶽之首,歷代君王皆來此朝拜,祭天、封禪等,聖山之石自然不乏仙氣灵验,物雖然小但却“重如泰山”,取之辟邪,更爲奏效。足以見它老早就已被用作為風水化煞的吉祥物了。

石敢當的習俗,很快就自齐鲁播散到了華夏各个地方,甚至遠至四川、貴州等边陲,后来飘洋过海,连東南亚、韓國、日本,以及歐美的華人聚居區,也都可见它的身影。俺早年除了在本省的城鄉司空見慣之外,也曾经在“皇城根下”的北京東四三條,“六朝古都”河南開封的龍亭,瞥見過它的蹤影。世界名宅—“山西喬家大院”的附近也現有之。後來我到臺灣旅行,發現寶島上的泰山石敢當碑碣,甚是豐偉,有的竟然被當作牌位供奉著,甚呈巨碑状,还有凉亭遮风挡雨,并有供物于前摆设,令人眼界大開。

據寡聞,前些年“泰山石敢當”這一千载民俗,已經被列入了国内“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内。可見它所體現的“吉祥平安”,世人祈求安定的心态,真實反映了炎黃文化與人文思想,成为一传统遗留至今。眼下也越来越盛,今人去泰山、曲阜、濟南一帶觀光旅游时,大都会買上一塊体裁各異的“泰山石敢當”,作为紀念,带回来保斋邸的祥安平和,似已成爲了“宁愿信其有”的遊客不可或缺的购当地特产物的選項了。

其實,追根溯源,“石敢當”石碑能够消禍免災的現象,從民俗學方面來看,可能起源於上古時期的霛石崇拜。遠在商周年代,先民們就已經開始於建房舍时于地基之下埋填一块大石头,作为镇邪辟煞之物,《遵生八箋》中有寫道:“除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為鎮宅,主災異不起”。以至于这一遗传承接至今,在現代社會中有些重要的建築物開工之際,都要舉行隆重的奠基儀式,選用奠基石埋下或竖立,这显然就是该古代习俗的流風餘韻、變相延伸。

即使是在外国的古代遗迹或文献中,原始早先也不乏类似崇拜石头的习俗。毕竟岩石的刚硬经久不变,让柔弱不堪衰老的人类心中生畏,渐渐地变成先人对于某些形状特殊的大石寄托希望,认为它们是有神灵的,或者具有某种天然的力量存在内,后者的超自然能力,或可保佑世人的血肉之躯,遂造成了顶礼膜拜石头的风气。

记得我在游览秘鲁马丘比丘遗址时,无不发现南美洲玛雅人对形态怪异的大石头之礼遇;而观览与世隔绝的复活节岛时,那里的土著同样崇拜巨石,并且费劲将它们雕刻成了近千座巨幅的人像,环岛矗立起来护卫家园。就连在宗教法典《旧约圣经》中,同样记载了四千年前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物,也是堆石立坛,向耶和华神献祭、纪念的。可见古今中外所见略同之一斑。三千多年前在西奈山上,上帝晓谕世人的《十诫》也是刻在两块石板上,由摩西接手放置在约柜中,让以色列人随行遵从并礼拜敬仰。数百年后这一传世宝物在战乱中失踪了,下落不明至今,成了宗教文物考证的一个重大千古之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