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納粹亂撞盛轉反共
在台灣,泛藍常譏諷,綠黨借殼上市。這是民主政治,實力不夠時的奪權辦法。1993加拿大大選,進步保守黨慘敗,只得2席;而選前是執政黨;選輸後,從此淪落,連反對黨都不是;後來接收與它無關的英國歷史上保守黨的[托利黨Tories]俗稱,概括也算[借殼上市],重新拿到執政權。當時是採將中間偏右的泛同理念的兩個政黨–[加拿大聯盟](Canadian Alliance)及[進步保守黨](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合併而成;合併後,稱【加拿大保守黨】,2003年10月15日,兩黨合併為一黨。
2004年3月20日,選出史蒂芬哈珀擔任加拿大保守黨首任黨魁。哈珀領導加拿大保守黨,選過五次,有連續三屆是[少數政府];另外最高一次得票率是39.62%,席次是166/308,是多數政府;最後一次得票率是29.63%,席次是99/308,成為反對黨(反對黨通常只一個.在野黨不同)。哈珀擔任黨魁11.5年(2004年3月20日至2015年10月19日);執政時間是2006年2月6日至2015年11月4日。
民主政治成熟後,武力沒有機會奪權;獨裁者、強人都必須在政治秩序軌道,以民主程序取得席位、施政權力。1947南京制憲,共產黨是有參加的;當時戰後百廢待舉,必須先有領導人,然後由粗糙民主逐漸改良;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就是如此,先由國會選舉,之後台灣李登輝時代改全民普選。
盛世才,在掌疆時期,也有[借殼上市]特質,而且借過好幾個殼,當然也可解釋為挾敵自重。馬仲英志在建國,帶著國府官職打盛,也是[借殼上市]。
蘇聯困頓轉投國府
(接上篇)1940年11月26日,盛世才和蘇代表簽訂為期50年的《疆蘇租界條約》;蘇在疆享有不受疆政府干預的各種獨立特權,可開採疆礦產以及工業與各種資源、建設交通,並且蘇可在疆駐軍,蘇人員可自由出入疆。盛這時把新疆政府和共黨、國黨合稱為中國三大政治集團,以國共兩黨以外的第三領袖自居,而且還時常把自己與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毛澤東一起並稱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六大領袖」。
41年1月,翻雲覆雨的盛世才向蘇提議:計劃成立突厥斯坦蘇維埃共和國,盛企圖脫離中華民國,策劃新疆成為蘇聯加盟國,此時在新疆掛六角星旗已經許多年。史達林這時風聲鶴唳,內憂外患,拒絕提議;當時西方普遍有共識,納粹要解散蘇聯小國,大家冷眼旁觀。顯然,盛觀察國際形勢能力,在這時間點下決策有問題。6月,蘇德戰爭爆發,蘇數城淪陷,前途似乎不妙。吳忠信巡視青海,成功勸說馬步芳將河西走廊交給中央軍駐防;7月,河西走廊馬步青軍隊完成撤回青海。蘭州以西直達伊犁,直徑三千公里,國府全收復,改派國軍駐守。9月,胡宗南派李鐵軍出任河西警備總司令,進駐甘肅酒泉,隨時準備開入新疆。
42年3月19日,盛世才四弟、留蘇的新疆陸軍機械化旅旅長盛世騏在家中離奇中槍身亡。盛世才宣稱是世騏妻子陳秀英與蘇聯軍官通姦(說法有數版本),「陰謀殺害其夫」。之後認為是受疆督辦公署顧問拉托夫和蘇駐迪化總領事巴庫林指使,是一起旨在「推翻新疆六大政策政權,建立脫離中國的偽政權」,是空前的帶國際性的錯綜複雜案、陰謀暴動案;盛以此為理由逮捕省政府廳長、各地行政長、武官等嫌犯656人,處死88人。過程,包括財政廳長、教育廳長、和田警備司令、和田行政長、喀什行政長、新疆日報社社長等,連蘇駐疆總領事巴林庫、駐疆蘇軍總參事拉托夫也牽連在內,都被逮捕關押。
8月15日,蔣委員長偕宋美齡飛抵蘭州巡視,盛世才做賊心虛,以有蘇聯坦克裝甲8輛未經通知,正向迪化開來,不敢離去為藉口,未到蘭州。20日,蔣在蘭州派第42軍由蘭州進駐安西、玉門,監視俄軍駐哈密之第八團;9月1日,由朱紹良陪宋美齡飛迪化見盛。8日,國府行政院派吳澤湘為外交部駐疆特派員,主持新疆外交事務。
9月17日,盛世才派人請陳潭秋、毛澤民等5人來談話,之後扣押;次波又以談話的名義把林基路等12人強留;同時間,還把呂黎平等在航空隊學習的36人軟禁。在疆的共黨及眷140餘,都集中迪化軟禁。這是盛的現實反應,當時德蘇戰爭,盛認為蘇完了,轉回對蔣表明心跡。
10月5日,盛世才通過蘇駐疆總領事,遞交備忘錄,要求蘇從疆撤走除外交以外的全部人員,包括軍事都要在三個月內撤離;這是盛版過河拆橋。這個時間點,蘇軍已有500萬降德,蘇聯西部全面戰火;盛世才依現實變臉。
1943年1月8日,盛加入國黨,即上任主委,16日,國黨新疆省黨部成立。隨後,盛取消六大政策,六星旗改為青天白日旗。3月,盛再度要求蘇方將駐哈密之第8團與郊外頭屯河飛機裝備場之軍隊撤除。蘇當時正與德纏戰,也需要人馬,駐疆蘇軍、技術顧問陸續調回參戰。4月,國府任命的官員開始赴疆上任。5月,史達林宣布解散第三國際。6月,國軍陶峙嶽三個師進駐哈密等地;蘇軍至11月才撤完;國軍由徐汝誠第18旅駐哈蜜。
9月27日,盛世才殺毛澤民、陳潭秋、林基路等人。依維基百科,盛殺毛、陳、林等,蔣知情,但也有蔣指示不可殺之說法;此案可疑之處存在許多,尤其所謂毛澤民自白書。盛對此案封鎖消息,中共對本案毫無所悉。
莫德爾的奮鬥一生
莫德爾(1891 01 24–1945 04 21),是對於敵人毫無憐憫的天生戰士,有明顯征服者思維,有時候能抓牢自己職務該做的事,他適合出生於戰國,也可能前世是羅馬或成吉思汗的將領。他對於認為不想尊重的敵人,是直接命令攻擊、屠殺,比南京大屠殺還惡劣。他率領第三裝甲師橫掃烏克蘭時,是基輔城的破門部隊;一個戰役就依功晉陞為第41坦克軍軍長。他配合霍斯將軍,分成兩直線縱隊,帶3號突擊炮裝甲(也算坦克),靈巧配合重坦克、摩托士兵作戰,當時美國巴頓將軍還不知道在市區,坦克戰有這種打法。如果莫德爾加上古德里安在戰場上,裝備條件與美軍布萊德雷、巴頓相同,若在德國境內對決,誰會勝,還不一定;若是在蘇聯境內對決,則要看誰能夠動員民工。
莫德爾與古德里安在莫斯科,其坦克作戰實際是敗給支援挖堵坦克地壕的婦女,當時數百公里內,男人都在前線;後來希特勒選擇曠野的庫爾斯克坦克對決,是知道納粹坦克要攻堅城市巷戰,已經沒有贏的機會,莫斯科及史達林格勒、列寧格勒的攻防戰,其實最大問題是【蘇聯民工能在巷道全面分三層設障,並挖掘坦克無法行進的戰壕;坦克作戰最怕停止不動,敵人容易丟彈或瞄準摧毀。】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納粹坦克在曠野橫衝直撞,蘇聯對付納粹,新的制敵武器是伊爾–2灑彈攻擊機,新戰術是,空中咬住坦克方向,投下一堆小型炸彈炸毀坦克。戰爭就像選舉,多數關鍵是砝碼平衡點決定勝負;伊爾–2能使坦克履帶傷害,造成無法行駛,應該是此戰勝負關鍵。
在莫斯科,除了天氣,莫德爾遇到蘇軍用人牆切斷德軍的後勤補給線,用人海優勢兵力切入戰場,莫斯科動員60萬民工,37.4萬是婦女,一個晚上,蘇方婦女民工可以挖出數百公里,三道坦克開不過去的障礙戰壕;憑這點,納粹就已經輸了。既然發動戰爭,就要狠;希特勒視敵人為草菅,但相對史達林,希特勒是愛護自己的人民。1943年2月初,史達林格勒,德軍投降。3月,德國軍備生產部長斯佩爾提議要婦女進工廠,希特勒說:「犧牲我們最珍貴的家庭理想,代價太高了!」納粹認為,德國婦女應待在家裡,不是在工廠。在1943年2月,英有250 萬名婦女在工廠生產時,德只有18.2 萬婦女在做後勤的工作。等諾曼地登陸後,敵人已經打到大門,納粹才開始慌亂;簡單說:希特勒沒有動用婦女民工,輸這點,征蘇戰爭就別打了。
在戰場看到弟兄陣亡後,莫德爾會毫不憐憫敵人,會用冷血態度殺沒有武器的敵人,是蠻幹擄掠殺人魔王,他繼續奮戰不懈,敵人進入柏林郊區,戰爭快結束,他承認失敗,沒有機會贏得這場戰爭,他用手槍自殺,避開紐倫堡法庭審判。他的一生,是古代的武士復活,德國現在沒有這種人,那麼二戰時為什麼有呢?西方歷史的說法,是一戰仇恨造成,其實也是希特勒煽動性演講文章造成;其理論膚淺,但二戰時,德國人仍容易接受煽動;其演講稿,後篇會有分析。
莫德爾出生於東普魯士歌廷根。一戰,參加過德法雙方投入200萬兵力的凡爾登戰役,在西線部隊作戰,負傷數次,右眼因而失明,獲高級勇敢勳章,曼斯坦因將軍提拔他,說他是:鯉魚池中的梭魚。
在莫斯科城外困頓,蘇軍反攻後,希特勒1941年12月26日戰場免除第二裝甲兵團司令古德里安職務。派莫德爾42年1月接掌生病請辭的第九集團軍司令史特勞斯將軍職;莫德爾臨危受命,這時,潰敗的德軍指揮系統完全打亂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棄甲曳兵,各部隊無法正常聯繫,莫德爾戰場上搜集敵人情報,估量目前形勢,綜合幕僚意見分析後,保持著鎮定,直接向希特勒請求,即刻增調一個坦克軍給他直接指揮。馬上獲准,先穩住己方,縮小部署陣線,即指派向蘇軍防線最薄弱的地區–勒熱夫地區,展開反攻。希特勒稍後曾企圖移動防線,莫德爾直接頂撞,一切為納粹奮戰不懈。莫德爾戰場上親自指揮部隊,擊退了蘇軍的猛烈攻勢,其勒熱夫–瑟切夫卡–維亞濟馬防線被蘇軍大攻擊4次,紅軍陣亡62.3萬、傷111.6萬,都被莫德爾部隊擊潰;莫德爾被譽為,是有能力轉危為安的人物。1943年7月,德軍庫爾斯克戰役受挫,再次陷入困境,蘇軍的強大攻勢,是被莫德爾在10月初適當的部署,暫時制止,希特勒譽為「東線的救星」。
之後,蘇軍死傷百萬,突破聶伯河防線,德軍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和裝甲兵指揮官霍斯被解職,編入預備役。但戰將是不能寂寞的,1944年2月蘇軍在列寧格勒東北方進攻德軍防線,莫德爾出任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霍斯則沒再被啟用投入戰場。莫指揮大部隊機動撤退,還得指揮各部隊反擊,必須在短時間內救出被困在危險境地的部隊,要轉進;莫使龐大德軍可以避免被蘇軍分割包圍殲滅的命運;希特勒晉陞莫德爾為元帥。
諾曼地登陸後,6月14日,德總參謀長會議。會上,四個集團軍群參謀長都判斷蘇軍主力會在中央集團軍群的正面進攻;但希特勒和莫德爾、陸軍總參謀部卻認為蘇軍主攻方向會在德軍之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正面。納粹的不幸是,蘇軍的主攻方向正是德軍最難部防的防線,當然也有側攻部署,但重點是偵察機確定敵人部署,才找虛弱防線進攻。蘇軍是21日以強大轟炮後,步兵師加入摩托化步兵同時數線進攻,擊退德軍坦克第三、四和九集團軍,直穿德軍西側陣地。
莫德爾於28日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同時還兼掌北烏克蘭線,指揮範圍擴大。至7月2日,德軍有25個師被蘇殲。4日,莫德爾報告希特勒,前線350公里有蘇軍126個步兵師、117個摩托化旅、6個騎兵師和45個坦克旅;而德中央集團軍群只剩下8個師兵力。
蘇軍在29日抵達維斯瓦河東岸。8月1日,波蘭地下起義軍5萬人配合紅軍起義,反抗德國2.5萬佔領軍,血戰後,蘇卻停止配合行動,沒有向波起義軍提供協助,只冷眼觀戰(起義後,史達林指示兩名軍官與波方聯絡,但起義領導人偏英美,不接待),使得德軍有力量反擊。
16日,希特勒任命莫德爾為西線德軍總司令。10月2日,波起義軍向德投降。希特勒命令德軍報復,即將華沙轟砲,全城85%被毀。過程,波軍陣亡1.8萬、傷2.5萬、民死25萬;德軍死1.7萬、傷9千。12月,莫德爾指揮德軍發動阿登山脈戰役,強渡烏爾河,突破美軍數處防禦。21日,佔領聖維持,擊退盟軍,在巴斯托突破美軍防禦,殲潰美第十坦克師;美第106師有兩個團7千人被俘。這是盟軍諾曼地登陸後,首次遇到強勁對手,曾經驚嚇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