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國體邁進富麗
本报专栏作者:龐林
孫文魔障黨軍專政
北京一黨專政,最大理由是把握安定,軍隊不可政黨輪替,若給主義思想完全顛覆的政黨接管,那肯定是有災難的;這道理,容易懂。李登輝已經破解孫文留下這魔障,人民政府總有一天也要破解,破解後就有利促統。如果學習美國內戰後用國家聯合黨過渡統一,除了收攬右岸民心,也是破解黨軍魔障好辦法。
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用幾句話等於宣示人民政府的困難,他說愛國愛港之新定義:「他不需要你愛共產黨,不需要你擁護共產黨;但你不能反對共產黨,不能反對一黨專政,這是憲法。」如果只用民國前鑑談安定,一黨專政是最有把握安定的政治體制,但釋放不出人類想共同參與的欲望。
試估兩院兩會體制
成都保路運動有茉莉花特色,漫延數省使大清走入亡朝。五四鬧哄哄茉莉花,牽制北洋取回北方失土。埃及、伊拉克都是茉莉花推翻自己民選總統,而有人歸納屬民主運動,但它有亡國效應,換反對黨上臺會同意茉莉花存在嗎?我們應該己所不予,勿施與人。
政治目的理想化是滿足人類尊嚴生活,民主是其一,但應有取捨,實際上,由歷史災難來看,民生比民主重要,由歷史證據,以談民主攻擊對手者,自己上臺都不如過去的民主。思想家余英時院士認為,儒家以人為本,人的尊嚴發展後,就是追求民主(大意)。話雖如此,但政治動盪不安,都是民主層次與文化水平有齒差造成。民主有兩極,用法律限制當刻影響安定的部份民主,穩定經濟才是走進文明要領。看埃及與泰國茉莉花可領悟,他們選出領導人,然後一個不如意,一群人出來煽動要推翻自己以前投票選的領導人,用民主破壞民主,悲劇重演,人類必須依文化水平規劃民主範圍。
任何批評,如無解策,等於白說,都算惡意。我們提出粗糙,可修飾,為可能的新中國良性解策,貢獻薄力。如果人大、政協通過新國體研究小組,主席核心討論議決,宣佈籌建「國家聯合黨」,籌備小組訂立條款徵召精英組黨。假如政體上,例如改組體系,成立【國安院】(假設名稱)工作任務與國務院適度分隔;例如國安院掌管職責:
1.【安全局】督管國家及外交安全事務。2.【國防局】督導指揮軍隊管教等。3.【睦民局】斡旋朝野僵持,受理民怨排解。4.【糾彈局】綜合監察考試。5.明載【國安院監督國務院行政,及批准權】【國安院可依需要臨時加派各省政務委員開會監督官及常態派任當然委員例如各省兩名;各省公佈法令及行政命令,未經省政務委員開會通過,沒有國安院批准,不能發佈。國安院監督官對危害局面特案有暫停開會提議權,由安全局介入綜合協調審理督導全案。】
國會兩會:1.假設人大及政協轉為【眾議會】,將來一半普選產生,一半中央任命。2.組織【參議會】,參議員比照加拿大由國家領導人全權任命;參議會職責:a.眾議會通過施政案之複決;b.某案件糾彈局命令被當事人不服,上訴後由參議會複決。這六項見解,加拿大也可能適用部份。這些建議對新中國的體制部局,若等協商促統後才做,反而容易意見紛亂,很難做事;例如,以過去臺灣討論全民醫療法案,筆者以為整體綜合,沈富雄健保提案最面面俱到,但開會是被逐條拆開討論,隨即變成面目全非;將來肯定有八成會回到沈富雄提案,但政府已經為補漏洞損失千億。服貿也是,這是世界潮流,誰不走,只是誤島誤民;逐條討論只見自私狹隘,造成困頓,何不想看看,南部魚產、農產品,誰獲利?不要忽略,服貿與自由貿易都是屬無政府主義範圍。這裡補充說明,大陸啟動新體制研究,純屬壯國,與統獨無涉;但將來,兩岸協商啟動後,要照會及尊重臺灣意見較好。
此體制下,地方只開放省的政黨政治,省沒有武裝不會威脅到中央。這些也符合習主席所說;【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政黨活動,在系列2已談部份合理的限制,若能朝此前進,這項民主大解放,是壯國體制,還邁進臺灣促統,也符合化解香港普選。
萬弊起於選舉風氣
臺灣立委選舉開銷太大,因此審查議案,大財團容易用錢拉攏,加拿大參議員是總理獨裁任命,因此不會有大財團包袱,不會被錢、被選票影響審案。舉個例,例如不動產交易稅及年稅,大財團繳的壟斷大樓不動產繳的低稅額,臺灣有幾十年都是中央民代協助往低設計稅則,少繳了的稅額,金額可能達數百億。立法委員耗資數千萬元才當選,沒有私下拿財團補助的,都會陷入絕境,落選後,多數晚景都很淒涼,許多企業家都是被選舉拖垮,筆者就見識過麻袋裝上數千萬大鈔,由臺北運它縣助選鄉下買票。財團略施小費,實際除了敗壞選風,而且影響稅收損失,可能花用1億,但造成稅收10億損失。
在加拿大,國會議員(含總理)競選開銷上限2011年規定是8.45萬加元(8萬美元)。加拿大選舉監察委員會設有審計員檢核競選支出;2013年6月有報告致函國會議長,建議暫停緬尼托巴保守黨葛羅芙(Shelly Glover)、貝贊(James Bezan)兩名議員資格,因競選支出違反規定,可能只超過幾萬元;而在臺灣選立委,要想當選必須加拿大規定開銷的十倍以上。整頓選風應從限制開銷開始。選戰時,例如旗幟花費、媒體廣告、贈送品、餐飲、房租,不論誰出錢,都應算為開銷內。
獨立問政降低黨派
2014年1月29日,自由黨黨魁小杜魯道宣佈,為維持參議院中立、獨立問政和降低立法機構的黨派色彩,自由黨參議員32位全部退出國會自由黨黨團。這是屬於政治能量會影響到政治改革的主控權,對於2015年大選,會造成參議院改革方向的辯論及逼迫各方表態的政治題目。參議院降低黨派獨立問政說法,新民主黨領袖唐民凱也提過,但沒取得普遍共識;小杜魯道的說法,自己也曾看法不同,顯然屬於新見解。延伸效果,有可能將來參議員改由民選產生,或曾有提案的一半民選,一半總理任命。此題目涉及大選效應,改革成敗與選票有關,而自由黨若下屆勝選,也可能彈性調整。小杜魯道談參議院中立見解,有高明之處,但面臨戰爭或緊急危機,可能仍是要有黨紀約束較好,在定決前,為減少政治災難未雨綢繆應附註特別約定;臺灣王金平黨籍案就是前鑑。
加拿大參院往無黨
參議院有覆核眾議院通過法案之監督責任,如果設計參議院成員為沒有黨團約束,有超然優點,但要有必要時恢復的條款。另外如果「中央的國會黨團」與「省的黨團」能設計隔離;中央稱:國家精英黨(譬如國家聯合黨),而地方是各省政黨輪政,用此比較,兩者並沒矛盾,最大的優點是軍隊不必隨政黨輪替影響到建軍計劃。加拿大參議院朝「獨立運作」設計,因此參議員沒有必要有政黨身分,才能有效的監督眾議院。目前,所有法案都要兩院通過才生效,上議院通常不會駁回下議院通過的法案,問題在參、眾議員都有黨紀約束,無法客觀,最好有上面一方宜無黨,或不同系統。參議員要離開「公器變黨器」是符合民意的。參議員無黨是否優點較多?各方仍無經驗及共識,或許也有缺點,我們是分析特點。
加拿大的參議院成員慣例是由總理任命,105席分七大地區:安省24席,魁省24席,大海洋省合共24席,西部草原省共24席,紐及拉省共6席,北方地區3席。參議員每週工作三天,每年工作29周,年薪13.23萬加元,加上雜支、pension plan,一年一名參議員預算編列約30萬加元。2013年發生參議員冒領旅費、申報住宿津貼、旅行開銷,加上有性騷擾暴力罪等醜聞,促使討論廢除。
任命比選舉見超然
參議院耗資鉅款,有其工作卻不是社會周知的明顯專屬工作。有人主張應廢除,經2014年4月底最高法院裁決:限制任期的改革須得到10個省,其中至少7個省及全國50%以上選民的同意(目前任期無限制.但滿75歲要退);而廢除參議院則須要全部10個省都同意。目前下議院眾議員全靠選舉產生,上議院是國家領導人拔擢想要的人才獨裁任命,目前止,並未發現私人利益任命;任命式使運作順暢,議員沒有選民包袱,關說機會較少。以加拿大國會資歷有六年以上,政府即發終身俸,為生活不須要貪污,事實上也沒門路貪污。
參議院的理想應是獨立於黨派之外的立法機構,用以對於下議院-眾議院,普選國會議決的法案客觀監督;以超出黨派,或不同黨討論複審,較有存在價值。基本上,加拿大總理有權力遴選時代精英,以獨裁方式任命國會參議員,可以補救有才幹卻不善選舉者進入參議院,總理依地區分佈均衡、考慮學術、專業、性別、民族均衡,獨立任命。
莊文浩提優秀見解
加拿大除了在研究上議院朝議員獨立無黨務,2014年9月17日,保守黨眾議員莊文浩提出個人法案,透過表決程序,解除政黨黨魁的主導職務權力,而保守黨黨魁哈珀兼國家總理也表示支持;這項提案,簡單說就是要某些層面,超越黨派,超然獨立理性監督,平衡黨團權限,減少黨派干擾。時間及例子累積智慧結晶,加拿大、美國、兩岸都有輪政困擾。例如加拿大若設計十年計劃,要建立航空母艦艦隊,利益之爭因政黨輪替會改變發包廠家,延伸複雜政爭,因此中央宜一黨專政,另加強設計糾舉彈劾貪瀆即可。如果聯邦(中央)組織【國家精英黨】(中國國家聯合黨) 過渡統一,國家精英黨黨員不可自由參選省選任何職位,但省可設計不分區搭配名額,國家精英黨黨中央指派就任,這是符合安定原則的。
?莊文浩提的個人法案,主要內容,含:1.國會占15%席位以上的黨團,在以書面提出要求提出檢討,黨魁領導權,過半數即有效(此案可克服.魁北克黨常是只黨魁一人提獨.牽扯全體被迫附和)。2.黨魁原多是個人看法選定國會議員候選人,以後可能是較瞭解誰較具實力的選區協會決定。此莊文浩提的法案,類似情形,澳洲國會工黨黨團曾運用,成功驅下黨魁吉拉德。莊文浩是華裔,反對魁北克獨立。這個案子,加拿大國會還未通過;如果通過,將來魁北克黨可能較不會再提獨案公決;不過,依照補增的法律,就算提案,也沒有機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