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子观念
爱面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人人都讲面子;不要给父母、祖宗丢面子;家丑不可外扬是不可给家庭丢面子;出了错千方百计掩盖也是为了面子。
在过去,一个女孩子的处女被认为是她一生最大的面子;而一个娶了不是处女的男人被人认为是最丢面子的。离婚,在20多年前的中国也被认为是丢面子的事。孩子考不上大学是给家庭丢面子。虽然,这些观念如今发生了许多的变化,面子的概念也变了。讲排场,一手掷千金,毫宅豪华汽车,出国,包“二奶”,养“三奶”,竟成了面子的新内涵。不许老百姓谈西藏问题,不容国际帮助商量台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面子问题。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为了面子和虚荣心,中国人活得可真够累的了。
由于有五千多年文化,中国人说起来是很光彩,有脸面的事。但仔细研究国人心态,从治人的到治于人的却是那么地幼稚和不成熟。纵观五千多年历史,多少人仅凭专断的主观意志、意气、面子、虚容心、暴力、丧失做人良心、恭维巴结和自我中心(自大)在过日子。
西方人也不是不讲面子的,但西方人的面子观念或价值观念与华人很不一样。例如,被人认为不诚实或不守信誉是最大的丢面子。在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整个社会是建立在Honor System(信誉制度)上。比如你上公车或维也纳的地铁,那里没人卖票,也没人在入口检票的。你必须自觉去机器上买票上车,我和太太去这些国家旅行很是惊讶。当地人解释Honor System给我们听,在这些国家,信誉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一个人丢了信誉,被认为是不诚实或不值得被信任,他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基础就可能丧失。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同做人的良心和做人的良知联系起来。史黛娜.丁.图米(Stella Ting Toomey)教授,可能是当今最先从心理学、交流学和文化学角度来研究面子观念的学者。她不仅比较研究了东西方面子观念的价值观念的不同,并且最先提出了“给面子”或“协商保留面子”(Face Negotiation Theory)理论。她给出的定义是:“面子即为在人际关系关系之中投射出的自我形象”(Face may be described as protected image of oneself in a relational situation)。
图米教授定义了四种保护面子的方法。第一种是说话做事时给自己留出余地和空间,即面子可以自我回复(Face-Restoration)。
第二种是尊重他人并给他人留下回旋的余地以及脱离接触的自由,即给他人面子(Face-Saving)。第三种是保护捍卫自己拥有的权利(益,Face-Assertion)。第四种是考虑并支持他人的需要和拥有的权利(益)。举个例子来说,大陆在考虑台湾问题时,先要考虑到中国的统一,这一前提就给自己留出了余地和协商空间,又要能考虑到台湾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已经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实现,也就给对方留出了回旋余地。不逼台湾进行谈判就是给出让对方脱离接触的自由。当大陆考虑到保护一个统一中国的长远利益时,也应该和必须考虑到台湾人和当地政府所拥有的权利和利益。反之,台湾方面也是一样。心理学上对面子观念的研究指出上述四个方面都需要考虑到,不成熟的国家领导集团、社会群体或个人,就是不懂得怎样在保护自己权益时,也要保护、理解和支持他人拥有的权益。否则到头来,失去的恐怕比得到的还要多。东欧和南非发生的变化,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另外,凡是破裂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多半都是违背了以上的人际交流中的定律。
图米教授指出,为了解决人际、团体、个人之间的冲突并保护面子,一般有五种方式。第一种是脱离接触,避免情况的恶化。第二种是遵从或对群体观念和利益让步,做出服从。第三种是协商妥协,得到一些,也给出一些(Give and Take)。即指在任何人际关系中,任何一方都要有一定的付出,也要有一定的获取。长期的单方付出或获取,这种人际或婚姻关系一定会出问题。第四种是指在处理有冲突的问题时,一定要有决断的能力。最后一种是综合能力,即大家坐在一起交换意见和信息,协商妥协来解决问题,也保全了面子。
面子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冲突解决的研究,以及面子观念在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上的不同。西方人的面子观念是基于个人主义的,而东方人的面子观念有很强的群体色彩。为什么集权主义、专制国家多半产生在东方文化之下,这与群体意识、国家和集团的面子意识可能有很大的关系。悠久的历史并不一定代表它之下能产生成熟的民族和公正的价值观念。集权和专制绝对是群体的不成熟和群体制造出不成熟的带头人的表现。面子观念含在这样的群体和个人中走向极端,并给无数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的大跃进和文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能灵活运用面子观念、保护自己面子的同时又给他人留下面子的人和群体是更为成熟的。这种人看问题做事不走极端,不总是认为我对他错,不是绝对黑白分明。在有争议的事情中,试图去倾听对方的意见,弄明白对方的意图,并能清楚地但不是威胁地表明自己的意见。试图找出双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基于共同点与对方保持对话和联系,给对方面子。同时,设法找出并协商不同点,以解决问题。
成熟的人和群体一般要具有这种心态,即不是任何问题或冲突都是可以解决的。社会心理学冲突研究中一个重要规则就是“不可解决的冲突”(Intractable Conflicts)。即矛盾冲突的双方,前提、出发点以及预期目标,在本质上是不可调和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现实的目标是接纳(Acceptance),理解(Understanding)和宽容(Tolerance)。宽容是成熟人性、人格的表现,它是一种美德。宽容广泛地存在于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团体、民族和国家之中。其实,宽容就是给人面子。宽容的核心就涉及一个保护面子问题。
另外,面子观念与是否能忍让(Tolerate & Step Back)有关系。许多人际、婚姻、家庭矛盾的升级,都有一个面子问题。即冲突发生时,咽不下那口气,觉得让步对方就丢了自己的面子。心理学认为能忍让的人是更成熟的人。忍让不是丢面子,而是留出时间、空间,给对方,也给自己留出回旋的余地,以便对方或双方冷静下来之后可以有协商和交流的空间,解决问题。如果最终不能解决问题,那维持虚荣的面子又有什么作用呢?那些不能给他人留面子,并认为自己的面子重要,一味逼迫他人,不宽容、不能接受不同意见、态度和行为的人,才是真正的丢面子。(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