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文化漫談(六)
倓虛大師曾設想把湛山寺作為總寺,以教演天臺,行歸淨土。他於1947年在長春傳戒時,曾草擬一份「天臺宗總山章程」,準備以湛山寺為總山,綜理本山各寺廟事宜。他在湛山佛學院時,也曾向學僧講談過他的宏願,在他一生所修的眾多寺院,都是教演天臺,且以湛山為大本山。
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地處北美,身處基督教文化的為背景的的西方社會,但始終將兩個位於亞洲的兩個地方視為聖地;一是佛陀誕生地,二是漢傳佛教的中心——中國。我們所有的工作都順著兩條主線展開:一是弘揚如來本業的使命,二是宣揚和光大中國文化的責任。把佛陀的智慧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介紹到加拿大來,使其發揚光大,讓中華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使其大放異彩。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兩個重任,我們始終緊密地和中國佛教界保持經常性的友好交流。這是我們的工作體現祖庭文化的、擴大祖庭文化外延的實踐。
我的弘法理念和實踐可以用「一二三」來概括,就是一個弘法理念:「智慧人生」,兩句法語「以智慧觀照世間,用慈悲待人接物」,湛山精舍的三個發展方向:「一、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佛教慈悲精神。二、建立叢林風範,培育僧才、續佛慧命。三、建設加國佛教四大名山,提供修行平臺,凈化人心、安定社會。」
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根本任務,除了弘揚佛教慈悲精神之外,就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我想把湛山打造成一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佛教慈悲精神的北美漢傳佛教中心。湛山的一切活動都是根據這個「一二三」展開。我們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背景,多層次滿足信眾需要,除了開展正常的佛事活動,還開設了念佛堂、禪茶班、太極班、兒童學佛班等課程,收到了海外華人和當地民眾的歡迎。
湛山精舍已成功舉辦兩屆「加中文化交流周」,其宗旨和目的是提供加中兩國文化交流平臺,促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溝通,共同為世界和平作出積極的貢獻。每一屆交流周,我們都舉辦水陸法會、書畫展,文物展,也是想讓海外華人能在居住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每一次活動,加國聯邦總理都會發來賀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前來參加。2016年6月,第二屆「加中文化交流周」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羅照輝親臨多倫多現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特魯多總理在賀詞中說:「自1973年建立以來,湛山精舍一直發揮著凝聚多倫多中國佛教徒團體的作用。湛山精舍不止是一座用來朝拜的寺廟,它更是一個人們交流、學習和傳播多元文化的地方。今天這樣的佛教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
我本人也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平台,如報紙、雜誌、電臺,還有網站、微信等新媒體等形式弘揚佛法,傳播中國文化,在報紙、電臺和電視臺開設固定專欄,已有多年,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也得到加拿大三級政府官員等各界人士的讚賞。
在培育僧才方面,除了佛學和佛教課程之外,我們還開設了書法、武術、禪茶等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課程。意在提醒年青一代僧人不忘根本,不忘祖國,不忘祖庭。
至於說,我為什麼一直把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當做自己的一個主要工作來做。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方面,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子孫來說,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經過中國固有文化的吸納和融合,不斷地融入了中國文化,現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這樣說,弘揚漢傳佛教,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又不能不講佛教文化。開展國際交流是中國佛教的一大優良傳統。歷史上,中國的高僧大德,曾梯山航海,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促進各國人民和佛教徒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友誼做出了積極貢獻。
第二方面,作為一個佛弟子來說,尤其對漢傳佛教的弘法者來說,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就是心懷祖國,不忘祖庭。我於2016年11月在西安參加「漢傳佛教祖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開幕式上作主旨發言,表達的就是海外弘法者的心聲,我們一直是心懷祖國,不忘祖庭的。對出家人來說,祖庭實際上是祖國及其傳統文化的的一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