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雲與“梅龍鎮 ”
作者:李莎莉 (来稿,多伦多)
董浩雲先生為已故世界船王,梅龍鎮酒家則為上海著名老字號餐館,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很少人會聯想到他們之間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特殊關係.
要回憶此段典故,讓我們回到三十年代的上海.當時上海有一個愛國團體-蟻社,中國第一代戲劇家,如夏衍,田漢,張庚,應雲衛,曹禺,歐陽予倩等皆出自於蟻社.蟻社社員大多為小職員,他們熱情,豪爽,喜歡談天說地,“談”免不了與”吃”扯上關係,邊談邊吃更添情趣,儘管他們生活不愁,然而不可能經常上館子,於是有人提議”集資”開家小餐館。凡是社員,只需出很少的資金入股就可成為股東,享有吃飯優待的權利,因此股東多達一百多人,董浩雲先生不僅是蟻社社員,也是梅龍鎮小股東之一。
梅龍鎮的經理為吳湄,常務董事為家父李伯龍,取名為”梅龍鎮’是以”梅”(吳湄),”龍”(李伯龍)為諧音.最早的梅龍鎮開在靜安別墅,以家常小吃為主,因價廉物美,又具有家庭風味,故也頗受外界歡迎,因此便擴大門面,遷至現今之重華新村,董浩雲是常客,與吳湄也很熟。
吳湄當時已是名演員。當李伯龍受友人所托,托他照顧剛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藍蘋時,李伯龍當即想到吳湄是很合適且可信托之人。吳湄因老友相托,一口應承,不僅限於“戲劇圈”,且包括一切日常生活所需,似姐妹般相待,誰都不會想到她的熱心卻使她在文革中遭受江青迫害自殺身亡.為此事家父至死極爲内疚,“如我當時未托吳湄 … ”
梅龍鎮從一弄堂小館發展到成為文藝沙龍,且能與大酒家媲美,確有它的特色,這特色吸引了船王在實現航運大計以外,曾對家父說:“如有朝一日我有能力,我一定要在香港開設梅龍鎮和建造亞洲最大的劇院,由你來主理。” 65年董伯托人帶信請我父赴港實現年輕時的理想,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81年董伯再次邀請家父赴港,雖此次得以順利成行,然而“人生七十古來稀”,梅龍鎮與大劇院已不可能再實現,實為一大憾事。
然最大之遺憾則為吳湄已遠離老友,去向另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