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第二代的婚禮

春陽羞羞澀澀,一會兒用霏霏細雨作簾,一會兒又躲在陰陰雲層背後,偶而露臉。但她一天天加大帶來的暖意,已使經歷嚴冬的人們心情豁然開朗。冰天雪地的節季消逝,該打開門窗到屋外走一走。

剛好小王打電話邀約飲茶,並說會帶來兒子婚禮的請柬。我非常高興。心里也十分感慨,一睫眼小王的兒子也長大成人了!

我們認識小王時,他才二十多歲。現在差不多要攀上一「甲子」。他是叔父申請來加拿大的。單身一人,長得有點帥氣,帶有上海青年的聰穎、靈活。幾年後結婚,太太一家是從緬甸來的華裔。

那年頭華人不很多,似乎華人社區沒有替人錄影拍攝婚宴的廣告,也未曾有手機。他知道我手頭有從香港買來的日本相機,以前也曾搞過攝影這玩意,遂請我担任「攝影師」。所以婚禮當天,從他在叔叔家里整裝待發,到接新娘,到往美麗的愛德華花園拍外景,以至酒樓中式婚宴,我都参予,盡量為他們留下美好回憶。

天公造美,用燦爛陽光祝賀這對新人。愛德華花園是多倫多夏天最美景點之一,不少年輕人婚禮當天都會到這里拍照。這里老樹挺拔,垂柳依依,草地翠綠,各式鮮花爭艷鬥麗。一群親友簇擁,好不熱鬧。而當晚的婚宴在唐人街一家酒樓舉行,也是人聲鼎沸,歡聲笑語一片。小王異國他鄉的中式婚禮,我印象深刻。

甜蜜過後是艱辛。婚後,小王夫婦也和其它移民一樣,用自己的心血去創建新家園。他倆努力拚搏,買了一個柏文大厦單位,為生兒育女築一個小窩。第一個兒子出生後,正是考驗開始。小王父母在上海;太太父母雖然住在多倫多,但年紀大,也沒法幫忙,只好靠自己。

小王在公司上早班,太太在工廠上中班。小王下班至太太上班,中間只有一小時,倘地鐵、巴士順利,他趕到家,她立即開車出門,還能準時到廠。但天有不測風雲,尤其是冬天,冰雲封路,公車故障,那就急得直跺腳。有好幾次,他太太真想把小孩子留在家,鎖上門先走,碰碰運氣。不過最後還是忍住,寧可被扣工資挨批,也不能惘顧安全,挑戰法律,獨留孩子在家。

幾年後,第二個兒子出世,更忙。孩子生病,學校放假,壓力山大。他倆就這樣在艱辛和匆忙的惶恐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次到我們家,提起孩子,小王太太感觸說,還要熬多久,他們才能長大成人?我們安慰道,兩個兒子都進了學校,快了。

雖然大家見面不多,但常有電話往來。那年他們換了獨立新屋,我們前去道賀。見照片里小王大兒子,長得跟大人一樣高,眉目精靈,已上了高中。以後,好消息不斷傳來。兒子上大學,讀藥劑專業……畢業,工作了……現在,就要成家立業!真是別人家的孩子容易大啊。可想想他們一路走來,容易嗎?!

在熙熙嚷嚷的酒樓坐定,細看一下,歲月不饒人,小王頭髮也見灰白。但人遇喜事精神爽,倆夫婦滿臉愉悅。我說,家里辦喜事,你們一定很忙。小王道,一點都不。原來兒子一早表明,這次搞西式婚禮,不用爸媽操心,他們全部自己安排,只要爸媽告知這邊有多少親友要發請帖就行。

看着兒女成家立業,是父母最大欣慰和滿足。小王兩代人婚禮,一中一西,折射出華人在異國他鄉艱苦奮鬥,扎根開花結果,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是,在新一代專業、經濟能力遠比父輩強的背後,也隱約顯示出他們對傳統的疏離。

小王太太感慨道,大兒子畢業後在市中心工作,離家遠。他們用加班、小王打兩份工積攢下來的錢,為兒子付了首期,幫他在單位附近置業。緩慢地,兒子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幾乎到了大節日才見面。最近,因籌辦婚事忙,他和女朋友把寵物小狗弄回家,暫由父母代養。這下子,年青人三天兩頭也回家了。說到這里,小王太太加重語氣,不是探望爸媽,而是牽挂他們可愛的小寶貝!

令人忍浚不禁,他倆也發出會心微笑,夾雜着喜悅和無奈。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的心里,也許仍有父母位置,但完全不像父母,把心全撲在子女身上。

我期待着,在又一個陽光絢爛的夏日,参加屬於移民第二代的婚禮!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