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与婚外情
本报专栏作者:李昶 (供稿)
互联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学术等等。它在信息传递和交流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并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家庭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因为只要有条件上网的人,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都可以同他人联系,并迅速得到信息的反馈。网络能把人们之间的关系带得很近,保持随时联系,加强友谊;但也可能拉得很远,如只顾上网,忽略了与家人和身边的人之间的交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怎么去使用它。它既可以提供一个广阔天地,传递知识信息及扩大交流;也可以提供一个渠道,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热心于网上聊天、打游戏及浏览网上色情。互联网还起着一种功能:它的聊天室、论坛及活动游艺室给人们提供了轻松消闲的机会,也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他人、结交朋友的机会。
结交男女朋友,本来是社交中正常的现象,网上交友也不例外。但是,网上男女交友中,出现过不少婚外情。这正是本文想探讨的主要内容。笔者原本想将此文命题为《网恋》,但转念一想不够稳妥,因为有些人的确是通过互联网认识,成为情人,最终走入婚姻殿堂。本文并不涉及这类人士及情侣,而主要想谈已婚人士通过互联网,认识其他异性,导致自己婚姻家庭关系出现裂痕、甚至破裂。
婚外情的出现,其核心部分是因为当事人的情感需要(emotional needs)以及交流需要(communication needs),有时也包括性的需要,在当前这个婚姻中得不到满足,而当外界某个人可能提供这种需要时,这种需求可能就迅速转移出去,发展成婚外情。
这里还要提一句:笔者因工作原因,见过一部分有性上瘾(sexual addiction)的男士。当他们与女性打交道,就像上超市选货,挑上一个准跑不了。用他们的话来说:“那太容易了。”笔者以前文章提到过这类现象,但不想说明原因,是怕把一些“有贼心”的人给教坏了。其实,这类玩弄女性的高手们有一种本领,能够迅速探测出与其打交道的女性的喜好与需要,某方面的心理欠缺,然后投其所好。而已经成为猎物的女性,还傻乎乎地以为遇到了知音;待被玩弄抛弃以后,才如梦初醒,一个人伤心落泪、独舔伤口,搞不好还丢了婚姻、家庭和孩子。而那些唐璜们(拜伦笔下的花花公子),早已同别的女人厮混去了。
互联网的功能,可以提供一种特别渠道,让人际进行交流。由于交流手段是虚幻的网络,所以当事人害羞的成份就会降低许多。 也有人认为自己有控制局面的能力,如不告诉对方真实姓名、不留电话、不告诉地址、不送相片,这样就不至于发展到失控。事物是有两面性的。优点可能是弱点的开始。正因为网络是与视屏打交道,而不是直接与人面对面打交道,当它保护了人们的隐私的同时,也会让人变得大胆。当事人本来如果在他人面前会腼腆脸红的话,在网络上却可能会说得百无禁忌。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上打情骂俏风行的原因了。
网恋有点像吸毒上瘾。一天不上网、不跟情人聊聊就难受。网恋可能让人忽略家庭家务、配偶孩子、工作学习、日常作息时间等。网恋会让人觉得刺激,让人轻飘飘,让人产生性幻想和手淫。网恋可以让人说话放荡,行动草率。
网恋可能产生许多后果。笔者听说过见过的有:比如一方跑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另一个国家去同情人约会,有的人到了机场车站,等着情人按约好的方式来接,而情人早到了,远远站着,一看对方相貌令人失望,转身便走了,这边还傻等着,上什么地方找对方都不知道,对方原本就未报出真实姓名电话地址,原只打算开个房住两天;也有人在网上同未成年少女谈恋爱,设法见面并提出非分之要求,被卧底警方抓获;有人家里忽然来了个女人敲门,要求见某单身男士,而开门的却是其太太;有人把老婆孩子留在加拿大,一个人回国发展,上网展示的“单身海归”光环,招蜂引蝶一大串,最终被太太查电子邮件发现┄┄如此种种。
先说说因网恋引发的婚外情的后果。暴露以后,它对于配偶孩子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配偶可能只知道当事人爱上网,不睡觉的网上玩,却没有意识到在眼皮底下配偶拈花惹草、红杏出墙。那种受骗、被背叛的感觉特别强烈,忿怒也是可想而知的。
尤其是如果网恋不只限于调情,而是已经发生了肉体关系。受伤害的男人想不通的是自己在家里守着还给人带了绿帽子;而受伤害的女人想不通的是我一步不离老公、成天伺候老公孩子,到让个狐狸精轻轻松松把老公的心给掏去了。这种心理伤害特别严重。
婚外网恋有可能摧毁婚姻,因为信任在很大程度上给破坏掉了。网恋如果没有发展到魂不守舍的地步,这婚姻还有可能挽救。但那种伤痛是巨大的,那种被骗了的感觉特别强烈。孩子可能会因父母的争吵愤怒而感到惊吓伤心,孩子可能由此产生心理情绪行为问题。
很少有人谈婚外情(包括婚外网恋)发生以后,当事人最终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这些年来,笔者因工作原因接触过不少类似案例。 一般来说,婚外情最大的后果是信任及其基础给破坏掉了。如果不离婚,对方做的任何事,如上网时间长一点,可能会引起一方疑心。所以双方的关系是可能会处于长期的猜疑当中。因为上网引起过婚姻危机,有时一方一看见另一方上网,就会产生心理恐惧,就可能导致争吵。如果因婚外情而离了婚又再同情人结了婚,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你在过去的婚姻中都可以欺骗,谁知你在这个婚姻中会不会欺骗我?
一般来讲,婚外情的当事人,无论是否通过网络去会情人,他/她需要的是一种弥补,是他/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满足,是目前的婚姻在某些方面的不称意,而这种不完善又被加以无限的放大。当另外有人能填充这个狭小空间时,当事人马上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去紧紧抓住这种需要,可能发展成婚外情。 而当事人所忽略的往往是婚姻中配偶已经提供了的其他多方面的需要和物质基础。情人弥补的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有人问:网恋和婚外情的当事人以后会幸福吗?许多情况下是:人不可能长期处于一种婚外情刚开始时的那种亢奋状态,这种兴奋迟早会平静下来的。而平静下来后,当当事人重新审视自己时,一种羞愧、负疚的感觉就可能产生。而很有可能当事人会产生忧郁症,严重的还可能产生生活真无聊没意义,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尤其是当他/她可能或已经被抛弃。
况且,网恋上的对方,上网寻情人或落入婚外情网的人,多半都具有自己的难处和问题;有些还具有心理、情绪、行为障碍。自己都是一身问题或家庭婚姻困境缠身,能与网上的恋爱对象相爱相敬多久呢?当生活中的现实一旦压下来,往往是婚外情人分手的日子,因为现实永远不可能总那么有情调、总那么别有洞天。
网上婚外情的另一个重要起因是:因为面对的是屏幕,而不是真正的人,所以给想像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距离产生美感。当当事人幻想情人时,放大这种本来就不真实的关系中的优点,从而能感到心灵和身体上的无比激动。正由于网恋有其不真实一面,从美学原理来讲,恰恰是这种距离感造成了一种朦胧美,让当事人有一种相见恨晚又思念到如今的感觉。
网恋往往由于距离原因,当事人不可能真正比较长期地、深入地了解对方。双方在网上只向对方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人是十分善于伪装的,可以把自己内心的真实动机隐蔽得很好。网上了解对方的那小小的一部分,就可能被当成对方的全部的真实,从这种放大的想像中,感觉到了激动,似乎自己已找到了今生知己。
需求完美本来就是一种人格不成熟的表现。生活中没有事物或人是完美的。而人一旦走入对异性的激情以后,往往会把对方理想化很多。网络交情人,是满足这种完美需求的一种最便捷方式。
无论是网恋还是婚外情,多半标志着当事人当前与身边的配偶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而由于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和不具备处理问题的手段,当事人就可能以逃避的方式来处理,如长时间陷入上网中。有些还可能患上“上网上瘾综合症”。(注:见笔者《网上“英雄”》一文。)
这里还要谈谈上网上瘾或通过网恋产生婚外情的人的家人。 一般来说,上瘾,无论是物质(如毒品、酒精)上瘾,还是上网上瘾,或是产生婚外情,关键一点是家人与当事人的交往交流较少。家人可能只注重对当事人提供物质上的需要,而忽略了其情感上或精神上的需要。如前所述,婚外情的发生往往是在某些需要在婚姻中得不到满足,而刚好外界有一位人士可以提供这种满足下产生的。当事人事发后可能会对配偶说“你不理解”,即多半指配偶不理解当事人的那种精神上、情绪上或交流上的需要。而受伤害的配偶一方会很伤心,觉得我什么都为他/她做了买了,他/她还这样没良心地对待我。其实,双方这时产生的心态,就是这段讨论中谈到的内容。
关于网上婚外恋的处理方式。如果当事人还想保留自己的婚姻,唯一的方式是彻底干净地同婚外恋人脱离一切来往与关系,不管这种脱离本身是多么难过痛苦。如果已经保留不住自己的婚姻,是否与婚外情对方共结“百年之好” ,还得十分慎重地考虑。因为前面谈到过的各种原因,这“百年之好”搞不好会成“百年之忧”。因为在网恋上,双方对对方的掩饰实在太多。如果有过网恋史,向对方呈现过非真实的自我,那么婚后会幸福吗?那种非真实和不信任会给消除掉吗?
而当事人的家人,当出了这种事以后,要克制自己的忿怒伤心,检查一下自己过去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有些什么不妥,以便加以调整改正。
网上婚外情时下越来越多。这是一种非常值得人们注意反思的现象。若遇到网上婚外情之类情况,最好请专业心理辅导人士帮助。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