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人生(二)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生活中有什么是不变的?
俗语云:“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心有生、住、异、灭”, 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但在这些变化莫测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原理,那就是“空性”。因为万法本性是空的,所以世间的一切现象才可以改变。比方说,一个穷人没有钱,但只要他认真工作,发挥才能,寻找机会, 总有一天这位穷人会变成富人。例如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他们都是从普通的平民,经过一番的拼搏苦干而有今天惊人的业绩。一个一字不识的文盲,经过勤奋学习,不断深造,有一天便可以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这些道理充分说明了佛法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我们认识人生的关键所在。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才不会迷失自己。
如何做到不迷失自己?
人若想要不迷失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并知道自己的性格和习惯。通过对自己审察一番以后,进而审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清净。这种修正身、口、意三业的做法,就像花草树木要时常修剪一样, 要经常修正,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修行身业有三种,口业有四种,意业有三种, 共称为十善。如果修行不好,便成十恶。
如何修行身、口、意三业呢?
身业方面:
不杀生:不要自杀或谋杀别人。最好不要随便杀动物,要有慈悲心,利人爱物。不但不要杀生,还要护生、放生。
不偷盗:我们要爱护别人的财产,不要偷或取用别人的东西,不但不偷, 自己还要广行布施,救济苦难的众生。
不邪淫:除了正式夫妻之外,不能有婚外情或第三者,以免破坏家庭和睦。人不能任性随意,要有定力和原则。
口业方面:不妄语就是说话要讲诚实语,不要欺骗人。不两舌就是不要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搬弄是非,要多劝人以和为贵,为善最乐。
不恶口:不要出言粗暴,破口大骂,讲话要柔软,做到口出莲花般清净无染。
不绮语:不要讲一些不健康淫秽之语,以免误导他人,要多讲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语言。
意业方面:
不贪:不要贪求无厌。做事要量力而行,有多少本事,便做多少事情。
不瞋:不要有嫉妒心和瞋怒,要有定力和耐性。不痴:不要是非不辨,好坏不分,而要有智慧洞察一切。
以上十善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生活准则。必须严守这些生活准则,因为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人不约束自己的行为, 就难以承担重任。由此可知,佛法要在生活中修,如果离开生活,怎么会有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转识成智的这些观念呢?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时常净化身、口、意三业,同时还要修学八正道。遵守这些生活准则,就可以从烦恼痛苦的此岸,到达清净快乐的彼岸。
八正道是什么呢?
八正道的基本内容为:
正见:正确的知见,相信因果不昧。正如《宝鉴篇》中所讲:“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佛经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候未到。”中国古语亦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正思维:正确的思维,心中时常保持觉照,以正智发动思维,使真智增长, 断除迷惑。
正语:正直的言语,说话有礼貌,言之有理。正业:端正的行为,品学兼优,没有不良习惯。
正命:正当的职业,以正当途径谋生。
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如《进学解》所提到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正念:正确的心念,心不胡思乱想,清净无染。
正定:做事集中专一,有恒心和毅力。
结 语
人生数十年,转眼即逝。若能在短暂的时光里,把握当前的一念心,并用这颗平常心去觉悟人生,体验生活,世界便会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人的悟性最高, 世事虽是无常,但只要用心去生活,便能在无常中找到真常的道理,如果时常净化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依据八正道的方法去生活,心中的佛性便能显现, 烦恼迷惑自然而然不断消除,自在人生当前即是,不假外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