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撒谎
本报专栏作者:李昶 (供稿)
诚实几乎是所有民族、社会各阶层认可推崇的美德,而撒谎往往是遭致人们的谴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人们观察的深入,加上工作学习中知识经验的积累,我慢慢悟出诚实与撒谎往往不是那么简单,无论诚实与撒谎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诚实的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说谎者。但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一个诚实的人。
先随手拈几个例子:多伦多的中文广告算得上是铺天盖地。我手边就有他们介绍推广的抗癌药广告,说临床总有效率差几个百分点就百分之百。还有的中文广告名片说专治重大疑难病症。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参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新加坡大学的合作抗癌研究多年,加上一些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里人类最优秀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着极为艰难的抗癌研究,听他讲目前研究抗癌已经进入到分子层面。科学家们希望将来一些年内,能在这个领域内突破抗癌这一难关。我在波士顿读书时,就知道哈佛大学医学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了人类最优秀的头脑,对重大疑难病症进行攻关研究,而进展时那样的缓慢甚至停顿不前。如果真是像前面提到的那些广告所说的那样,那中国人早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了,并且该年年都颁给中国人。
还有的人推销几年就可以退休坐享其成的方式。天下哪来这种好事?笔者无论在东西方,成功人士也算见过不少,哪一位不是苦干实干拼命干,一拼就拼上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方才立稳脚跟,有了点基础?这世界上哪来免费午餐?
经常也看见推销所谓学习速成法之类。笔者一介书生,也做过多年的学生学者,搞过多年研究。你去问问真正的读书人,哪一位的学问不是一点一滴长期积累起来苦读出来的?知识又不是投资股票,不可能一夜成暴发户。
以前一位洋人同学(博士加商人),对我讲过:“商人没有诚实的,诚实的就不是商人。”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深刻印象。对这铺天盖地,吹得天花乱坠千奇百怪的商业广告,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国内读硕士研究生时,一天一位学生中的党支部书记来找我谈话,了解我对入党的看法和思想动态。那时是八十年代中期,胡耀邦先生主政,政治环境比较宽松,知识分子也比较敢直言。我大脑神经一下转不过筋来,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起来。我说那政治干部、学生党员先进人物,在会上头头是道地通篇高论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入党的人,大多想给自己捞上一把。你看有些优秀的党员被选拔出国,只要有机会在国外站住脚,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把他曾经信誓旦旦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给了他最大好处的党和政府一脚踢开,呆在国外不回来。我把那位前来找我谈话的老兄说得一愣一愣地,后来跚跚走了。我吗?当然是被永远开除出党了(我是指永远没有机会入党了,但不后悔。)
我并不是说共产党员都是说谎者。我见到过的一些老干部、老军人,从他们的言谈中你可以看出他们曾经想为一个更合理、更公正、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理想社会(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真诚地努力过、奋斗过。可以说是青春无悔。我敬佩他们是因为他们作为一个人,曾经为一个理想而真诚地奉献过。笔者讨厌的只是那些打着共产主义理想旗号的口是心非的人。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中的一种乌托邦思想,并不是谎言。尤其它提倡照顾穷人、均贫富的理念,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你回头看看如今国内数千万的下岗工人和他们的家人,你如果还有做人的良知和同情心,你会明白我指的是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错是错在其实践的方法上,即运用暴力,尤其错在剥夺和从肉体精神上消灭有能力的人,如资本家、地主和富农。尤其是表现在近年来的对资产资本的重新分配中,相当一些共产党人以权利和谎话将国家集体的财产占为己有。
话说回来,笔者读过一些研究撒谎的资料。可能最为详细的研究要数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系的一些学者们的研究。他们研究的范围不仅是说谎,还包括善意说谎(white lie),不告诉全部真实情况(Not tell the whole truth),部分相信幻想和白日梦(fantasy & day dream)以及对自己过去历史的部分修改,另外还包括自言自语并因此相信自己的如今或过去就是如此。 还有的就是找借口,或是自己的错却去责怪他人。他们的研究认为,撒谎、不正视真实、编造并相信幻想等行为,人均每天有四次左右。从他们的研究来看,我们人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诚实高尚。
再举一些例子:当你找工作写简历时,你写的是相对真实、全部真实还是有所编造?笔者知道一对夫妇,国内大专中专毕业,来这边也是读了大专。他们写简历时一个是清华研究生,一个是北大学士。为什么华人中有不少人就算找到工作,不久就因为老板发现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能力远不是个人简历上吹的那样,很快被炒了鱿鱼。为什么如今这里不少公司对华人找工作仍然存在戒心呢?
还有生活中的例子:迟到了说开车堵车,不想干了说头痛,不愿意与某人交谈推说有事,“我保证不会生气”,“你看上去真年青”,“你孩子真聪明”,“我们俩从来都很恩爱”,“我孩子从来都听话(不听话)”,对一些小文具的顺手牵羊等。不少女性有过做爱时为了让老公感到比较雄而伪装性高潮的经历,称香烟为“和气草”,借来的荣耀――即炫耀他人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心里明明讨厌某人却对其一脸堆笑,讨好巴结他人(当然最终是为自己的目的)。两口子吵架时说“你从来都是这样”,“你绝对不会改”,“你真是没救了”,还有的说“不是我做的”,“我不知道”,等等。
笔者工作中长期同人谈话,也需要仔细观察人,我发现当一个人不愿意承认事实时,最常用、最方便的话就是“我不知道”或“我记不清了”。但许多时候,实际情况是,当事人记得清楚,心知肚明。
诚实有时也需要勇气去直面惨淡,同时也需要技巧。记得生活中还听到过一件事:一位老人到了癌症晚期,他明白他的日子不长了,但家里人要不避而不谈,要不鼓励他,说他还有希望不要放弃。这时不知是老人的女儿还是儿媳妇来了,握住他的手,含着眼泪对他说:“I will always miss you.”(我将永远怀念你。)老人听后笑了,撒手人间西去。这位妇女是诚实的,但她同时也处理得相当有技巧。
笔者多年观察人、分析人、观察自己、分析自己,慢慢体会到了生活中很少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很少有绝对的黑与白。诚实是一个应该学习的、推崇的品德,而撒谎(尤其包括爱荷华大学的专家学者们研究所指出的那些部分),要不事出有因,要不也不是绝对十恶不赦。我也慢慢体会到我们人远不是自己嘴上说的或自己相信的那样崇高。本文绝对无意为撒谎开脱,而是想指出撒谎现象极为普遍,人们应该去认识它并争取改正它。同时诚实应该被推崇,我们应该力争做一个诚实的人。笔者同时想指出,要真正做到这点也是不容易的。
最后,讲一个看来的小故事作为本文的结尾:圣诞节,一家大小围在圣诞树周围开礼物。父母亲给孩子们不少礼物(当然是以圣诞老人的名义),孩子们也送给父母礼物。小女儿在自己精心包装的盒子上,写上“送给我最爱的爸爸。”父亲开了盒子,里边套了另一个盒子,再打开,里边还有一个盒子,一连开了七八个盒子。最后一个是小女孩精心用彩线捆好,还画了一些小画在上边的一个不大的盒子。父亲打开,愣了,里边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爸爸以为女儿在撒谎戏弄他,随手给了女儿脸上一巴掌。女儿捂住脸,哭着说:“我把那盒子里外吻了许多遍,这些吻都是送给我最爱的爸爸的。”父亲听了泪流满面,一把抱住女儿,给她跪下……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