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 世经与中国(十一)

北京为了明年召开的十七大,调整人事提案做好最后准备。除已经要卸任下台的贾庆林等有些慰劳性质的外访之外,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大都坐镇国内,导致这一波的外交热点特征不是走出去,而是请进来。

元首外交方面,当然要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法国总统席哈克的经贸文化之旅最为引人注目。前者表明北京有意结束小泉时代因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元首外交中止的恶劣状态,为东亚地区的政经秩序的稳定伸出橄榄枝,从而使中日经济持续升温,并形成对北韩施压的共识;而后者则是北京做欧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因为席哈克是亲中的欧盟国家领袖,同时也因为德国政治向右转,北京更需要法国发挥作用。

然而,更令世人注目的是,这些波端外交热的亮点,就是东盟十加一的南宁峰会和北京非洲国家元首峰会。前者是睦邻共荣政策的一部分;后者是巩固第三世界向心力,而且又以“釜底抽薪”的策略动摇台湾在非洲的四个建交国。为了遏制“中国威胁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向非洲国家表明并巩固中非友谊,中国这两项大规模的峰会打的是经济牌、兄弟牌。

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日本、欧盟之后。因此北京藉双方对话15周年的纪念时机,在与诸东盟国接壤的广西南宁设下峰会,力图加速在于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我,以经贸一体化带动东亚的整体发展,发挥中国的领头羊功能,从而把东盟这个原本是配合发达国家及地区来堵中国的战略链条转化为中国经济扩张的另一块腹地。当然,随着中国的强大,北京与东盟国家的领海资源纠纷也会呈现出来,而中国发展空中与海上军备力量,自然也使东盟国家担心,从而可能引入更多的美国及北约军事力量业加以抗衡。为此,中国总理温家宝主动提出要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对话和交流,展开军事国防合作,以增加中国国防的透明度来获得东盟国家的信任。

至于非洲国家,不但是中国在联合国的投票票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对资源的供应国,也是中国推销廉价商品的庞大市场。北京在非洲的扩张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嫉妒和批评,甚至评价说,今天的中国正在成为比以往西方殖民者更贪婪的掠夺者,导致个别反华风潮的引发。为此,北京期待通过非洲元首峰会来展示中非的团结,向非洲兄弟交心,并藉此承诺对非洲的贫穷环境、爱滋病治理提供更大的援助,探索中国发展与非洲共荣的“新模式”,竭力以实际的援助基金来消除非洲对中国的疑议。

据台联合报社论,北京的这波秋季外交攻势,自然对美国形成巨大压力,是中国力图塑造和平理性慷慨的世界大国形象和姿态。同时“一石二鸟”,这波外交攻势是对阿扁企图搞“第二共和”的宪改方向的强烈反弹,而使台湾更加边缘化,因为改善对日关系,可以削弱日本暗中支持台独的力量,对法国的工夫,则可以稳固欧盟对一个中国的支持,而加强与东盟及非洲国家的关系,直接瓦解台湾已经有限的外交空间。

日本读卖新闻曾说过,中国接近非洲并与非洲共享成果。温家宝总理今夏曾访问非洲七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4日访问了非洲3国。至此,中国9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6人在2004年后访问了非洲22个国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说,这是整个对非洲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在加速向非洲发展。 外交人士认为,中国外交亲近非洲的最大理由是为了获得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不可缺少的石油和金属等等能源。

非洲国家因内战等因素,矿业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对后发展起来的能源消费在国来说,非洲是获得资源的最好对象,今年中国进口的原油中,三分之一来自非洲。

欧美比中国先进入非洲,中国为与欧美竞争获得资源,采取“多出钱少说话”的策略,不同于美国标榜五项原则,干涉别人的内政,无形中更受到非洲国家的欢迎。

中国迅速接近非洲还有国际政治上的考量。中国希望让更多国家在联合国取得票源,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在台湾问题上获得消长的优势。

温总曾在今夏6月正式访问南非。南非认为,温总此行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南非外交部发布新闻稿时指出,温家宝来访是中国总理50年来对南非的首次访问,旨在强化和巩固两国政治、经济以及与非洲的历史关系。会谈内容包括探讨双边政经关系,促进贸易投资和焦点强调“巩固一个中国”政策。中国与南非自从建交以来,中国去年已成为南非第二大进口和第八大出口国了。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第三届部长级会议1日起在北京召开。其中,有五个国家为台湾邦交国,别有消息称,其中部分以生意人身分出席,以避人耳目。这次中非论坛的欢迎词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中国为办此论坛不惜工本。从一些非洲国家元首的包机到所有旅费,全由中国包揽。各国元首从机场到下榻宾馆的的装潢统统刷新,在二环三环路上,还竖立着大型欢迎广告。中国可谓充分展现了外交实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