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師表孔子
作者: 馮湘湘
猶記當年遊紐約,看到在陽光下閃耀金黃斑駁炫目光彩的華埠孔子銅像,情不自禁拍照留念。繼而又想,在海外,不少地方皆尊孔崇孔。如德國的科隆城有孔廟,美國舊金山常舉行祭孔活動。多倫多的孔子銅像也在他二千五百五十周年華誕中揭幕了,很是令人欣喜。
佛家認為人世全是幻相,一切到頭來,皆是「無」。道家的莊子則以「夢蝶」顯示不知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的老莊思想。儒家則提倡仁,要愛人,對人尊重及有同情心。統治者須行「仁政」。每個人為達至「仁」的境界,要「克己復禮」。其次,做人還須忠、孝、義、信、廉、儉等,才是為人之道。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正是一代聖人孔子。也有史籍提及孔子父母因「野合」而生下他。又道其族有「三世出妻」的記錄。無論如何,孔子畢竟是萬世師表,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原屬殷商一族,後遷於魯,先世是宋國大臣,他是春秋後期魯國人。雖然出生時家境已經破落,但仍受到很好的貴族教育,對傳統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皆熟習。到了三十歲左右,他已以博學知名於世,並開始「有教無類」地招收學生,向其傳授「詩」、「書」、「禮」、「樂」、「春秋」等文化典籍。他的學說有很多,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自己要在社會上取得自立,在事業上順暢無阻,也要幫助別人做到這樣。他的學生概括他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老實說,當今之世,又有幾人有此仁心仁德呢。立個孔子銅像警醒一下世人,也是一種功德吧。
孔子學生在他去世後,編撰他的言行思想錄「論語」。俗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該書的重要性。其中有不少名句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禮之用,和為貴。」皆耳熟能詳。
圖片:孔子(人工智能還原)
Source: The China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