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漢傳佛教走向世界(三)
達義法師
二、追思前輩大德的使命感
倓虛大師的學生性空、誠祥、樂渡三位法師,前往美國和加拿大弘法,他們弘法的腳步踏上了北美的土地,是歷史性的一刻。這一刻,中國漢傳佛教傳播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前文提及的1963年1月,樂渡法師前去向八十八歲的倓虛大師辭行準備去美國時,老人叮囑:「海外弘法非易,凡事多吃虧,多忍耐。 忽忘出家本願,爾今去,希望佛法流傳到西方。不要惦念我,回來再見! 」(《 倓虛大師追思錄·追思恩師略敘創辦華南學佛院之經過》,樂渡。 香港佛經流通處,甲辰年六月)。在這之前, 倓虛大師支援學生學習英語,為他們聘請英文教師。為了這一天,倓虛大師和樂渡法師準備了很長時間。
樂渡法師不僅僅是倓虛法師的遺志繼承者,而且一直扮演探路者的角色。早在1947年初春,樂渡法師應青島湛山佛學院老同學之邀到香港遊歷,但此時內戰日熾,貨幣貶值,物價飛漲,以致他們的旅費不敷,另外兩位同學只好到江浙一帶寺院掛單,樂渡用他們所有的錢湊足了一張通向未來路程的單程船票獨赴香港。這一趟顛沛流離的路程成了倓虛大師南下的前兆。那張由三個人的旅費湊成的一張船票,成了中國佛教傳播史上一個「吉祥物」。因為四十年後,樂渡法師邀請兩位同學踏上了海外弘法的之旅。 那兩位同學就是湛山精舍另外兩位開山性空長老和誠祥長老。
樂渡法師自 1963年從香港移民美國,創立了美國佛教會、美國佛教青年會、三藩市佛教會,美加佛經翻譯委員會。1974年,在創辦和主持美國佛教會和大覺寺十年之後,樂渡長老辭去其他職務,創辦美國佛教青年會。這是一座為了專心一致翻譯英文佛經而開設的道場,經過四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在樂渡長老的主持下已翻譯出版了三十幾種英文佛經,大多數已再版多次,在北美已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是漢傳佛教岀家人在北美譯經的第一人。
今天的美國佛教青年會的主要法務依然是從事英文佛經翻譯,並免費將出版的各種經書贈送到世界各地,還根據世界各地信眾來信的要求,由義工包裝免費郵寄。這裡經常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感謝信,還有不少從美國各監獄及受刑犯寄出的感謝信。
此後,1967年性空、誠祥二位法師來到加拿大。1968年「加拿大佛教會」成立,這是加拿大最早的佛教組織。1969年南山寺建成,這是加拿大第一座漢傳佛教寺院。1973年,湛山精舍建成,這是加拿大第一座中國傳統宮殿式佛寺,也是目前加拿大規模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之一。
回顧漢傳佛教在北美歷程,我們就會發現樂渡、性空和誠祥三位長老各有所長,互為補充;南北呼應,中西互動,他們秉承倓老的遣志,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弘揚聖教,闖出了一片新天地,譜寫了佛法海外弘化的新篇章。 誠祥長老精於講經,樂渡長老勤於譯經,性空長老善於建寺,已成為佛界佳話。他們具有幾個共同特點:
1.眼光高遠,胸襟開闊。 倓虛大師具有慈悲胸懷和歷史眼光,他的弟子們也受大師薰陶,繼承了很多優秀品格,成為他的宏願的踐行者。湛山精舍樂渡、性空和誠祥三位長老是他們的優秀代表。 在當年信眾不足百人之時,他們就以前瞻性的眼光興修湛山大殿,當時有人質疑:這麼幾個人,用得著這麼寬大的大廳嗎? 現如今信眾增多,昔日的大殿已經不敷使用,事實證明了他們的遠見。
2. 對海外傳法弘法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悲心宏願,能成就大事,改變大格局。 幾位長老即使在身無定所、衣食無著的情況下,依然相信菩薩能成就大願,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到加拿大弘法之初就發下宏願,湛山前輩就置四塊石頭在大門口,刻四大名山之名于其上,矢志在北美髮揚觀音菩薩之大悲、地藏菩薩之大願、文殊菩薩之大智、普賢菩薩之大行。三位長老有的已經往生,有的已經年邁,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悲心大願最終一一實現。
3.堅韌不拔的意志,鍥而不捨的精神。 樂渡、性空和樂渡三位長老同侍倓虛大師、情同手足,一直到晩年,長達七十多年,始終不渝。他們的心願同是弘法利生,數十年如一日,認真專一,雖然經過種種磨難、坎坷和挫折,甚至被誤解、責罵和攻擊,仍堅信海外弘法事業必定得到佛陀和菩薩保佑,從不動搖徬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