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与自恋型文化
本报专栏作者:李昶 (供稿)
第一部分:自恋型人格障碍
笔者多年把兴趣放在人格研究上,尤其是对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边缘型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以及表演型人格障碍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有兴趣。这几种人格障碍可归于人格研究中的一个大类。其核心是这几种类型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不具有领会社会社交生活中的理解暗示(Cannot Pick up Social Cues)的能力,不具悟性,以及说话不具洞察 (Without Insights)的能力。
自恋(Narcissism)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俊美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的故事。在无数仙女爱慕追求下,他不为所动。最后女神艾科(Echo)因爱上他被拒憔悴而死。此事激怒众仙女。为了惩罚他,天神让他去爱恋上他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由于他完成不了他的爱情梦,那喀索斯在绝望中忧郁死去,死后化为水仙花,流传至今,水仙花仍用他的名字Narcissuses。
古希腊神话是深刻的。它不仅仅是西方文化文明的源头,也不仅仅为世人提供了绚丽多彩的文学故事,更为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人的心理性格中多种复杂的层面和现象。
自恋型人格或这类人格障碍,其核心是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作为工具或到达某种目的的手段,成天生活在幻想或白日梦中,因想象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而最后真正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人,是天才,是干大事的人,是应该成为名人和富翁的人,是应该受到别人追捧的人。这种人往往欲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极喜欢利用他人。并且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可能变得非常暴躁,可能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来达到自己对于权力、野心、控制操纵他人的渴望。他们也听不得反面或批评的意见,多半会寻找报复或反驳的机会。
根据美国《精神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Ⅳ)(注:此书为目前精神病诊断方面最权威的指南)指出: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在幻想和行为方面显示出狂妄自大,需要他人的崇拜,缺乏同情心,夸大自我成就和才能,希望被他人认为优秀而本身并不具有其相应的成就;整日幻想无限的成功、权力、聪明、漂亮以及理想中的恋爱;认为自己只会被杰出人物赞赏;不合理地去期待受到特殊照顾,而他人应该主动地迎合他的期待;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识别不出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妒忌他人却偏偏认为他人妒忌自己等等。而从性别分布来看,患此种病症的人中50%-75%是男性,一般认为男性患上此种病症的机率较女性大得多。
病态的自恋型人格最早是由弗洛依德注意到并提出来进行研究。在他之后的著名心理大师如梅兰妮-克伦(Melanie Klein),凯伦-霍妮(Karen Horney)以及科胡特(Kohut)等,都对此种人格进行过研究并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患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好过高估计自己,好冲动,好幻想,好低估现实尤其喜欢夸大其词,如吹嘘只要按某种方式安排,几年之内会无财务之忧;或只要按某种学习方式,包你几个月内速成。天下哪来这般好事?除了你中了彩票或你老爹老妈给你一大笔遗产,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实干苦干五年、十年、二十年。笔者见过学者无数,你去问问,哪来速成学习知识以及语言的捷径?笔者改行以前,在国内两所名牌大学英文专业读书七年,拿了学士、硕士,又在大学英文专业教书数年,还从来没见过速成英文的捷径。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思维方式的核心之一,就是用这样一种思维来支撑他那狂妄的自我:即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在这貌似有理的表面下,是支持起来的膨胀自我,即认为我是无所不能的,我是很行的,就算今天我还没有成功,也是我还没有想到,或者是环境还不允许我成功。
自恋型人格障碍起源于童年期。因为受到父母的抛弃或冷遇,与父母的亲情联结(attachment)没有联接好,或是受到他人的虐待,有过心理创伤。有心理创伤的孩子,往往会退缩回自我,对人的信任度差,这类孩子往往靠幻想生活。幻想我不是一般人,一般人我不屑于来往,幻想我是干大事的人,幻想成名成大器,这样让他人来羡慕妒忌我。同时,他人也只有在对我有用时才存在,无用时可以像垃圾一样随手扔掉。这些孩童期受过心理创伤的孩子,由于没有他人来爱自己,他可能自己爱上自己,同时,由于自我的极度膨胀,他心中也可能产生不少人心的黑暗部分。
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他的生活核心是追求社会认同(Social Approval),吸引他人的注意力(Attention Seeking),以及追求他人的赞赏(Admiration Seeking)。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多对生活高度期待(High Expectations),如想出人头地、发大财,有权势。然而,这类人中许多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就永远生活在对伟大成功的热切期待和在现实里由于不切实际而导致的一联串失败之中。当然,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错了。自己错了或失败了都是他人或环境造成的,他自己是没有错误和承担责任的。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由于从小受到抛弃,因而心理上很不平衡。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心理上就会产生一个假自我(False Self),而他的真正自我也因而丧失了。假自我想的是吹嘘炫耀自己,要的是伟大成功,对名利的追求就像上了毒瘾一样起劲。他可以制定伟大目标和伟大计划;可能在想象中或现实中去尽可能占有女人;可能撒谎,并且会相信他自己撒的谎是真实的--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已经受到严重扭曲;他可能妒忌他人的成就,还不在于那是他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成就,关键还在于他会认为是他人剥夺了他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因而他也可能会因此去报复他人。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可以对他人挑剔批评,尖酸刻薄,因为他人是不如他自己的。他不仅是有自卑情结下扭曲变态产生的优越情结,他最容忍不了的是他人比自己优秀,所以他觉得他可以去任意践踏别人。
这种人在评论评估他人时,不容易采取一个公正的态度,他评估他人是按照地位、金钱和相貌来进行的。所以他与人交往流于肤浅,很少有真正的知心朋友。当然他人也会因为他那批评挑剔的态度而避他三分,家庭婚姻也给他搅得乱糟糟的。
这种人没有自我。然而,要帮助这种人是困难的,原因是这种人多半不会承认自己具有自恋心态。这种认识对于他是太难了,因为他的对现实和自我的评估测试能力(Reality Test)已经丧失。
总结一下,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他的自我感觉太良好了,有夸大的天才技能和成就,这种夸张可以到撒谎的地步,而他自封的优秀却没有实际成功来与之相匹配,他也可能因此而夸大到撒谎的地步。欲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他对于成功成就大事的迷恋已经上瘾,在现实生活中他不屑于做小事,虽然多半也干不了大事,但他自认为他是在干大事。由于他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他人应该特殊对待他,而他也可以任意践踏贬低他人。有的人还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可以“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他需要不断给自己提供自恋的养料来滋孕膨胀的自我,所以极喜欢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即便是用负面否定的手段也在所不惜。同时,他也要求别人的无条件服从。他不给他人以选择,否则,会不惜手段去报复他人。
这种人谈不上多少情感,情感只是在于他有用有利时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不理解他人的痛苦,对于给他人造成的情感伤害不予觉察。
至于怎样帮助这类人士,平心而论,这是很难的,因为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对自己评估太高太好,多半是不会承认自己有心理障碍的。另外一大难题是,即便这类人中有些认识到自己有问题,寻求专业帮助,也可能会被认为是焦虑症,反社会心态行为,以及可能被诊断为与社会交流交往之间出了问题的病症。
真正要达到有效治疗患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首先要帮助他认识到自恋已经成为了他性格中的核心。如果他承认这点并愿意与专业人士合作的话,他会突飞猛进地改正自己,因为这类人士往往很聪明,智商高,他如果能突破自我自恋,能正确地评估自己,并且能与他人建立健康交往,他可能真正成就大事,他可能成为一个性格相当成熟的人,可以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健康的联系。而当他从负面生活态度和情感中走出来以后,他的心态会正面得多,心情也会愉快得多。
第二部分:对中国人妄尊自大心态的一点反思
要谈自恋型文化,还得从“中国”这个词说起。老祖先们将这块国土取名为中央之国,认为是普天之下都应敬重和朝拜的地方。而英文中中国译为China,是因为早年到中国探险买商品的洋人觉得中国的瓷器(China)特别好,所以给中国取名China。但中国既为瓷器,也有中看不经敲打之意。China一字本身就是有轻视中国之意。
后来西方列强同清朝政府的数次战争,均以清朝战败或求和告终,尤其是八国联军以少于清军数倍的兵力,打进北京,烧杀掠抢,给中国历史写上最耻辱的一页。这也给中国人心理上的妄尊自大以沉重的打击,但国人并没有从自恋心理中清醒过来,反思自己,力图自强。
1911年辛亥革命,国父孙中山先生真正看到了中国需要走资本主义、走自强道路,走扶助农工的民主、民生、民治的路线,国人似乎开始从自恋心态中起步迈出,走向与世界交流的大同方向。后经小丑袁世凯一闹,北伐和军阀混战,中国又退回到自恋和勾心斗角之中去了。国父孙中山先生英年早逝,留下一群狂妄自大、有自恋人格和心态的军阀们和狂人们,如蒋介石、毛泽东,把中国万里江山折腾得够呛,导致数十万生灵涂炭。
蒋介石后来去了台湾,因丢了大陆,痛定思痛,开始认真反思。虽说还有党禁极禁,但让儿子蒋经国先生主导力精图治,发展工农业,在思想和贸易上与世界主流接轨。后来蒋经国先生开放党禁极禁,国民党及其领导下的民众终于从自恋心态和自恋文化中开始走出。
而1949年以后的大陆,由于政党为了维持其统治的需要,将自恋的心态灌注于国民的大脑中。经过洗脑的亿万民众,为了孝忠达到了极端无知乃至可笑的地步,还认为那是最大的爱国操守。随便举几个例子:大跃进,将几十亩上百亩田地的稻、麦集中在一亩地里,又是上报又是照片,变成了亩产上万斤甚至数万斤。大炼钢铁,要超英赶美,把各家灶上的锅都砸了去炼铁,炼出来的一无所用的废铁块,却上报为钢铁产量,中国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上的粮食和钢铁大国。中国人的虚荣心、自恋心态被发挥到了极端,中国人的认识能力到了连常识都不辨的地步,中国人的思维已经在群体上被扭曲到了精神分裂的地步,中国人也因此得到了自恋的满足。在一位“伟大的”精神分裂的病人的引导下,中国大地上大多数生灵都疯狂了。自恋心态满足后的结果是沉痛的:四千万人的饿死成为代价。
笔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自恋型人格障碍中指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之一是对现实和自我的评估测试能力(Reality Test)的丧失。中国大陆精神和文化,从1949年起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基本以疯狂和自恋为核心,它们与现实已经脱了轨。那支撑其狂妄心态和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在这貌似有理的表面下,是白日梦,是被称为理想主义的幻想,在那貌似有理的表面下,是支持起来的膨胀的群体自我,是没有现实基础的民族自恋自大,是夸大的党和政府的成就和才能,是当权者自认为也希望他人认为的优秀伟大和正确——虽然他们做出过无数愚蠢荒谬的决策。
邓小平先生的伟大之处,是在于他勇敢地打破了国人和政党的自恋自大的幻想和白日梦,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口号,开始将中国和政党从自恋无知和狂妄中拖出,是他打开了国门让国人和官员们清醒过来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他再不提什么超英赶美的荒谬之言,提出争取经济在二十世纪末翻两番和争取在二十一世纪中中国达小康生活水平的分阶段目标,并制定了实现此目标的具体步骤。笔者虽然并不赞同邓小平先生在六四中采取的强硬态度,但也不赞同学生领袖们的那种狂热和不理性。那种不懂得退让、协商妥协(Compromise)的态度,其结果是将共产党内开明派代表赵紫阳先生、胡启立先生等本来极有可能给中国民主进程带来希望的人物给牺牲掉了。让中国大陆的民主进程退后了若干年。
中国文化中的自恋和自大,还不是在共产党掌权以后,千百年来,自恋和自大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你去读读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正史或野史,都渗透着这种东西。二十四史和几十上百册的资治通鉴,那种对权力和权术的描写,可以让人看得毛骨悚然。那里记录的、揭示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心态,自恋自大的极度膨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利用、操纵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听不得反面或批评意见,不仅不给他人以解释的机会,反而处以斩首、五马分尸、下油锅等极其残忍的极刑。这些都是患有严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严重精神分裂的人才做得出来的。而中国的历史,就让这类自恋的精神病人统治了几千年。悲乎!
自恋的文化还渗透在许多方面,甚至在许多认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美德方面,自恋心态的核心是按我认为对的方式去做,即便是蛮干也可以。举几个例子,笔者读小学、中学时,正是中国大地都疯狂了的时代,一位看问题并没有多少深度的精神病狂人(他除了对权术和诗词精通而外)的小红书,成为每个人必读的圣经。记得不知被强行灌输过多少遍的“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愚公门口有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便带领儿孙们每日去挖山,声称要子子孙孙地挖下去。当时年龄尚小的我,心中老是不解,老是问自己为什么他这么愚?这么蠢?他为什么要挖掉门口的大山?这可能吗?他干吗不把家搬到山那边去?这会省了多少劳动?用这时间去干别的有用的不行吗?他的儿孙们为什么会跟着他傻干这徒劳无益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子子孙孙干下去?我记得我问过家里大人这些问题,被告知不能乱想乱说。与英明伟大领袖唱反调是要进监狱和掉脑袋的。
另外类似的例子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老想为什么要用铁棒来磨成针呢?为什么不找根细铁丝来磨成针呢?还有“精卫填海”的故事。为什么要去做那徒劳无益的工作呢?
以上的寓言典故,表面上是讲只要有恒心,你就可以达到目的。问题是在于这种自恋文化传递的核心是:你可以去不分析可能性和可行性,你可以去蛮干你认为是你想干的事。在那貌似有理的宏伟计划下面,在那表面是在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的背后,是自恋自大文化的荒谬和不合逻辑性。
笔者撰写此文,只是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和荒谬部分。如果中国人不从本质上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不走到理性、民主、公正、逻辑、妥协、宽容的道路上,中国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六四等悲剧可能还会上演。
本人对六四学生运动充满同情,也不赞成当局的处理方式(当时一定可以有更合理的方式,如果双方都不是固执己见、可以妥协的话),但是在与朋友们的聊天中,我指出要是假如真的让那帮学生领袖当了权,中国就会走向民主、法制、强盛?恐怕不会。他们这代人上去,不出多久,照样可能会走向专制集权。再看看当今的“愤青们”,在那貌似有理的爱国主义民族热情之下真的是深沉积累的民族力量和文化?是理性公正的思维?在那之下的恐怕还是自恋文化下产生的扭曲的偏见,是狂妄自大,是自我中心,是不宽容,是不懂得沟通与交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