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的老師
張珮珊
撫心自問,我絕對是一個貪心的老師。 對著學生,我確實貪得無厭。
家長將孩子交托給我,是好或是壞?是安心或是擔心?是聰明或是傻了?
有些時候,我會感到內疚。但是,責任感使然,我又會貪心地推使學生更上一層樓。
學習一首新樂曲,我希望學生可以自己看譜。
“看譜”又是甚麼意思?剛開始识谱,他們懂得認音,我覺得不够。彈了正確音符,也需要將拍子弄好。就是第一次彈,也需要弄好拍子。
學生需要看到音符的連貫性,不可以每一個音“叮噹”地彈奏,也看得出音符的組合。
需要照顧到句子的輕重對比,強弱和指法。
學生接觸一首新樂曲,也可以思考這些“基本功”,盡量彈出來。我不希望學生一點一滴地慢慢加上去,也不會用了幾周練琴時間才完成一首樂曲。練琴時間就變得有效。
他們也不會用了時間練習,卻是聽不出進步,也找不到樂曲重點。簡單來說,練了(鋼琴)就相等於沒有練,因為彈奏出來,還是突兀不平,樂句不流暢。
彈奏順暢以後,他們要彈得“好聽”,有音樂感覺,對樂曲產生共鳴,不只是交待了音符,也要表達音樂。
還有沒有要求? 有的! 要彈得“好聽”,也要求學生彈得“好看”。
雙手動作需要配合,頭,頸,肩膀,身體,雙腳,以致坐姿都需要調整好。所謂“好看”,最終就是影響到鋼琴的音色。
我這個絕對貪心的老師,學生不祗是懂得看音符,要懂得分析樂譜,彈奏樂句,領會到樂曲的性格和意境,全心全意地表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