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温暖和功能失调的家庭——小议家庭的症结
本报专栏作者:李昶 (供稿)
笔者因工作原因及日常生活的接触,同无数的家庭打过交道。温馨的、和谐的、吵闹的、压抑的、虐待的、暴力的、有酒瘾毒瘾的、有婚外情的、有开放式婚姻的(即两对或以上夫妻共同居住在一起,相互间都有性关系的)、有婚内强奸的、有以假结婚为手段让自己及原情人出国的、有结婚只为钱的、有乱伦的、有将老人当佣人的、有把孩子当砝码跟对方讨价还价的、有不管孩子的、有对外人比家人好的、有对宠物比家人还好的、有分居离婚的、有单亲家庭的、有同性恋家庭的。真是大千世界、奇境种种。
我的总的印象是:基本和谐美满的家庭有是有,但为数不太多。绝大多数家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还有上述提到的某些严重问题。
经过多年仔细的观察研究,我发现有问题的、功能失调的家庭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缺乏家庭温暖,而这种缺乏温暖多半又是由缺乏交流或交流手段的不当而引起的。
家庭温暖首先是指一种家庭成员中关系上的和谐,充满幽默,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支持,相互之间的关心,对困难、失误中的人不放弃,困境中的拉一把,得志时也不张狂,不讥讽他人,失意时相互鼓励,不气馁,而在物质上力所能及地给予,以及精神上的引导,学习上的帮助。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给予,是无条件、不思回报的。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是健康的,可以说出不同观点,但内容不带贬低他人的成份。家庭成员之间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并协商出解决方法。 人们不是以吵闹来解决问题和对待不同意见,而是以宽容的方式聆听不同声音和反驳,是有福共享,但有难同当。家庭成员也不在金钱上斤斤计较。
在有温暖和谐的家庭中,父母有权威,但不滥用,因而赢得孩子和家人的尊重。人们尊重事实,就事而论地商量出解决办法。
在这样的家庭里,人们讲理性、讲道理和逻辑。不强词夺理,不唠唠叨叨,以公正和常识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手段。父母也不滥用权威。
但是,大部分家庭不是很和谐温暖的。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的家庭,表面上一团和气,骨子里是互不关心。每个人为自己而忙,处在一起时,谈话浮浅,又倾向于掩盖矛盾冲突,对问题不进行实质性探讨并不设法加以解决。
这种家庭的心理核心是他们并不能正视自身存在问题的事实,以拒绝承认的方式,来保持表面家庭关系。这种家庭中如果出了一位想讨论探索真实家庭关系的人,大家会出面反对,最后这位反叛者可能要不产生精神和情绪障碍,要不以出走了事。
有的家庭表面上有身份、地位、金钱,别人羡慕的名车子大房子乖孩子。殊不知饱暖思淫欲,一方或双方有了情人,另一方感到很压抑而患上忧郁症或焦虑症。
我见过好几位富人的太太,在得知老公外面抱上“小蜜”以后,在伤心忧郁之余,有的其实也想去找个情人,一来报上一箭之仇,二来防将来万一有不测,好江山另托。
最常见的缺乏温暖的家庭,是那种一点就炸,经常争吵,互相攻击,没有用常情常理判断,没有处事技巧的家庭。争吵成为了彼此之间交流的主要手段。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人,自然心情不会愉快,而这种不愉快又会被带入到生活其他方面和工作中去。这种家庭出来的人多半都倾向于看问题负面,或尖酸刻薄,在日常生活中好像不贬低他人自己就不愉快似的。
酗酒吸毒赌博等上瘾问题,其在本质上是当事人自信心低下,为了感觉好受些,就用物质迷恋上瘾的方式来调节自己。我自己过去从来都是把这种问题当成个人问题来看待,直到在英国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给我的讲物质滥用上瘾(Substance abuse)是一个家庭问题。他认为当一个家庭系统内部出了问题,家庭成员间有一种倾向,即把家里种种不好的事情,在心理上统统给推卸到某一家庭成员身上,让他自卑自责,让他心理不好受,让他自尊心降低甚至垮掉。他如果去吸毒、酗酒、赌博,就会在心理上将其他家庭成员解脱出来,家里的一切问题和责备都可以推到他身上,他成了替罪羊。所以,要真正解决物质上瘾问题,一定要同时解决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问题。
一般人认为,婚外情是一方拈花惹草,或红杏出墙。其实,从婚外情研究分类来讲,还有双方型的,即指双方在外各自有情人。有安排型的,即一方安排让另一方有情人,以便将这个婚姻中的压力和矛盾转移出去。这种情况有点像中国过去旧式婚姻中大太太安排给先生讨个小老婆。其实这大太太可能已没有多少性欲,或者是如其让老公在外面寻花问柳,还不如收进一房,把先生的心拴在家里,同时做姨太太还得对大太太让着三分。有公开型的,即双方都知道并公开同意或默许情人的存在。有花花公子型的,即唐璜型,当事人往往很迷人,一个接一个地玩弄女人,玩后即加以抛弃。这种类型的人又多半属于性上瘾的范畴。这时属于精神病方面的范畴。前面几种类型的婚外情,还有个“情”字在里边,这最后一种类型的婚外情只有“性”字在里边。没有真实的温暖感觉和温情。
婚外情在本质上同时也是标志着婚姻本身出了问题。 婚外情同时也显示了当事人有着因过去生长环境对其造成的人格和心理缺陷。关于这些,请参见笔者以前发表的有关婚外情的文章。
开放式婚姻家庭,可能是中国人很少听说过的一种婚姻家庭关系。我在美国读了研究生时,我的教授给我们讲了这一专题,后来我在工作才真正遇到。它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同住在一起,分天数交换配偶,比如一对夫妻中的女方当同丈夫在一起时,便扮演妻子的角色,过了安排的天数,她成了其他男子的伴侣。其他同住夫妻也是作此安排。开放式婚姻一般以两对夫妇在一起居住为主,却不属于滥交范畴。当事人们的男女关系可能比较固定,有的还可以持续数年。开放式婚姻,从研究的角度上讲,是将其归类于少数人不愿配合当今绝大多数人接受的婚姻家庭结构观念,想从体制上去试验、挑战现有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在探索人类在婚姻体制上是否还有别的模式可循。话虽是这么说,但在实践上又是另一回事了。首先,爱情本身有专一性和排他性。开放式婚姻导致的,往往可能是对另一位异性在情感上的投入。试想一下,要扮演一位妻子或丈夫的角色,除了有性生活以外,没有情感的发生,是很难做到的。事实证明开放式婚姻有很高的概率让原来婚姻解体。另外,三人同枕共眠也是可能发生的。
总之,笔者的看法是在这种男女关系中,激情是有的,温暖是缺乏的,矛盾是大大的。就笔者所知道的,这中间的问题多得不得了。笔者只能说这是少数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不和谐婚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是在一个经常吵闹的家庭里,孩子的心态可能是不稳定的、忧郁的、焦虑的、自信心低下的,可能是自我击败的,还可能是暴怒的。许多这类家庭中的家长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孩子。其实,孩子的这些心态、情绪、行为问题,都与家庭中不平静和谐、缺乏温暖有关。孩子的拖泥带水,丢三落四,功课不完成,成天上网打游戏,交上坏朋友,行为问题,很多都与父母经常吵闹有关。孩子自己烦了或在外人面前感到没面子,也与父母的情绪行为的不稳定和不具有连贯性有关。很多这类孩子在家里觉得活着没劲,在外边去交朋友找刺激,或者家里上网打游戏,但不喜欢做功课。这类孩子关键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那种气氛泯灭了他对做人的追求,对事业学习的上进要求。这类孩子可能具有的心态是负面的,行为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情绪是暴躁的,注意力不集中,对家庭和学习上的任务是漠不关心。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不和谐、不温暖、经常争吵的家庭,很可能让孩子很失望。他也可能在感觉上很孤独、压抑、忧郁、愤怒,有的还可能产生行为问题。
这些有以上问题的婚姻家庭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亲情联结。人与人之间感受不到一种温暖。有不少这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上很冷淡,形同路人,心都冷了。
缺少温暖的家庭,人在咫尺,心隔千里。在表面的打招呼,处理日常事务,没有深度的交谈的背后,是一种深刻的互不关心,是一种与已无关的态度,是一种冷漠。
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也可能是缺乏温暖的家庭中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讲,就算是在正常关系的家庭中,人与人之间也可能有情感上的伤害。所不同的是,一般正常家庭成员之间有了误会伤害之后,信任仍然可以建立起来。而缺乏温暖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和误会是不会原谅的。笔者见到过的有人在二十五年以后,还为当年的一件事而耿耿于怀。你说这样的把往事记恨于心,这两口子的日子怎么过?
冷漠的、缺乏温暖的家庭,往往少了交流和交流技巧。家庭成员之间要不不说话,要不说话打人伤人。说话的口吻总是带命令式的,说话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话的口气要不是负面消极的,要不就是尖酸刻薄的,说话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批评批判的,说话体现出来的心理距离有千里之遥。
在缺乏温暖的家庭里,人们不知报答,不知感恩。他人的帮助被认为是应该的,而对他人帮不上忙、或认为他人帮忙不够是抱怨的。这种人永远不会理解像我太太有时提到的一句话: 求别人帮忙,别人能帮,要心存十分的感激。别人不能帮忙,或者拒绝,要认识到那是别人的权利,要加以尊重,没有任何理由去加以埋怨或记恨。
在缺乏温暖的家庭里,成员之间往往小肚鸡肠,记恨琐碎小事引起的纠纷等无聊细节,没完没了。这种家庭关系和交流方式,往往把家庭成员搞得遍体鳞伤。而清醒一点的家庭成员,往往会感到无力回天。为了自己不被搞疯掉,出路可能一走了事。
总之,缺乏温暖的家庭是以争吵、不信任、挑剔批判、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缺乏实质性的交流,缺乏爱和宽容,为家庭关系的核心。这种家庭本身是功能失调的。当然,其中卷入的人在心理行为情绪上,要不受到伤害,要不伤害他人。
要使缺乏温暖、功能失调的家庭人际关系正面地运作起来,一般需要在专业心理治疗师那里寻求帮助,以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家里的问题,以及自己应该怎样改进调整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还有就是在自己不断改善自己的同时,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做出一些正面的回应和相应地调整改正。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