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雷声
陈国治专访
经过长期谈判,更新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终于水落石出,新鲜出炉。不仅如此,连它的名字都改过。陈国治有何评论? 陈国治表示,新的协议改称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 多多少少是为了形象包装,实际上的内容(加拿大对美国) 除了把新的经济领域加进去,是和以前的NAFTA差不多的。 令人感觉总统先生的雷声大、雨点小。 陈国治表示,一年多以来,总统先生可谓动作频频,畅所欲言, 最开始说对加美双方的贸易协定只需要「稍微调整 — tweak」,后来又把NAFTA说得一无是处、非常糟糕, 扬言时刻取消。威逼谈判对手,极限施压,雷声隆隆。 加拿大的谈判代表与之周旋了很长时间,让他有他讲, 我有我的沉默对策,最终搞定这个协定,化解了一场雷暴, 总统先生以雷呜声的手法,只带来小小雨点。 之所以说雨点小,是因为仔细看来, 恊定改动的方面其实并不是很大。比如汽车方面, 反反覆覆谈判之后, 只不过是在每一个型号汽车的北美原产地规则上,由原来的62. 5%增加到75%。既然本来就有大部分零部件产自本地区, 将这个百分比增加到75%也不是难事。 最重要的是保障加国汽车及零件不受美国232关税的影响, 避免了总统先生任意无时无候地加税。其实更大的问题, 是这些汽车出产后的国际销路。这些车在北美买卖是没有问题, 出口到其他市场是否具有竞争力,就很难说了。 在农业方面,美方最初要完全摧毁加国的奶制品供应管理体制, 最终也只不过是雷声而已。 奶类产品无论如何都需要双方进一步向对方开放一定的市场, 这是一早就知道的事情,与加欧全面贸易协定(CETA)以及泛太 平洋伙伴协议(CPTPP)相看齐。当前的供应管理体制, 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保护主义,和别人谈自由贸易,对外开放, 多多少少都应该相互给对方一些空间,这是意料中的事情。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加拿大方面始终保持淡定、忍耐、有理有节。 因为他们知道,美国毕竟需要加拿大的贸易,也需要墨西哥的贸易, 这样美国才能保彰自己的贸易安全。中国、加拿大、 墨西哥这三大市场,占据了美国贸易的一半。 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搞不定, 或者不能做出对某一方面的让步, 就等于美国自己也搞不定半壁江山的贸易。所以尽管声势很大、 貌似很威武,其实美国也知道自己有弱点; 尽管对别国施压是声音巨大,「汪汪的声,甚至大过雷公的声音」, 但最终无能量造成一个彻底、翻天覆地的改动。 加国依旧要贸易多元化 那么经此过程,加拿大何去何从?有什么教训? 陈国治还是坚持以往的观点:一定要分散投资, 努力开拓亚洲和欧洲等其他市场。其实这个协定的内容, 持续或取消和以前是类似的,任何时候,只要某一方给出6个月的提 前通知,就可以退出,就可以取消。 所以不必太过注重协议中的相关条款。 最重要的是要减少对一个贸易伙伴的过分依赖,扩大与多个国家、 多边贸易。这才是我们国家需要的贸易安全策略,永远靠住一个山, 不是长久的安全之策。美国也是一样, 它无论如何也需要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贸易协定, 这也是他们的贸易安全考虑。 陈国治表示,对于加拿大来说,此次自由贸易协定的最大意义, 不在于大家相互可以不交关税减少成本,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协议之后, 美国不可以随时随地对加拿大或墨西哥两个贸易伙伴随心所欲地加税 。以汽车行业为例,如果没有自由贸易协定, 其中一方可以无厘头提出要加25%,如果不够还再加25%, 再不够再追加到100%……,这当然接受不了, 这就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新贸易协定的重大意义,和以前的N AFTA一样,就是为三国的经济提供了确定性、 提供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并防止其中一方突然嘁起条筋、 无厘头地要大幅增加关税。 雷暴已过,期待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