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流”与孤独(一)
本报专栏作者:一楷
我听我爷爷说过,以前他们那辈人有个词儿叫“闯关东”,我觉得有点象七十年代开始的“北漂”,都是背井离乡,讨生活的味道。那话说回来,和我们留学生也不是差不多么,我们大概是还没有被后人们定名的“西流”吧!出国前,有位“海归”大哥听说我要去加拿大了,看着我那张长着雀斑,挂者雀跃的脸,语重心长的和我说:“小妹,要出国了,语言多说就会了,没钱打工就有了,这孤独你是走到哪儿,那它就跟到哪儿!这孤独啊他真是。。。。。。”他也没有泼我冷水的意思,只是无从开口似的摇摇头,走了。留下我一人,抓抓雀斑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那时觉得也没所谓拉,我都要出国了。。。。。
留学的日子也不短了,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身边众多的好友,一该往态,似乎没有人再继续抱怨这座冰雪之都的寒冷,枯燥,和寂寞。起先以为只是时间长了,大家都找到了各自的伙伴,分租的分租了,恋爱的恋爱了,实在受不了寂寞的人回国过去了,所以在各自找到了自己在这个新生活中的运行轨道,大概日子也就容易过了。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从小画画的关系,我对周围的世界细微的动静和变化有着敏锐的触觉,感情非常细腻,周围朋友点滴的动作,情绪的波动,甚至单凭只字片语或一个落寞的眼神,我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异样或是表面下暗藏着的真实。比如,我发现从宏观来说,为什么大家还是不停地搬家挪窝,不断地恋爱分手,不断的转学换专业;从微观来说,很多学生的脾气变的非常古怪,这种古怪表现在行为上的焦躁,情绪上的阴晴不定,甚至个性上的完全转变,这些表现都是对所处环境的不满和极度躁郁的表现,不同的是比起刚来的时候,留学生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发发牢骚缓泄压力发展到一种地下的隐蔽的不动声色的行为,打个比方,以前,哪个留学生分手了,那可是件大事,大家都得问,为什么呀,那感情和时间可都得浪费了,于是,安慰的安慰,帮助的帮助,当事人更是象二战中被迫害的犹太人一样,需要大家的关怀和慰问,出国了,没了爸妈,大家都是一家人么。每当到周末大家呼朋唤友的去吃饭唱歌,整的热热闹闹的,一不高兴了,大家就煲起电话粥,电话从早到晚都是热的,为什么呢?寂寞呗,孤单呗!可是,时隔两年,事过境迁喽,以前,那种恋爱当街亲嘴,分手哭闹上吊,一有空就打电话,一落寞就拖朋友上街的都不见了,不是说人不见了,而是,那种“高调恋爱”,大呼无聊,倾诉苦闷的行为没有了,原先恋爱着的两个人,突然,女孩带着个另个男朋友,我们还以为脚踏两条船,大家都不吱声,过了大半年,才明白,人家年前早就拜拜了,原先,熟的连不粘锅都粘的的朋友,见了面,不过说声“Hi.”,手机都好像成了带到外地的小灵通,成了摆设。所以,大家看者好像齐刷刷一下子就长大了,成熟了,低调了, 但又好像真的疏远了,人情味淡薄了,难道真的是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是找到对象儿自己快活去了。那为什么留学生世界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死亡的(不好意思,因为孤独,最近多看了些鬼片,打错了)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浮躁不安甚至是恐惧狂躁的气息。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国内热火朝天,一会儿股市拼命长,奥运马上开,甚至很陈很冠希的大背景下,大家的心态就和美国经济一样下滑了,低调了,躁郁了,但是,却越来越自闭,越来越疏远了。
我不是专门搞行为分析的,也不是要管留学生心理疾病,我只是从一个非常人性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从实际现象中大胆的推断,这是中国人典型的又一个“面子”问题!让我给你具体解释,中国人好面子,我们大家刚刚留学的时候,起跑线大家都一样,都举目无亲,就像南极的企鹅一样,在这冰天雪国里蜷缩取暖,所以,大家互相帮助,互诉苦闷。可是现在,大家都来了有一段日子了,第一类留学生,语言天赋好,肯学习的同学,很快就能融入班级,融入工作中,那么进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当地人当然知道哪有好玩的,好吃的,于是,那些人QQ是再也不用了,转而用msn,和facebook, 人家才不寂寞呢,对于留学生圈子也越来越疏远了。第二类留学生,长得挺好,性格也不太古怪,于是,留学留着留着就恋爱了,在这个花季的日子里,幸福快乐的过俩人生活去了,从此不过问人间俗事。第三类留学生,读书特牛,一个劲的用功,这大学之间转来转去,人家才没有空搭理你呢。那么剩下的这些留学生就是成了没有特别语言天赋的,长相一般,性格古怪读书凑和的人了,也就只有这些人才会孤独,寂寞,没人答理, 最关键的是,现在人人都知道,很多中国留学生“扎堆”现象严重,出国了,还整天中国说中文,没出息。简而言之,就是,只有混不开,长的丑,书也读不进,和没出息的人, 才会被人晾在一边,那种人平日回家,洗洗就睡了。可是,没人想这样,就是真的不幸这样了,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于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就又出现了,“我最近挺好,挺忙的,所以没空给你联系。”“我在家呆着习惯了,现在一点儿也不无聊了。”“外面出去有啥好的,冻死人了。。。。。”说这些话的人,就是在粉饰太平,表面上说自己混得挺开,日子挺好,我就偏不信他一天到晚在家,就没有上网疯狂看碟?就没有在家拼命打游戏?就没有手机电话簿,msn上溜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知道打什么电话说什么好?这时候,说句过火的,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人本就该是群居动物,而且,孤独已经作为了一种变相自我惩罚手段,留学生在家呆着,就好像犯人在监狱里蹲着,只不过,我们的门没有被上锁,是大家在自己的心里上了一把大大的枷锁,我们囚禁了我们自己!
留学生的生活本来就不容易,读书要搞定,生活要自理还要自立,这孤独真是你是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更甭题大家为了面子,还自己把自己关起来,那孤独还真是无孔不入。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一阙以前在国内一直参不透的宋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听来却格外明白,留学生的世界里“寂寞”“无聊”“忧愁”,我们都不再挂在嘴边,而是”欲说还休”,留在心里泡下一壶寂寞苦丁茶,关上门,自己把那孤独去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