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杯星巴克
小孟理财
在中國提起知名的咖啡品牌,非星巴克莫屬。據說,中國已經成為星巴克公司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該公司在中國的利潤比在美國還要高。
在《廉價中國的終結》書中,作者雷小山試圖解釋了星巴克公司在中國獲得非凡成功的原因。他說,在中國大陸,人們喝星巴克咖啡是為了在咖啡杯裡小小體驗一把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對許多人來說,星巴克咖啡事實上是住房、汽車以及那些超出他們財力範圍的常見奢侈享受的替代品。消費不起這些東西的中國人轉而在星巴克咖啡上慷慨掏錢。
星巴克在中國並不便宜,一杯普通的咖啡28元,合4.5加幣左右。為什麼這麼貴?有人給算了筆詳細的賬,這杯咖啡中34%是水電費、廣告運營費,20%是房租、14%是原料費、8%是人工費、5%是行政開支、4%是設備折舊、4%是稅、9.5%是淨利潤……也因此有人得出了喝星巴克咖啡一定要在店裡坐著喝才划算的結論。
星巴克成為了享樂消費的標誌之一,所以有一本講日常經濟學的書就叫做《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這本由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所寫的書從消費者的角度探討了經濟學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應用。
喝星巴克算奢華生活麼?生活在加拿大的人恐怕並不認同,這裡的星巴克咖啡不過是我們普通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更何況還有很多加拿大人就是覺得Tim Horton或者麥當勞的咖啡都比星巴克的好喝。
投資者們不認可的還有一件事情,就是理財師們號稱每天節省一杯星巴克咖啡,就能發財致富。
這個建議被很多投資理財師重複過,其中也包括我。它的本意是說,我們每天在外的消費中,有很多是可以用更節省的方法替代的。比如說,在家吃飯就比下館子要便宜的多,而在家煮咖啡也比去咖啡店裡要便宜一些。
投資者們對此不屑一顧,覺得這是想當然。靠節省20年成為“萬元戶”恐怕不是他們想做的事情,更何況在店裡喝咖啡還享受了在家裡享受不到的東西,比如說看得見、摸得著的“情調”。
這的確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公式化的計算而已,說這話的投資理財顧問自己去不去店裡喝咖啡?我猜一天恐怕還不僅進去一次而已。
但這個想當然的推薦其實只是想推薦一種可能,一種“節約”的可能。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並不是不能賺錢,只不過是“剩”不下來錢罷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哪一樣,只要用心,都能想出節約的方法來。不論您喝不喝星巴克,都有需要節省、可以節省的地方,而且數目恐怕比星巴克要大的多。
生活的智慧,也許並不完全存在於一杯星巴克當中,但是至少可以從這裡開始。
說到開始,您知道星巴克公司是怎麼開始的麼?
據說是一個小男孩兒跟他酗酒的父親一貫不合,父親從事的是卡車司機的工作,家裡一貧如洗,而父親每天都在抱怨家裡的咖啡難喝,動不動就對幾個孩子拳腳相加。
一個聖誕節的晚上,小男孩兒從街角的一個咖啡店裡偷了一罐高級的咖啡送給自己的父親當作聖誕禮物,被發現之後當然是被暴打了一頓。後來小男孩為了擺脫父親的陰影,不停地靠自己的努力賺錢讀書養活自己,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他的父親則一直在用孩子辛苦賺來的錢喝酒,並且要求他儘早輟學賺錢養家。
工作之後的小男孩在賺到一筆數目可觀的佣金之後給父親買了一罐昂貴的上等巴西黑咖啡豆,換來的只是父親再次的嘲諷。從此孩子對外宣稱自己的父親已經過世了。
終於在父親真的過世之後,他在父親的遺物中又看到了那罐許多年以前他偷來聖誕禮物——如今已經是空的咖啡罐。上面刻著父親的手跡:兒子送的聖誕禮物。裡面是父親留給他的一封信:
“親愛的兒子,作為一個父親我確實失敗,既沒有給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也沒有辦法供你去上大學,我的確如你所說是個粗人。但是孩子,我也有自己的夢想,我最大的願望是能夠擁有一家咖啡屋,能夠穿上乾淨的衣服,悠閒地為你們研磨和沖泡一杯濃香的咖啡,然而這個願望我無法實現了,我希望兒子你能擁有這樣的幸福。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讓你明白我的心事,似乎只有打罵才能讓你注意到我這個父親……”
於是小男孩辭掉了工作,買下了西雅圖的一個小咖啡零售商。這個小男孩就是星巴克的創始人之一舒爾茨,這個咖啡店後來發展成了全世界最大咖啡連鎖店:星巴克。
“像品味咖啡一樣品味生活”,是舒爾茨曾經送給父親的一句話,也許同樣可以送給所有喝星巴克咖啡的人。
如果您也拿喝星巴克當成是一種標誌,無論是幸福生活的標誌,還是身為中產階級的標誌,似乎就沒必要改掉這個習慣。但,您總有其他的費用可以節約吧?在加拿大的房地產價格飛上天之前,請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收入或者資產來退休。
來杯星巴克,寫個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