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凈土(六)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因果
在這世間,各種人、事、物都有其規律性,這種規律性就是一種因果關系,有因有果,人間才顯得公平合理。如果世間沒有因果的道理,那麽人再怎麽勤奮或慈善都沒有用,是非、善惡便沒有分別了。因此正確認識因果觀念有利於體悟人生,更可以激發自己的良知,去參與社會,做更多的慈善事業。人有了慈悲心,便能與大眾打成一片,相互關愛,同心協力,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悅。
相信因果 生活才有動力
佛陀教導我們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三世因果。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人有貧富、貴賤、智愚、美醜等千差萬別。這些都是每個人的因緣果報,我們不管身處何境,都要面對現實,當下承擔。在承擔現實時,切要謹記善因得善果,每天心地要保持清凈,說話不要無理取鬧,做事要正直,所謂「直心是道場」。只要心正善良,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據載,「中國清朝時期,有一位叫黃求爵的人,很想生一個兒子,但一直未能如願,他十分不解地去找相命先生為他看相,相命先生說:「你不但命中沒有兒子,壽命亦只能活到 60 歲」。
黃求爵聽完以後,十分不安地說:「那我應該怎麽做,才能改變我的命運呢?」相命先生說:「依佛教的教法,唯有積德行善,才能福轉運來」。黃求爵於是開始做善事,有一次他聞知從南洋來的一條船遇到大風要翻沉,他趕緊出十兩銀子請漁船去救援,把十三個人都救上了岸。過了不久,相士遇到了黃求爵,十分驚訝地說:「您滿面都是陰騭紋,必定做了積德的善事。您不僅有兒子,兒子還能考中進士,您自己亦會增福延壽。」後來黃求爵果然有了兒子,名字叫振風,考中了康熙己未年進士,他自己也活到了九十多歲才善終。
在佛教的因果報應故事裏,像以上的這些行善改運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我們應在其中得到啟示,明白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果報的組合。只要心地善良,廣行善事,即使遇到禍殃,相信也有貴人相扶助。
修行人還落因果嗎?
有的人會好奇地問,凡人在因果裏輪轉受報,那麽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嗎?在禪宗裏有一個有趣故事,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有一天,百丈禪師升堂講法完畢後,聽眾全都退下,唯有一位老者站著不走,禪師便問其原因。老者回答:「我現在是一只野狐貍,並非人類。因在很久以前,曾在百丈山修行,當時有一位學僧問我:『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我回答:『不落因果』。因此後來便落入畜生道五百年,至今仍身為狐貍身。因為羨慕大師的修行與學問,特請大師開示指點迷津。」老者恭敬合掌問道:「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百丈禪師回答:「不昧因果」。老者當下大悟,行禮告退。在第二天,百丈禪師在後山巖洞中發現一只狐貍身,於是用佛教往生儀式禮葬。
以上這個故事說明了無論是普通人或者是修行人,都有因果之報,只不過大修行人心中不為因果所牽絆,即使色身於因緣際會中受難,也能以平常心去對待它,並悟到一切法在緣生、緣滅的過程中當體即空的道理。
結 論
人如果有聖人的智慧,明白因果,敢於面對現實,改造現實,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間未到」的道理,時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做更多益己利人的善事,這樣不但每天不會有煩惱,同時還能享受助人為樂的喜悅,並能體悟到佛教所講的「日日是好日」的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