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 世经与中国(十三)
同时扩大对非洲国家援助规模,到2009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今年增加一倍。
胡锦涛指出,在新形势下,中非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内在需要。
此外,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4日同时在北京举行,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未来将扩大与非洲国家贸易规模,争取到2010年,中非贸易达到一千亿美元。温总理并表示,中国政府将给予非洲不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
温总理就全面提高中非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中非双方应不断优化贸易结构;二、双方应在旅游、金融、电信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推动中非贸易平衡协调发展,加强中非投资合作;三、提高对非援助水平;四、促进中非企业合作;五、增加对非洲人才培养。
在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一时段,媒体已关注这项峰会之前奏曲,据[日本“读卖新闻”6月18日报导]:中国接近非洲。温总理于今年6月访问了非洲7国,胡主席也在4月访问了非洲3国。因为对中国的维持经济高速增长来说,非洲的能源和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非洲国家因连年内战等,矿业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对于发展起来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来说,非洲是获得资源的最佳对象,今年中国进口的原油中,三分之一都来自非洲。据此,请看[香港“东方日报”6月17日文章]题:中国外交舞台向非洲延伸。中国近期重大外交行动目不瑕接:“上合峰会”曲终人散,胡主席随即飞赴哈萨克斯坦出席会议,温总理又携大批合作项目启程访问埃及,南非七国,他今次专程访非,诚意非同小可。北京借这次访问向外界传递清晰讯息:迅速崛起的中国不会忘记老朋友,经济发展的成果将与朋友们共享。
今年是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对非外交相当活跃。中国主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及部长级会议。是中国外交的政治基础,是与包括非洲小国穷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也是中国发展后回馈非洲的姿态。如果没有他们的票源支持,想当年国力欲振乏力的中国大陆无法进入联合国,近年中国也难以在国际上成功围堵台独势力。北京申办2008奥运和上海申办世博会,也得到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用官方语言来讲,中非已成为全天候的好伙伴。
对于政治上同声同气的友好国家,中国向来很慷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无偿援建坦赞铁路,成为当时援非高潮的最典型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的经援方式由无偿援建转变成促成贸易和加强经济合作,2000年中非贸易额为100亿美元,2005年达到近4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累计12亿美元,在非洲举办各类企业800多家。
中国回馈非洲,非洲分享中国发展成果,2000年以来,中国免除非洲31国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105亿元人民币;给予29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190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最近3年,还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万名,给予16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地国地位。
世事总有两个侧面,中国经济影响着非洲大地随处可见,此情此景,给非洲文化较传统保守的民族心理、视野里是喜忧参半,尽管中国长期以来总带着对亚、非、拉地域以友谊、和平、发展、合作的八字方针的政治宣言,示好于第三世界。但对方总是怀着“来者不善”的提防心理的。
笔者摘译:据[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13日文章]题:在非洲,对华贸易带来了增长和不安。报业出版商特雷弗.恩库贝说,每当他回到祖国津巴布伟,都会看到更多的中国人。他们在精品店购物,驾驶着新款汽车,从私立贵族学校接走放学的孩子。他又说,如同非洲的许多地区,津巴布伟随处可见中国经济的影响,道路上随处奔驶着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超市满架陈列着中国制造的商品,除衣食住行的生活日用品外,空中飞的是中国制造的飞机。中国在这里开设的公司企业,主要投资于国家命脉行业、矿业、电信业。
在由点及面可以观察到,满布在非洲大陆的各个经济体中,中国成了重要参与者,笔者名之曰麻将牌中的“百塔”,它对原料、矿产等 资源的巨大需求,竟推动了撒哈拉以南的经济体实现了30年以来最为快速增长的原动力,许多非洲人认为:尽管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涌入市场,乍看是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商品,但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经济环境,同时对本地企业造成了伤害。
笔者以经济评估说来是“U字型效应”,从非洲本土立场而言,就意味着中国值得反思的反意词,掠夺资源与侵占市场,两头在外型经济侵占。简单的分析就是既没有向当地购加工后的次级原材料,日用商品并没内含当地劳动成本,反而挤掉当地制造的商品,因此非洲一些有识之土就怀疑,中国热心国际公益者做了坏事吧?但总给经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拿到了中国继承了他们当年扮演殖民主义角色一项话柄!
按调研数据说话,确是明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加到05年的400亿美元,并仍呈上升趋势。国际倾向基金组织指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同期内提高了一倍,分析人土和经济说,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与中国贸易有所扩展。
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地的投标工程中击败了其它外国公司,承包建筑项目,获取修建公路的合同,建造水电站,实现港口扩建升级,建铁路,所谓“海陆空通吃”。这一切都必定会帮助中国企业提高运送非洲资源作为回馈的效率。
笔者喻之谓双刃利剑,双向得利,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的成功。中国企业的另一特点正如特雷弗所评,敢于前往别国企业出于政治、环境或种族原因而不敢涉足之地,或者由于利润微薄而不屑前往的地区。中国的国有企业为了追求政府的长期战略利益,国企能够放弃短线利润。
廉价而丰富的商品让富人受益,但南非经济学家马凯特拉表示:“对上层社会而言,这无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问题在于下层的南非人还是宁可有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