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Sifton Estate和多伦多法语学校

大约四年前,沿着Lawrence东行。一路是林荫下的旧宅,安逸而宁静。到达Bayview时,西北角的一组砖红色的建筑突然打破视觉常态,跃入走走聊聊的眼帘。定睛细看,原来是大名鼎鼎的Toronto French School(TFS)多伦多法语学校。想不到是一座花园学校。便掉头驶入。

时值太阳西下。一抹金黄柔和地投射在红砖屋上,色彩如梦幻一般。房子矗立在绿草地上,背后是树木参天的谷地,非常醒目,煞是漂亮。走近欣赏,共有三栋红砖老房子并排而立。细读解说,知道它们是多伦多的建筑遗产,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历史文化方面,都有一些保护价值。走走聊聊不禁为市政厅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而赞叹,这和中国的有关现状截然不同。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丰富。不过,这和对文物保护重视与否毫不相干。

这组建筑文物的大名叫The Sifton Estate。  Sir Clifford Sifton(1861-1929),生于多伦多,为加拿大历史上知名政治家和实业家。在他儿时,他们一家就随政商兼顾的父亲去了西边的曼尼托巴省。长大后,他回到安省求学。1880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前身,位于安省Cobourg的Victoria College。然后又去曼尼托巴做律师。此后不久,就开始从政生涯。Clifford Sifton曾任Sir Wilfrid Laurier总理的内阁部长。与总理翻脸后,他又去西部阿尔伯塔和萨斯喀彻温两个新设立的省份从事宗教和教育事业。1915年,受英王乔治五世封爵。

1923年,Sir Clifford Sifton卖下了这块30英亩的地,并建造了第一栋,也是最大的住宅,共有22间房。这就是318号的The Sifton Mansion,现在的Giles Hall。整个建筑风格呈现英国都铎式样和德国式样的混合。非常凑巧的是,新宅造好,老的豪宅就在一次火灾中被烧毁。这次搬家真可谓是天意。因为妻子名字为Elizabeth Arma Burrows Sifton,他就命名新私邸为 Armadale。 不久,他又在邻近为儿子Clifford Sifton Jr.建造了一栋大屋,即如今的Lawrence E 306号。这栋房子带有游泳池,在当时属非常时尚。这个儿子也是一位律师。随后,再为另一个儿子H. Arthur Sifton开建第三栋楼,即如今的Lawrence E 296号。要说明的是,他共有5个儿子。老先生在房后的谷地,还兴建了马厩和马术学校。
1929年,Sir Clifford Sifton死于心脏病。他住的主楼于1947年出售,后又几经换手。1981年,它终为建校于1962年的TFS购得。后来,因为在这地区居住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喧闹,失却了Don Valley原有的那份乡野的气息和静谧,两个儿子深觉这里已不适合居住和骑马,于是决定索性卖掉所有的房地产,去另觅心中的香格里拉。最后,这些房地产于1982年均被TFS购得。如此,TFS的多伦多校区的大格局初步构建而成。

不久前,TFS进行了学校扩建。该工程由著名建筑师Raymond Moriyama设计。Raymond的设计名作有Bata鞋子博物馆,加拿大战争博物馆,渥太华市政厅,Scaborough Civic Center,多伦多Reference图书馆,安大略科学中心和Science North博物馆等。不愧是名家,整个新楼和三栋建筑遗产老楼,无论从色调和体量,还是从式样外观,都非常协调,可谓浑然天成。楼后山坳里还有一个塑胶运动场呢。走走聊聊漫步其间,恍如行走在Don Valley的某处步行径,非常舒心。

关于多伦多法语学校本身,就不再画蛇添足了。想了解的人,早就了解了。只说几点:有IB项目;前总理克里靖曾是校董会董事;有许多杰出校友,华裔有加拿大知名电视业者Elaine “Lainey” Lui  雷若芬;有许多大名鼎鼎的家长,著名华裔记者和作家Jan Wong黄明珍也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