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份
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和如夢幻般的離合聚散都可以說是緣份,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因此,緣份這兩個字,在廣義上來說,凡是生長在同一個家庭裡有血緣關係,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或是正在談戀愛中的情人,以及同學、同事、乃至於曾有過同坐在一輛車上的因緣,大家彼此都可以稱得上是有緣之人。
緣份究竟是什麼
緣份有長有短,有善有惡,善緣者,彼此之間十分投契,無話不談,談而不盡。惡緣者,彼此很難溝通,無法理解對方的感受;正如俗語有云:「無緣對面半句多!」
那麼,緣份究竟是什麼的東西呢?其實,緣份是不能作任何解釋的,只有意會,而不能言說,世人認為:該來的一定會來,該走的一定會走,誰都沒法能阻擋得住。這其中究竟是有什麼力量在推動著它呢?當然每一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和說法都各有不同,但以佛教的觀點來解釋,就是因緣果報的業力在左右著人生的命運。
緣份是多生多世累積的結果
當人們在慶幸知己難求,今已得的時候,總覺得在冥冥中有一股力量牽引著他與她相遇。特別是一些一見鍾情的情侶,更能體會到緣份原來是如此微妙,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在時空的安排之下,順理成章地將兩個來自不同地方和背景的人,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想逃也逃不了。這種緣份的定業,真是令人欲拔而不能,就像磁與鐵一樣,互相緊緊吸攝在一起,相依為命,情定終生。
以佛教的角度來講,今生夫妻的相聚,是再續前生的不了之緣,當然,此緣亦含有順緣和逆緣的二種可能性:順緣者,夫妻一見如故,相敬如賓,彼此同甘共苦,互相感恩不盡。逆緣者,彼此相見如仇敵,斤斤計較,互相指責。常常抱怨冤家路窄,後悔既知今日,何必當初。因此,夫妻的關係是一種錯綜複雜的因果業感緣起的關係,唯有彼此懂得體諒和寬恕對方,才能做到悉性同居,甘苦與共的境界。
有緣無份空悲嘆
一見鍾情,終身相愛是多數人追求美滿婚姻的願望。但亦有不少人用情至深,卻未能得到對方終生相伴的結果,只好深嘆有緣無份,這究竟又是什麼因果關係呢?
佛教有一則感人的故事,十分生動地說明了有緣無份的果報。從前有個讀書人本來和他的未婚妻相約訂好婚期,但沒有想到後來他的未婚妻改嫁他人,這位書生受不了失戀的痛苦,於是一病不起,生命危在旦夕。這時,路過一位行腳和尚,得知該書生現在的情況後,特地去探望被情所困而臥病不起的書生,並從懷裡摸出了一面神奇的鏡子給書生觀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有一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首先在海灘上出現了一個人,看她一眼,搖搖頭,便走了;接著另有一個人,看到以後,將自己的衣服脫下,蓋在女屍身上,又走了;最後還有一個人,知道有女屍躺在海灘上,立即就地挖個坑,小心翼翼地將女屍埋葬了。
鏡中的畫面再映照到書生的未婚妻與另外一位男仕結婚的場景,當時書生疑惑不解。行腳和尚於是便向他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您的未婚妻的前世,而您是那位將自己的衣服蓋在女屍身上的人,她今生與您相戀,只為還您一個情。但她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埋葬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
此時,書生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緣份原來是離不開前世的因緣果報。常言道:「該是您的,誰都奪不走的;不該是您的,強求亦沒有用。所以,書生瞭解隨緣的道理,他的心病頓時也不治而愈了。
廣結善緣 化敵為友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人緣特別好,無論是親友之間、同學之間、同事之間、師生之間;人際關係處理得圓融無礙,做起事來亦能得心應手,冥冥之中,好像有貴人相助,這都是他們平生喜結人緣,並能做到有利同均,有福同享的善舉。反觀有一些人,人緣特別差,無論到那裡,誰都不願意與他共處,做任何事情,常有諸多阻礙,於是產生憤世嫉俗之感慨。這些人的特性主要是喜歡占人便宜,不肯為他人付出,十分偏執而自私。其實人生在世,數十年瞬間即逝,無論對人、對事或對物都要珍惜緣份﹔把握當下,善待一切,只有以愛心去感化他人,才能化敵為友;在感恩中互相成長,在互敬中,做到共存共榮,互相尊重與包容。
結語
緣份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感恩之體現,亦是相互關愛和幫助的動力,我們若明白了緣份是來自於因緣果報,就能坦然面對現實,而去接受現實,並能改變現實。在緣份中覺悟到珍惜善緣的重要性,更明白到萬事皆有緣的道理,所謂:「法法從緣起,法法本性空」。緣起性空,不一不二,相輔相成。正如《心經》所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