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 世经与中国(十三)中国与印度关系–中印合作将显现亚洲世纪?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河内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之后,马上就出访新德里,开展10年来首次对印度的元首外交,深受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印仅以两国人口总和达到23亿,约是世界人口总数的1/3。胡锦涛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之后,双方确认了05年温总理访印时建立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愿意就上世纪六0年代初边界战争以来悬而未决的领土纠纷加速进行谈判,尽快达成协议。谈到经济合作层面,则同意在2010年之前,把双边贸易增至400亿美元,在民用核能方面也加以合作,但外界最为关心的所谓中印自由贸易区,因为印度方担心中国制造业扼杀印度工业发展,因此根本上如印度商务部长南密施明确表示,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是一项遥远的事,或许四至五年之后;因为印度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国家安全问题。

笔者赞同[世界周刊]所载孟玄的“中印关系现况与展望”的文章。其一:中印是21世纪世界两大主要强国。两国在全球化经济实力强大,必将席卷世界。不久前一本畅销书:<30亿资本家>,就指中印两国人民未来都会加入全球经济运作,改变世界资本主义竞争态势。刚死去的20世纪伟大经济学家佛利曼指出,通货数量和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可是因为中印加入全球经济,使得这个理论出现问题,已经有若干年货币和通胀脱钩。美国百货物价一直降低,经济成长率高,可没有引起通货膨胀。这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和印度软件业低廉工资形成的强大竞争力的效应。所以胡锦涛访印对全球未来经济影响重大。笔者认为美国软件工程早年已培植印度科技领域,而且不断的移植培养打了侧边球的结果。其二:追溯中印历史的恩怨情仇,归结于1960年边境战争,印度视为国耻,耿耿于怀。直至1996年江泽民首席以国家元首访印,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两国才开始解冻,比较正常。可是1998年出现逆转,当年印度核爆,印国防部长解释:因为中国是印度头号敌人,中国有核弹,印度不能没有。十年后的今天,印度对中国安全威胁感仍很高。中印情结仍深。印度认为它是世界最大自由民主国家,中国是仍视国家利益重于人权和社会道德原则的一党专制政权国家。为什么世界各国居然继续重视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对的不重视印度地位,印度人心怀醋酸味,不服气。

据新德里电视新闻网NDTV23日报导: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结束印度访问前表示,中国已无意局限印度的影响力,并且中国不会在东南亚自私地寻求自己的利益。强调中国在东南亚的新战略关系,已超越只偏重巴基斯坦关系的境界。其三:印度疑惧中巴长期亲密关系。胡锦涛表示,他鼓励和支持印巴改善关系,同时愿意在推动亚洲和平和繁荣中扮演建设性角色。

事实上,印度会注意观察“巴基斯坦因素”,其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否会超越传统联盟关系?对中印关系未来的发展具重要影响力。印度和美国间虽签有民用核子合作协议。印度在乎的是:中巴双方是否会签署类似的协议,中国提供给巴基斯坦六座核子反应炉。还有巴占领克什米尔部分领土问题。

据卡达新闻报导,巴基斯坦明年将自中国获得首批二架JF-17“雷鸣”战机,但导航及运算系统更先进,时速可达1.6马赫,高度达5万5千尺,JF-17在中国被称为FC-1或超7战机。巴已获得二至三百架JF-17“雷鸣”战机。该型战机生产后,由于每架造价将低于2000万元,对兵力规模不大,国防预算有限的第三世界开发中国家,极具吸引力。

其四,中印握手言欢,乃暂时的合作表象,却是长远的竞争者。首先两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对立无法消除。由于中印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庞大,因此在吸引外资上相互排斥是难免的。对西方国家说来,根本没能量把两个市场统吃下来,只能两者择一。在某种程度上,今天中印都在浓妆艳抹、明争暗斗的招揽国际投资者青睐。

其次,由于中印在东亚和南亚大国地位,再加上彼此贴邻,互为竞争对手,自然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势力拉一派打一派的争取对象。以目前形势来说,美、英、日因为对中国快速崛起深为担忧,正在竭力拉拢新德里成为箝制北京重要力量。仅以军事技术来讲,华盛顿力阻欧盟取消对北京军事武器技术禁运,但美国则打破原来反对印度开发核武的立场,向印度开放核技术,针对北京的企图昭然若揭,还有俄罗斯,籍同印的传统关系,也在以武器出口上支持印度,间接遏制北京。

即使双方矛盾对立面很多,但仍需友好握手,大家表面摇动橄榄枝,理由很简单,双方都在迅速崛起当中,需要和平睦邻环境来支持发展势头,印巴尚需和谈,何况中国呢!此外,双方在起飞过程中,也都希望互为借鉴,在保护自己市场的同时,获得对方市场发展的优势。从90年双边贸易额为25亿美元到今天的200亿美元,互利互惠的基础明显。最后,从目前态势来看,北京的发展虽稍占优势,但印度是传统的民主体制,与西方国家的同质性更强,长远来说,可以避免中国体制转型的痛苦与震荡。但是将来龙象之争会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如何,还是未知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