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叶  (15)            

作者:刘作义

 

柳宇在兄长处作客个多月。听说叔父柳名誉要从北平命驾南来,就表示家里还有事不吵扰了,要返回桂垣。以便腾出房间,方便接待。

谁知柳宇过了长江,到了武昌,又返回汉口东安门外大街1号。

柳信沆问道:“怎么回来了?”

“那一担行李不见了”。

原来送柳宇过江的下人连同请的挑伕都不见了。

柳信沆命人查担保人,是谁荐人来的?当然他心中明白,不会查出结果。

不出所料,担保的铺子倒闭了,推荐的人也无影踪。

但还是要查。不能坏了规矩。

同时一面重购物品让柳宇满载而归。一面实话实说,明白无误告诫二弟:“社会复杂,又眼睛高度近视,此后不用来了。需要什么,写信、打电报来。照办”。

果然以后再也没到汉口来。

然而柳信沆逢年过节,生死娶嫁都有礼仪,少不了寄皮货、银钱回来。在桂垣成为佳话。

似乎还传回老家浏阳永安。

家财万贯,能在族谱上留下住址的他可谓凤毛麟角了。

看来他是敞开大门,欢迎宾客的。

柳家是200多年前宦游来的。

是汉武帝封的广陵王刘荆之后。

由于战乱避祸不断迁徙就改姓柳了。

清代有回避制度。

本地人不能就地做官。

像湖南人要到广西做官,广西人要到贵州做官。柳家就在桂垣定居下来了。

浏阳人带着麻布、爆竹四处推销。

永安到汉口贩卖的族人找到他,柳都接待。安排食宿。还送些钱物。

如果说柳家是株树,那真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洒满阳光。

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豪放的柳信沆了。

由于武汉三镇是九省通衢,军队调动频繁,商会穷于应付。

柳信沆是商界名流,商会很多事都是他拿主意。多次出钱出力,深获推崇。

他60大寿商界送来大礼。醒目的红寿幛表明了公认。

他过世后不久,进入了空前的保卫大武汉的战时状态。

中、苏的空军与日机激烈交战也发生了。

柳家要逃难,离开汉口回桂垣了。

柳夫人留下守汉口公馆的是不争气的一个儿子和媳妇。因他处于梅毒晚期,患处已流脓,需要治疗,而且也有碍观瞻,影响到柳家声誉。

那是大队人马,大红木箱一色8个。其余子女孙子的物品众多。

一路风尘。

颠沛流离回到桂垣。

这是1938年长沙大火之后。

蜂拥的难民沿湘桂线公路逃入桂垣。

此时从雷州半岛广州湾登陆的日军,在当地建成战时机场。

轰炸机由此起飞,连番轰炸桂垣。

市区损失惨重。

炸后一片狼藉。

处处断垣残壁。

黑烟冲天而起。

燃烧的火焰红满天。

柳夫人留下子女在城内,带着孙儿和8个大红木箱住到了城外七星后岩附近。

那是海家。

海家的主妇是白崇禧的亲姐。

白崇禧时任军委会桂林行营主任。

桂垣成为抗日重镇。

行营指挥两个多战区。

辐射湘北、皖南、粤北和包括赣江的长江流域广大抗日地方。是日寇的眼中钉。挫败了短期内侵占全中国的图谋。日方吹嘘的中国速亡论成了笑话。

桂垣也就成为日机狂轰滥炸的战略目标。

张曙这位颇负盛名的抗日作曲家就是抱着女儿被炸弹碎片击中,牺牲在桂垣王城西的巷子里的。

8个大红木箱子是如此沉重,是如何也无法搬到防空洞里去躲飞机的。

这样柳夫人思来想去就请人把这8个大红木箱子装的银圆搬到广西省银行兑换成法币。放进小皮箱随身携带,进出防空洞。

柳夫人沉重的心事放下了。

窃喜是个好主意。脸上的神情好了许多,也有了点笑容。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