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女神的春之声

2007年3月15日,一个晴好天气,我随同彭良健博士在下午一道去多伦多Downtown的Metro Toronto Convention Centre参观并报道从3月15日至3月18日为期四天的“Toronto Art Expo”大型摄影绘画艺术展活动。我来Convention Centre已不止一次,没想到今天诺大的展厅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很是壮观与热闹;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格局在此一览无余。我和彭博士都是喜爱艺术的人,所以两个眼睛总觉得不够用的,强烈的视觉冲击险些把我们撞晕;视觉时代使一切都生动起来、多姿起来、灵活起来。我们先从中国摄影作品欣赏开始,因为那儿有我们的朋友—加拿大中国摄影协会副会长刘文炳先生的作品和著名摄影家段岳横先生的作品摊位;与他们交流了些看法和最初的感受后便巡游般地一个一个摊位展光顾。这里真是中西艺术汇翠,不同国家、不同流派以至不同风格的摄影绘画作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有感于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仔细观瞧,凝眸驻足,认真品味一幅幅作品。既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还有抽象的;很多绘画作品都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和套路,而追求标新立异。不管是画风,还是绘质和绘画材料都面貌一新,在这个信息资讯时代,有哪个艺术家甘于被大众所遗忘和不屑呢?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渴望把自己最拿手最独特最美妙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公众视线里,唤起人们的关注和购买欲。因为这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北美社会和文化环境,又有谁愿意贫穷得连艺术都掉价呢?

在这群把艺术当饭吃的为艺术而生的艺术家心中,“生命诚可贵,艺术价更高”,但人不能不识人间烟火,总要生存;因而,艺术与市场的对接与结合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参加展出的每幅艺术作品都有明码标价,当然也有讨价还价的,这并不能说艺术没有适当的价钱。用钱衡量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公平的,我不敢想见一幅好的艺术品没有合理的价位会是个什么样子。谁都知道,艺术家或者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只有吃饱喝足后才能有精力和心情去搞形而上的艺术;也只有在经济条件宽余甚至不为生计犯愁的情况下才能出精品。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属于全人类,是人都看得懂、听得懂,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领会到其中的妙处。

在浏览中,我们发现西方文化打造下的西方摄影绘画作品确实与东方艺术有比较大的区别,它的着眼点在突兀和装饰感以及想象力上;它们表达的多是对生活的写意和升发,还有就是艺术元素的大胆使用,重在造型和感觉。而东方艺术则侧重于对称和谐,讲究搭配组合上的协调,追求空灵渺远的境界和顿悟觉知的艺术氛围和情调,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深邃意趣,在不经意中将生活诗化和美化。

有句话叫“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参观的观众也是各个族裔的人,大家都在尽力寻觅着与自己民族和文化相吻合的艺术品来赏析,悦读和诠释;以此找到内心深处的对应物。让生活发酵、让理智闪光、让心灵飘逸,是每个人殊途同归的东西;在艺术里人人平等,而且人人伟大不俗。因为艺术能通神,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和魅力,它让我们活得更象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也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中国人偏爱中国艺术是天然的,对本民族艺术的高度认同使我们不自觉地流连中国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在Burigude Zhang和Jack Zhou两位中国画家处我们感受到中国艺术家的追求和风格,他们都属年轻新锐的画家,都在海外多年,始终矢志不移地搞艺术,并且取得了不俗的凡响。从他们大胆创意、锐意进取的姿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家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风貌,也相信他们一定会显山露水的。

大约晚上6、7点的时候,人越来越多了,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的人潮仿佛把展览大厅推波助澜似的朝喧哗与躁动中挤,不少洋人涌到我们中国艺术家的摊位上细细打量,慢慢咀嚼,看得出,东方古老艺术所散发的魔力。段岳横的摄影作品,有几幅绝妙的山水画已被人相中,好东西是经得起视觉筛选的;画家Buriude Zhang说得好:“走一大圈儿下来,如果能记住这幅作品和这个艺术家,就说明你的东西不错,值得品味和推敲。”说实在的,走一大圈儿下来也真够累的;在疲惫中能记得的作品就更有魅力、更能说明问题了。

西方人对艺术的态度挺令人感动和慨叹,很多西人都着装正式、考究,从神态上看也颇具庄重与感怀;有一位老太太还拄着双拐一步一步慢慢地移动,看得是那样的认真和细致,尽管人很多,但却不乱,秩序良好。显示了多伦多乃至加拿大人的品位与格调,还有风度。

我和彭博士特感兴趣的是一个个展位上印刷精美别致的宣传画片和名片,它们本身就是艺术品;在艺术里,形式本身也充当着内容,不是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