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叶  (8)       

作者:刘作义

 

张联桂巡抚眉开眼笑,心理十分高兴。

请来能工巧匠。加工后,美仑美焕,更是锦上添花。

这就是祝贺大寿星太后60华诞的厚礼。

足见张联桂巡抚对太后的用心。

慈禧一见,也忍不住高兴,就写下“寿”字赐张。

张将此御笔亲书刻石于独秀峰南麓。

十分显眼。

张巡抚喜不胜收,好不风光。

此时在江宁府衙,正忙的就是办换门亲了。也就是罗府娶柳府七姑娘,柳府二少爷娶罗府之女。

柳名誉要知会的亲眷、高朋有:

罗亲家翁的后台张巡抚。

还有柳名誉大儿岳父梧州关大人。他也是同年进士、翰林。曾任厘金总监,现任铁道大臣。

柳的另一亲家也少不了。就是已定亲的三儿的岳父。他也是进士出身。是大理寺正卿灵川周大人,广西老乡。

江宁府衙签押房里这几天忙极了。

收发的信件、电报,待发的请帖堆满几案。

请帖上专门注明来沪、来宁悉听尊便。务必电报告知男、女人数,抵达时间、地点。

其中给徐侍郎的帖上柳名誉交代心腹师爷写上:“信物重信,佳人望归”。该师爷听了心知肚明,却假装一无所知。

原来此师爷年轻,长得秀气,常随侍柳名誉。文墨极好,水墨丹青十分了得。

贴身丫头秋月早就告诉了他:柳家欲将自己许配徐侍郎做妾之事。

师爷一筹莫展,却安慰她相机行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来他胸有成竹,才扣下发给徐侍郎的请帖。

江宁府衙为办这场婚事足足忙了20多天。

本来签押房里重要公私文书柳名誉都不假手他人处置。最多也是让柳信沆看后禀告。

此次罗府电报说来完婚,由闽经沪抵江宁,显然就是由柳信沆传出去的。

柳名誉本要训斥他一顿。

柳信沆说:“这是天大喜事,福星高照,弟、妹大婚,双喜临门,正大光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当然这些话不会当着柳名誉的面直说,而是与师爷闲谈。

但柳名誉还是知道了。想了一想也是。

他告诫自己,喜怒不形于色。宰相肚里好撑船。

此事已经传出,就由它好了。息事宁人方是上策。

后来师爷又建言不如就在沪迎亲时办理二少爷婚事。

一是省事,毕竟是要来上海履新的。无需再往返了。二是先声夺人,敲锣打鼓,以壮赴任行色,看看 上海官场的动静。尤其重要的是可避过任上办喜事惹来的是非。

柳信沆满口赞成。是最主张此议的。

柳名誉权衡轻重,考虑再三采纳了。

但为了免遭上峰借题发挥就让心腹师爷与两江总督身边的师爷打听可否。

心腹师爷费了一番功夫,才禀告柳名誉:“刘大帅闻言,称大人是朝廷重臣,又即将赴沪上任,有何不可?”

于是江宁府士绅,也就顺理成章在沪张灯结彩迎候英国轮船。

罗府兄妹乘英轮由厦门从海路抵沪上岸。

偏偏这时在沪、宁都看不见柳信沆的影子。

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难道还恋在新认识的那姑娘书寓里?

柳信沆他上哪里去了?

看来是意外,但必有原因。

多亏另一蹊跷事转移了视线。

就是罗家兄妹俩都是大脚。

对男性说很正常。

对女性而言,在官宦人家眼里就不成体统,有失大家闺秀身份:少了三寸金莲!

现在赴沪就任道尹家的二少爷,与罗府千金,要喜结良缘了。新娘却是出人意外的一双普普通通的大脚。

好事者就要瞧瞧这对引人注意的大脚。

原来是一位师爷从大公子处得知。

那年春假大公子奉命到福建连城,要亲眼见见罗家兄妹。

大公子自然没有明说是来干什么的,却人不知鬼不觉照了像,还作了素描。

素描的主角大眼、大胸、大脚。青春、热情。

正在田间干活。

大公子想用此表现自己主观的观察和感受。

照片对兄妹都作了留影。男的气宇轩昂。女的不失青春秀丽。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