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踏进Elmira埃尔迈拉

有一年重返停留在马背上的小镇圣积。不知为何头脑一迷糊,走走聊聊竟眼瞪瞪地错过而直行往前。尚未清醒过来,已经踏进又一个小镇,但是从未来过。好在它是熟悉的,自然是指名字。这就是Elmira埃尔迈拉。

枫糖浆是加拿大著名的土特产。每年初春冰雪融化之际,南安大略有许多公园,私人农场和小村镇会举办枫糖浆节,以庆祝春天回归,并开始枫糖收集。始于1965年的Elmira Maple Syrup Festival就是此间最为著名的,并 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所收录,头衔是“世界最大的一日枫糖节”。节庆期间,有半英里长的街头摊贩售卖当地的特色食品和工艺品,少不了的是枫糖浆薄冰;可以坐马车去枫林看枫糖采集;有各种杂耍,音乐表演和手工艺秀,不能错过的是枫糖浆熬制;还有马车巡游…… 走走聊聊就是通过枫糖浆节知道埃尔迈拉。既然不期而遇,那就不能云淡风轻地让它溜走。

小镇不是很大,但是整洁安静,空气新鲜。街道两侧的住宅,都有深深庭院,而且装扮得非常漂亮。它们不象都会新建的住宅那么单调,呈现各种漂亮的建筑外观,似乎还没有重复。漫步其间,犹如徜徉花园。这些房子的年份已属不小,细述着小镇的历史。

在埃尔迈拉所在的Woolwich地区,最早生活着的是Mohawk Indians的休伦人。直至18世纪末,第一批白人居民才来到。1798年,William Wallace花费16364元购得86078 英亩地,成为本地区最早一批居民之一。 地名Woolwich来源自当时政府土地测绘官的名字。1806年,Wallace把一部分地卖给门诺派清教徒后,Germany Company的秘书Benjamin Eby和他的朋友Henry Brubacher也来到Wallace的土地。在探索之旅间,这对年轻人被这乡村景色所迷恋。于是返回宾州后,Eby在成立了土地公司,并在次年带着钱回来,以一块钱一亩的价钱购得Wallace 剩余的45185 亩地。这块土地就是后来的埃尔迈拉社区。

1834年,Edward Bristow 成为埃尔迈拉的第一个居民。当时,他购买了53英亩地,每亩地的价格仅仅50分。当时社区名字因其而被称为Bristow’s Corners。1839年,作为成熟社区标志的邮局正式设立。当地商人Samuel Weber曾在1850年代初访问过纽约州的埃尔迈拉,而且印象至美至深。于是在他的影响下,Woolwich镇议会在1853 将社区改为埃尔迈拉。这个时期,大批德国移民到此定居,而且大都是门诺派清教徒。这一切奠定了小镇的人口结构直至今日,也使得小镇至今仍保有许多宾州德国人的传统特质和习俗。而门诺教的信仰又使得小镇居民的行为举止甚为保守,比如衣着,最特别的是老派守旧的门诺人依旧坐着马车出行。埃尔迈拉于1886年正式成为行政村。

继续走,继续聊。埃尔迈拉枫糖节最热闹的半英里摊贩大道设在Arthur Street,这里正是小镇的商业中心。它和南安大略那些普通的小镇老街没有两样,分列着见证市镇历史的店面砖房,典雅又时髦,散发着大城市所没有的那种淳朴,清新和静谧。最让走走聊聊难以割舍的是那种慢悠悠的慵懒情调。这是装不出学不来的。会让我哼起那首让人唏嘘感叹的歌曲“从前慢”。老街南端汇聚着钟楼,教堂和图书馆等地标建筑。埃尔迈拉图书馆是滑铁卢郡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一部分,开设于1885年。现存建筑的主体是1911年由Carnegie基金资助修建的。

老街上也少不了一座街心花园。它叫Gore Park,是埃尔迈拉居民举办节庆的舞台。中央的Bandstand,是二十世纪初小镇娱乐中心的遗物,建于1912年,设计者为Elmira Musical Society成员。公园里还有一座纪念喷泉,是怀念那些在花季离世的年轻人,黑色大理石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和生卒年份。小镇的战争纪念碑则矗立在埃尔迈拉的南大门。青铜雕塑是一个年轻军人双手撑着长枪的形象。我们从这里踏入小镇,也是从这里离开小镇。(安大略小镇之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