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叶 (4)
作者:刘作义
应强调的是,亲历者说,并列的是双大门。
西是襄勤公原建,后为大儿几房分有的产业。
东是三房独有。即岑春煊独有,看来是扩建的。
这从他是荫生,继承人的代表。或许就是光前裕后吧。
从人称岑西林就可完全明白了。
西林是其父出生的县,由他来代表。可见显赫,超越父辈前人。更简单的说法就是都称呼水东门岑家。而非东巷岑家。
据说扩建是在勤王后岑春煊升任两广总督的时候。
因岑春煊出类拔萃,较两位兄长突出,所以他得到了荫生的恩宠。
在帝、后策对时回答绝妙,深获太后欢心。于是才能奉慈禧密旨勤王。也才有了近代史上的风光。
他叔父辈、兄弟辈当总督的见诸史料的有多位。但名望最大就是他了。
相传的慈禧查哨就与他有关。
其实是问“谁在值守”?
这是在慈禧赐死珍妃,仪驾出京城神武门,驻怀柔,往西行的半夜途中。
烽烟四起。马嘶骡鸣。
慈禧固然是出自个人安危,但能说与社稷江山无关么?德、英、法、日等的8国列强的先锋从天津,沿运河向京疾进。
陷北京。
慈禧正仓促西行。
行程中,慈禧特别提到要防蓝眼珠、高鼻樑的外国人,还有教匪、里通洋人者。
再说到岑春煊。
他是老桂系之首。
陆荣廷归顺就是他招安来的。
陆原是清军,在水口杀了一名法军伍长。
随即上山东躲西藏。
后聚众盘踞大清与安南交界一带,征收过境费用。
后为岑春煊所用。
陆清代就升至广西提督,掌广西军务。
袁世凯任总统时是两广最高军事统帅。
1924年才由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的新桂系取代。
后来黄旭初填补了原先的同姓者。仍称李白黄。
岑府里收藏有缴获的不少法兰西战旗、军服、枪支、指挥刀等。
那是在安南大败法军浴血奋战换来的。
这些战利品见证了岑毓英的赫赫战功。
此时李鸿章签下马关条约(1895年)。
不是适得其反么?
一个在中法之战打了胜仗的国家竟然与日本签下屈辱割地赔款条约。只能是积弱之身腐朽之躯。
这该怪李鸿章的主子,与慈禧脱不了关系。
难怪清王朝穷途末路。
加速其亡的就是慈禧错用了义和团的扶清灭洋。
所谓“义和团起山东,3个月红满天”。不正是义和团在慈禧首肯下如此快速发展的证据么?
在岑府看到这些抗法战利品,人们就不能不热血沸腾。也会想到其部将冯子材、刘永福等的英勇。
再说为何岑毓英最后一任是从八闽宦游归来。
只因东南不靖,倭寇常犯。
他出任福建巡抚。
朝廷借岑在安南痛歼法兰西军威,抵御外侮。保境安民。
这从諡号岑襄勤公可看出端倪。
“襄勤“两字道出了秘密。
朝廷褒奖之意不言而喻。
晚年岑毓英听闻故人柳知州从黔告老归来,盛情相邀叙旧。
一边小酌慢饮,一边欣赏桂剧《拾玉镯》,就在岑府后院戏台前。
柳回想当年岑飞兵舍命解晴隆城下之危。十分感激。
岑言年轻气盛,在家乡西林失手把人打死。
出走云南。
千辛万苦谋生。
好不容易,在宜良站住脚。
带领所练兵勇,冲破重围,使昆明转危为安。
蒙朝廷厚爱,累加重任,由7品县令,擢升藩司,直至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