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话(六)
本报专栏作者: 一 楷
我一直有些想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孩子都该是活泼的,好动的。而这个叫Amy的女孩却如此的娴静,这让我觉得有些好奇。有时,老师当久了,已经习惯了孩子健忘的天性,总是习惯把知识的要领重复一遍又一遍,突然一天,有一个孩子把我说的话一下子全都记住了,让我的重复成了多余的时候,不适应的那个人反而是我。而Amy像小大人一样的思考,也常常让我暗自吃惊,有一次,我教她画一只小狗,她看了好生喜欢,我就问她:”你喜欢小狗么?”她点点头,我又问她:”那你想要养一只小狗么?”她却摇摇头,我很好奇,就问她为什么,她缓缓说道:”小狗要吃东西,东西要花钱,我不想让妈妈浪费钱。”我听后非常诧异,看着说出这番话的她,我有些不解,五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金钱的概念,五岁的孩子,怎么那么知道体恤父母。还有一次,在午餐室里,我看到她坐在她的妈妈腿上,让妈妈喂饭,我就和她说笑,Amy都五岁了,还要坐在妈妈腿上,要妈妈喂啊?她回答说,因为在家妈妈都要抱妹妹,只有今天我可以让妈妈喂。原来,她还有一个两岁的妹妹,因为妹妹小,Amy在家的时候就把妈妈抱和妈妈喂的”权利”都让给了妹妹,而每周六妈妈送她学画画,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可以拥有妈妈所有的关心,我从Amy的眼神中没有看出抱怨,有的只是对妹妹的谦让。在中国的时候,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我自己从小就想像着有兄弟姐妹的生活,想像着每天都有人可以陪我玩,想像着一个大家庭是如何的其乐融融。而在加拿大,大多数家庭都是两三个孩子,当我真正了解他们时,我才发现,孩子之间,心底里可能是爱着自己的兄弟姐妹的,但是从日常的生活来看,这种爱的表现形式大多为斗嘴,打架等,年龄差的越小,斗嘴的频率就越高。所以,兄弟姐妹闹别扭的,我见的不少,而像Amy这样自觉照看妹妹的,我倒是第一次见到。
而好孩子Amy,我一教就是两年,这两年中她进步飞快,我知道老师的教育是一方面,但关键是家庭教育,因为Amy非常尊敬老师,所以,她把老师每一句话记住了,这才会有进步,我真希望能了解是怎么样的父母可以培养出这样的一个孩子,说实话,我也想取取经,等以后自己也可以教育出一个这样的孩子来。
两年后,Amy搬家了,她新家离学校太远了,所以,请我过去做家教,我也当然欣然同意。Amy妈妈很漂亮,完全看不出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和Amy妈妈熟识以后,发现她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女人, 从中国大陆过来,并没有利用她的容貌去傍个有钱人,而是踏踏实实的找了一户人家,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当年结婚时,夫妇两人都很穷,但是她积攒起自己微薄的工资,然后用于投资,到后来家业渐丰,他们夫妇就自己做起了生意,他们用了八年时间,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他们给自己孩子灌输的概念就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发现,这个家庭和别的家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孩子非常关爱,但一点都不溺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的家长总是把孩子画画的家当,早早地就给孩子全都准备妥当了,就等老师来,还在桌边给孩子放上了小点心,小饮料,生怕孩子饿了渴了,而且,家长越是宠孩子,孩子往往就越是不专心,因为他知道,学不好,妈妈爸爸也不会怪他,调皮捣蛋的后果,往往就是父母的一句 不痛不痒的责备,这样的家长,大多都是中国人家长。当然,还有另一个极端,就是有些白人家长,我有一对葡萄牙白人学生,他们父母就把给孩子的画画时间当成父母二人世界的时间,只要我一到,夫妇两人都已经整装待发了,不是去听歌剧,就是看电影,放心地把两个孩子留给我,两个孩子还告诉我,他们父母一直自己去度假,从来都不给孩子任何家庭作业,父母也不太过问他们的学习,孩子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的父母给他们买了最先进的游戏机,就是让他们不要老缠着父母。对于这样的家庭教育,我也实在不敢恭维,两个孩子画画就像玩耍一样,而他们的父母对于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就是希望给孩子找个稍微可以教他们一些东西的玩伴而已。
我们再反观Amy的家庭,妈妈对于两个姐妹的教育,秉承一种概念,姐姐就是应该让着妹妹,因为妹妹小,她总有一天会懂事,但是,妹妹也有不能做的事,姐姐学习的东西不能动,姐姐学习的时间不能打扰。而妈妈即使再重视Amy的学习上的事情,也从不帮她代劳,画画的时候,不对孩子嘘寒问暖,她觉得哪张画画的不认真就应该撕掉,她并不期望Amy每张画能画的多快,画得多好,只希望她能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每一步骤,Amy妈妈告诉我,加拿大的教育没有给孩子灌输太多尊敬老师的概念,孩子可以对老师的教育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是,孩子现在还小,不要孩子听老师的,那她就可能什么也学不到了,家长对孩子严一些,孩子出去反而觉得老师怎么那么和蔼,她就愿意和老师学,家长的能力有限,只能教育孩子到一定程度,等到专业一点的时候,孩子只能通过老师来学习新的东西,要是老师的话都不愿意听,以后,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学习了,其实作为家长,只能交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方法。最后Amy妈妈说了一句让我回味很久的话,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所敬畏。
这句话,触动了我,是啊,无论一个人在多么自由的国度里,他都要有所畏惧,幼儿的时候,敬畏父母,这样的孩子才不容易出意外(比如,大人叫他远离水火,远离电源);读书的时候,敬畏老师,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长大了以后,他要敬畏法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公民。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很懦弱,我看则不然,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黑人文化是崇尚高度自由的,他们不畏惧任何的东西,但即使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黑人的犯罪率是最高的。
也许,听老师的话并不只是一句空话。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孔孟文化里,确有其糟粕,但是其中”尊师重道”的文字背后也许还包括了很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