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 世经与中国(五)
鲍森访华获得北京最高规格接待,会见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但未取得中方金融改革的任何具体承诺。鲍森22日离开北京,结束了为期四天的访问。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随之连涨四天,引发市场联想。鲍森认为北京做得还不够,因为双方在汇率政策及贸易壁垒等方面的争端仍然存在。至少,他并未获得北京领导人有关金融改革的任何具体承诺。美联社指出,胡、温会见鲍森时强调改革正在进行,但没有时间表。笔者早在04年旧文中有过一个说法,改革中的金融领域像“小步舞曲”,亦步亦趋。
鲍森这亦政亦商的前高盛董事长从商时曾多次到中国。温总理会见时说:“你有资格称为中国的朋友,因为很少有人会到中国超过70次的。”
世经分析人士认为:与其说鲍森对中国的对华政策“更温和”,不如说鲍森的对华态度“更务实”。因为在出任财长之前,他已经具有对中国认识的大量积累。他明白管理一个大国的复杂性,了解中国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不够完美”同时又在“不断进步”的东方大国。他对中国抱有切实的期待,而非对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妄施压力。他力主摆脱“打击中国”的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正在摸索新的对华政策。
朝鲜日报报导,鲍森13日发表演讲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也有利于美国,应该超越与中国的短兵相接,有必要从世代的角度重新考虑两国关系。”
鲍森还表示“美中不应该披卷入恶性政治修辞和宣传的煽动。没有必要过于夸大评价,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致使美国人失业的问题。”《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在美国财政部长鲍森就任后首席就国际问题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鲍森试图为美国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论调降温,他希望自己的讲话在中国也能起到同样作用,因为那里的一些人开始质疑中国放弃计划经济是否明智。鲍森认为,美中在全球经济中是连结在一起的,一个强大的中国经济总的来主会使美国工人和美国企业受益的。但美国必需制定具有创造性的战略来帮助那些因素自中国的低工资水平的竞争而失去工作的美国工人。
鲍森同时敦促中国的中央政府继续坚持摆脱计划经济残渣的束缚,包括对引起广泛争论的固定汇率做法进行改革。他还说,美国如就地踏步,不能迅速进行经济改革的话,就有可能被其他经济大国抛在后面。
鲍森在13日的讲话,虽然没有背离布什政府的现行政策,即中国应在全球经济中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但这一讲话却是对鲍森对美中关系首次深入的阐述。笔者认为数据是发言的依据,但少不了经济规律的有效补充。虽然美国人普遍担忧中国有可能在世纪中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实际上鲍森却从另一侧面考量:“更大的危机感是中国在建立一个自由而开放的经济方面半途而废。”
世事总有正反两面,特别是举世瞩目的中美世界经济峰口浪尖上,美国对贸易逆差引发的一系连锁反应尖锐问题中,汇率问题处于核心位置。据chiesenewsnet.com报导: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005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020亿美元。布什政府、国会和美国制造商认为,尽管中国政府去年采取措施放宽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区间,据新华社上海22日电外汇中心数据显示,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92关口,以7.9188再创新高。这已是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四天改写新高纪录。按照22日数据,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2.41%。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然被严重低估。
美国参议员林西-格拉汉姆(Lindsey Graham)和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今年9月底他们要将一项对中国所有输美商品加征27.5%关税的议案交由国会表决。” 舒默和鲍森讨论后一致认为“如果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不采取行动,它就是在自找麻烦”。舒默说,鲍森需要在此问题上取得看得见的成果。他说:“如果他两手空空而返,我们将深感失望。” 舒默建议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因为他相信中国在刻意通过不提高人民币汇率来增强其出口竞争力。
有评论员说:对于鲍森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不及其前任斯诺强硬的说法,美国财政部官员辩解说:“对于‘鲍森从要求中国在短期内对其外汇制度进行改革的立场上后退了’的说法,是一种误读。”事实上,鲍森在试图使中国建立一套更灵活的汇率机制,并试图深化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参与。笔者认为,鲍森之举确为高瞻远瞩。他深切理解到中国金融体制的历史问题和后遗症;也了解到当前中国官商界行事的套路和方式;更了解到美中关系的“平衡木效应”,恐怕这些不是议员老爷们所能洞察的吧?
现在,太平洋两岸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鲍森身上,当这位“中国通”财长结束访华之后,棘手的中美经济贸易问题会有改观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