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阿里斯頓Alliston: 胰島素發現者故里
秋天是慢嚼細咽沿途風光的好時機。這不,才下400高速,離目的地還有幾步之遙,走走聊聊便被Cookstwon的街頭色彩所吸引。於是迫不及待地路邊停車,去看看清晨的農舍,瞧瞧街頭的花園。不亦樂乎。最後直入Alliston阿里斯頓小鎮時,不覺已是晌午。
雖說是週末,阿里斯頓的街頭依舊熱鬧,不遑多讓多倫多。或許這與小鎮本身就是作為周邊農夫交易市場發展而來有關。不過,街景還是保持了百年的規制,都是低矮的店舖,即便翻建的Town Hall和學校等也只有二層樓,讓人有種鄉鎮的天似乎更高的錯覺。街頭的擺設和盆栽,店招和窗飾,不是那麼精緻,甚至有些廉價,但是看起來很用心,很有平民的親和力,依舊很美。再加上恬靜如畫,純樸清新,讓走走聊聊戀戀不捨。
小鎮的這些老屋,雖已橫跨三個世紀,卻是浴火重建的。阿里斯頓在1891年初 從”village” 升格為”town”。然而大喜過後有大悲,在5月8日,源自Queen’s Hotel馬廄的火苗很快借春風之力燒遍全鎮。即便使用最新的通訊工具電話來調集鄰近的Collingwood的消防車也沒用。在到達前,鎮中心已是一片廢墟。可見火勢之旺。最後的結果是小鎮30英畝的全部街區被燒燬。時任總理John A. Macdonald還為此詢問致意。這次火災直接導致小鎮開始重視供水防火系統的建設。
Alliston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更早,和三兄弟的故事脫不了干係。William,John和Dickson Fletcher三兄弟,因不滿意英格蘭的生活,在1791年漂洋過海來到多倫多北的一個叫Toronto Gore的小鎮打農場工賺錢。賺到錢後,William在1821年購買了Tecumseth的一塊地自己做起了農場主,並於1828年結婚。1847年,事業心很強的他又琢磨起辦作坊,便帶著大兒子John(和叔叔一個名字)去尋找合適的地點。他們最後選擇了Essa的一塊地。他們先建木屋,開春後全家一併搬來。現存大宅Fletcher House是在1849年興建。
1853年,Fletcher建了一座鋸木廠,在Boyne River,為Nottawasaga River支流。隨著前來開廠居住的人越來越多,Fletcher一家在1857年為漸漸形成的小村子取名為Alliston,因為這是老Fletcher在英格蘭Yorkshire郡的出生地。次年郵局設立,另一個兒子George成為第一個郵差。George在1862年創辦地方報紙”The Alliston Star”,後來改名為”Alliston Herald”,至今還在出版。1874正式設村,George還成為了首任地方父母官。街頭有個Memorial Gardens,是憑弔小鎮歷史的好去處。
不過,到訪阿里斯頓,走走聊聊的目的不是來追尋這些歷史。也不是賞秋,這只是季節的契機。是為了一個人。他出生在這裡,是小鎮最引以為傲的子孫。有意思的是,其母Margaret Grant是阿里斯頓成為行政村鎮後出生的第一個白人孩子,其外公是比Fletcher在此更早建作坊的第一個作坊主Grant。他就是世界著名的Frederick Banting博士,胰島素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走走聊聊曾有“胰島素發現者拜廷博士蹤跡追擊”專文記之,不再贅言。
Banting的故居位於鎮郊的5116 Sir Frederick Banting Road。1891年11月14日,他就出生在故居的一樓前臥室。在讀完中學,離開Alliston前,Banting都生活在此。他本想當兵,可惜視力太差,被拒,只得進入多倫多大學讀神學,後來又改讀醫科。1997年,Banting出生地被列為國家歷史紀念地。2003年後,關於Banting出生地的保護,在代表公益的當地政府與唯利是圖的房地產開發商之間展開的鬥智鬥勇的故事,宛如同時期中國大地上頻頻發生的那些事件,在此就暫且不表了。從中也可看出鄉人對其的敬仰之情。如今,除了故居前的銘牌,故鄉人民還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紀念中學裡為他樹立了紀念碑。
阿里斯頓,對有名人情節的華人來說非常值得一遊。況且,它是安省最著名的土豆種植地區,現在也仍是主要的產業,每年四月還有Alliston Potato Festival,因此一定要擇機來健步。本田汽車或許最有吸引力,這可是加拿大的首個日本汽車製造廠,設有工業旅遊項目。愛車者切末錯過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