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鹽湖城摩門教總部一瞥
作者:星学
刚刚在美国大选中遭遇滑铁卢的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明的失败原因归于他的演讲中屡屡言辞不当,暗的咎由其敏感的摩门教徒的身份,后者尚未被基督教主流社会所普遍认可接受。究竟这个衍生于近代花旗国的宗教派系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居海外多年的我略知一二。以福音派為正統的北美洲,摩門教一直不被看好:过去奉行的多妻制、始終持守將其专有的摩門經列爲跟聖經等同地位,故被視為異端甚至邪教。但他們卻篤信不疑,特立獨行;教徒不喜歡人稱其爲摩門,自诩系真正的基督傳人,是這個末後時代裡“聖潔的使徒”,正規全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由於名字繁瑣冗長,外界輒簡稱“摩門”,以狂熱傳教為其表徵,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信眾一千多萬人,分成爲幾個宗派,其中勢最重的一支總部設在鹽湖城,構成了猶他州住民的主要信仰。
今夏我一家去大鹽湖地區旅遊,行程中有一站是造訪摩門教大本營,正好藉此一窺它的神秘面紗。
在鹽湖城市中心,這個摩門教的“梵蒂岡”佔地面積不小,大約四萬多平米,叫聖殿廣場[Temple Square],是都会的地標之一。這組建筑群包括了聖殿、大小禮拜堂、博物館、遊客中心和海鷗紀念碑等,周圍環繞以高牆。進入了大鉄欄門後,人們仿佛置身於巨大的二進階式的庭園中,百花盛開,綠樹成蔭,彌漫著空門特有的那種幽深肅靜。
如鯽的訪客在前院被分成若干小組,以所操語言的不同各由講同種話的傳教士引領巡行内遊。這里能夠提供多達四十幾個民族母語的解说,令人吃驚。徜徉漫步中我們不時地會邂逅一對對靚女,在園子裡溫文爾雅款款而行,隨時停下來幫助有所探詢的遊人。這些個年輕教徒來自於世界各地,自費在此接受一到二年的進修,然後返回自己國家去傳道服事,拓展當地的宗教事工。他們無不為能在此教門的“京畿皇城”受過訓練而感到榮幸和驕傲。
負責我們這普通话團的導遊,是一位來自廣東的姑娘,她帶著大家先去了北遊客中心樓,於内盤旋而上,來到一個弧形大廳的圓穹隆下排排坐定。但見眼前矗立著一座穿白衣的耶穌雕像,乃丹麥著名雕塑家的傑作,它背後襯托著180度半環狀及頂的大壁畫,上繪著無垠的蔚藍色宇宙星系,讓人感覺起來好似是在天像館中觀看立體畫面的放映,有大段的錄音放出來講述著基督的生平及其降世為人的意義等,乍一聼分辨不出來與基督教的理論有多大的分別。這曠達的空間和娓娓的回音,給了來賓一種聆聽天籟之音的美妙感受。
隨後又進入院落中央的一個橢圓形巨蛋式建築物裡,其屋頂整個由銀灰色的金屬片覆蓋而成,有點像北京的國家大劇院造型,不過袖珍而已。这原來是信徒早期聚會的大教堂,内部的裝修簡潔而凝重,不見通常聖殿裡的那些雕梁畫棟和使徒塑像。講臺當央背牆上壁立著一架很大的管風琴,並有兩面美國國旗竪襯著,台前長欄杆上搭著一溜三色星條紋理圖案的大小圓巾,感覺著國家的氣氛勝過宗教的主題。偌大的堂内講員佈道時無需擴音設備,設計建造時已在音響方面確保了自然擴音:人在講壇位置上發聲,不用費力就可以播散到大廳的任何角落,颇似古羅馬劇場的建築與放音效果。一位工作人員還特地走上臺子,在那兒打了幾個響指讓衆人聼,果然“聲震八方”,清晰脆生得很。
我們坐在位子上聼著導遊娓娓道來該教的起源。19世紀初紐約上州的一位美國人叫約瑟-史密斯[Joseph Smith, Jr.],稱夢中受到了上帝的啓示,在某地找到一卷金質的頁片,翻譯出版了這《摩門經》,説是係BC.600至AD.420年間神默示給美洲原住民的寶典。並由此成立了新團體—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成員自稱末世的聖徒。在他死後教會發生分裂,人數最多的一部分由接班人楊百翰[Brigham Young]帶領,迢迢萬里跋涉遷徙到了美西的鹽湖城,安營扎下了根,逐漸發展成爲該教最大的一派,也因此左右著猶他州的政治與經濟,全州70%的人皈依摩門教,連州政府大樓裡的顯著位置上,亦立著楊百翰的大銅像,環廳的壁畫中不乏當年會衆先民長征至此開拓的寫照。而我們之前在猶他州走馬觀花,處處可以體會到該教的無形影響。
出來后穿過一爿花園苗圃,我們又遁入另間稍小點的教堂,它的外表模樣倒較为傳統,灰墻長窗方尖塔;内裡的裝飾格局則與方才那間差不多。也是昔日教徒的聚會處所。自從後面的大聖殿修建完工以後,善男信女就都移至那裡敬拜了,留下這歷史的遺跡作爲其心路的見證。導遊又在此進一步簡介,大家坐在長椅上恭聼權當小憩。
原來在這兒參加服務的人員中,尚有信教的楊百翰大學學生,他們暑期來做義工。這間由摩門教創辦的全美最大的教會高等學府,名氣很大,在中國大陸亦很叫響:1979年中美剛建交,楊百翰大學舞蹈團便首次訪華,帶來了西方現代舞蹈和音樂,令封閉了多年乍開放的國門失色,國人驚艷,我當時從電視上看的轉播至今仍有印象。据説這所大學的校規極嚴,不准抽煙喝酒甚至茶與咖啡,必修七個學期的宗教課程,畢業前絕大多數要外出傳教兩年。在檀香山著名的波希米亞文化中心,其隔壁即是楊百翰大學的夏威夷分校,在讀生們亦在中心裡兼職作向導,提供訪客各種語言服務。有趣的是,曾以本色出演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謀女郎”魏敏芝,就是在洋“貴人”相助下留學該校傳媒電視專業的。
離開這裡,我們又踱至聖殿的正門前,仰視著這個宏大敦實的花崗岩建築物。它方方正正,氣宇軒昂,前後各有三個排立的尖塔高聳入雲,大有“刺破青天鍔未殘”之勢。整個外墻上的鑲壁雕刻不多,故顯得簡約明快,單純潔淨,既帶有經典教堂的形狀,又有所不同,獨具一格。與天主教的中樞—聖彼得堂迥然不同。導遊說聖殿平時不開放,週日崇拜時不是信徒的不讓入内。這一點跟梵蒂岡的聖殿天天廣向世人開放很不一樣。观众止步讓我們略感一絲失望,風聞内中可以容納下六千人坐、近萬人站,肚大能容。
蓋如此宏偉的殿宇花費肯定不菲,但摩門教徒的捐獻很猛,資金不是問題。一般基督教徒奉獻的數額是個人收入的10%,但聼導遊讲摩門教的竟達30%,加上他們多擅長經商而富有,所以教會不囊中羞澀,非但能負荷得起常規的开销,还能支撐急速擴張的環球傳教事業,遐邇聞名。而光是每年慕名而來觀瞻這座大營者,就多達500萬人次,蓋過了去黃石和大峽谷國家公園的鋒頭,可見熱門。
其實摩門人也不止於理財有道,還出了些個政治家,像美國前猶他州長和駐華大使洪博培,現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理德,剛败北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等,均是當今這一教派的知名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教義目前依舊受到基督教主流的嚴厲批判;其支流教派少數還實行一夫多妻而遭到诟病;信徒的數量佔不到全美人口的2%;可是其影響力卻日益擴增、幾可媲北美的金主猶太人,令人刮目相觑。今日這總部之遊所見,即可略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