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從卡哈里動議中可學東西很多
作者:文德
加拿大聯邦自由黨國會議員卡哈里(Iqra khalid)的反“伊斯蘭恐懼症”M103動議,最近遞交國會辯論而引發社會極大爭議。反對者擔心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將受到損害,動議會引發宗教信仰不平等,分裂加拿大社會甚至引起族群衝突。有社團網上發起的反對請願簽名短時間也達到近7萬個;而卡哈里聲稱自己收到近7萬人簽字支持該動議。在當前的政治話語環境下,卡哈里的M103動議將會在今年4月的國會上無意外地獲得通過,其產生的衝擊波和影響如何,尚待觀察。
加拿大以多元文化、種族平等立國,法律上禁止一切歧視行為。社會既有寬容包容的主流,也不乏種族、文化、宗教歧視的暗流,像身為穆斯林的卡哈里所以提出該動議,是因為她剛到加拿大還是女孩時,在學校遭一些孩子推搡,受到仇恨和害怕的迫害,進而要求政府“譴責伊斯蘭恐懼症和與此相關的一切形式的系統性種族主義與宗教歧視”。如果撇開外界猜疑卡哈里提出動議的背後政治目的及未來的影響如果不談,我們看到的是:魁北克清真寺被襲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禁穆令”後,有人馬上為穆斯林出聲了。但從歷史到現實中受到比該等族群更多歧視的華人,又該怎樣辦?難怪有網民呼籲華裔國會議員向卡哈里學習,在國會提出反“華人恐懼症” 動議,以杜絕一切歧視迫害華人的行為和言論。
事實上,對加拿大有巨大貢獻的百年華人史,實際是飽受歧視的“人頭稅”、“排華法”血淚史。現實中,鄒至蕙竟逐多倫多市長就被人大叫“滾回中國去”;卑詩大溫華人商店招牌被指責“沒有英文”;多溫城裡房價暴漲,華人無故“躺槍”成替罪羊,如此等等,皆可見歧視華人的鬼魅陰魂未散,擁150萬人口的加拿大華人受到的歧視傷害,比穆斯林還多。可又有誰去為華人爭取應有的權益和保護?
有社區人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華人在傳統文化的浸淫中形成的外來客及怕事心態,不敢大膽發聲甚至行動,束縛了為自己爭取作為主人應該享有的權益,並在族群受到傷害時也不敢站出來抗爭;另外,華人雖然號稱協會社團成千上萬,山頭林立,照相“僑領”無數,各有經濟政治利益,涉及向政府爭取本地華人權益、抗議歧視華人的事就退避三舍,使華人無法造就出與其人口比例、經濟實力相對稱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力量。
從卡哈里提出M103動議一事,華人、華裔議員、華人團體可以學到和借鑒的東西,很多很豐富。提反“華人恐懼症”動議,也應該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