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课,陷阱还是跳板?

2011新年之初,学生们结束圣诞假期,纷纷开始了冬季学期的课程。但对于某学院语言班的学生来说,新学期的新气象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一方面,沿袭2010年秋季学期新设计的语言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与内容并未有太多新的变化,学生们的语言学习程度也未有明显突破;另一方面,分级教学的运作方式,以及语言班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生们的反馈得不到及时响应与合理解决,更引起了语言班同学的种种抱怨。
一个学期的教学过后,在语言成绩与专业指向性的引导上收效甚微,是大多数语言班学生的学习感受。而选择语言课程的学生,多是初抵加拿大想要进入学院不同专业进行深造的国际留学生,但在入学之初的语言测试中其成绩未达到专业要求与基础课程的标准,不得不先进行语言课程的集中培训。除却国际学生需要缴纳的昂贵学费不说,多花费半年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学习语言,却仍然不一定能进入专业就读,给很多学生徒增烦恼与负担。”上课讲的东西根本没什么用,教的都是发音和最简单的句型,分级测试的时候也用不上。””授课的老师不清楚我们的学习走向,学校相关的管理人员也不能向我们描述课程的完整计划,国际部工作人员在其中的周旋也无法产生实际作用,各方说法均模棱两可,语言班学生究竟何去何从?”
首先,学院根据自己设计的分级测试结果将语言班学生分为四个等级,各级别的教学难度不同,但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学期伊始,学院承诺学生每个月均可参加一次分级测试,成绩达到其他级别的标准就可跳级学习;学期结束之前可以参加学校统一的专业语言测试,达到要求就可直接升读进入专业学习。然而,在上一学期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既没有每月一次的分级测试,也没有组织语言班学生参加专业ESL语言测试。在身处最高级别(四级)学生与相关部门的多次交涉下,学院只单独给四级学生一次语言测试机会,测试通过就可以进入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而其他三个级别的同学则没有这种运气,依然只能在不同级别进行学习,何时升级遥遥无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得不产生这样的抱怨:”没有测试机会,按照一个学期只能上升一个级别的进度考虑,难低级别学生就要上一年两年的语言课程?这样接续产生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谁来负责?难倒我们要做学院语言项目实验阶段的牺牲品?”在这些不确定性中,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无可厚非,本以为以语言课为跳板,可以更加充分地迎接专业学习的挑战,如今却身陷语言班的种种问题中,依旧无法脱身。
众所周知,加拿大多数的大学、学院,公立、私立学校均有为国际留学生开设的各类名称不同的语言课程,且学费不菲。各个学校自行判断语言能力,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加以规范,加之昂贵学费,语言学生如同”任人宰割”,成绩不够便无法逃脱。A同学本来握有符合专业标准的雅思成绩,由于在开始专业学习时略感吃力,计划多进行一段时间的语言培训再重新就读,殊不知,这一个选择就让他陷入了语言班的泥潭,至今还在低级别就读,重回专业成为泡影。B同学倍感语言教学的失落,教学内容只停留在发音、单词的程度上,对自身语言的实用能力帮助不大,与任何测试也无法接轨,已经计划转入其他学校重新就读。语言班的设计之初,究竟是为学生们提供上升的合理跳板,还是抓住其成为学院敛收高额学费的”陷阱”,谁来保障语言班学生的权利?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还希望教育相关部门能出台统一的规范并给予相对的重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