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Small Print!
張珮珊音樂專欄
家長的一個最普遍問題:“我的孩子需要每天練習多久(幾個小時?)”
對我來說,“幾個小時”或者是“多少遍”並不是重要。
學生將整個練琴時段看成一份工作,甚至是一個包袱,希望儘快完成工作。
因此,很多家長都會投訴,為甚麼孩子在一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會不斷喝水,上廁所,食東西等小動作。家長都會擔心的說:“孩子怎樣可以專心呢?”
要求同學練習用指定次數,也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他們會將整個練琴經歷機械化。同學的雙手會變成一臺機器,練琴的目的就祗是將工作完成 。
在孩子的小腦袋內,他們祗會關心時間和數目(quantity),不理會效力和質素(quality) 。
那麼,一節有效的練琴時段是甚麼?上課的時候,我會在樂譜上註明很多符號和提示。鉛筆提示,再配合樂譜上的指示,就是幫助學生看到練習重點。
我會要求學生在練琴的時候,拿起鉛筆來畫上自己的符號和提示。他要懂得分析樂譜,表現出音樂知識和展示出演奏技巧。
學生必須知道練習重點,要改進甚麼,表現多少和感受多深?
亳無目的地練習是浪費時間。盲目的練習是沒有進步。
學生在一個小時內不斷的練習,沒有留意練習重點,是否浪費時間?
學生沒有刻意想到要改甚麼,沒有要求自己進步,是否祗是充斥時間?
他們需要表現出樂曲的意思,暸解到樂曲(重點)多少,明白到樂曲要傳達的意境。
我會要求學生認真地處理樂譜上的音樂符號和其他的鉛筆提示。這些Small print (細小字眼) 會讓他們更為全面去理解所彈奏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