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老頭兒
小孟理财
這個世界是由問題組成的,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無數大大小小的問題,難解的、容易的、專業的、愚蠢的。有人說,判斷一個人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能解決多少問題。同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為,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
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向專家請教。無論是看病、修車、裝修或者是投資等等,我們都希望可以找到“老專家”來解決問題,因為我們相信經驗無價。
每個行業裡都有老專家,他們經驗豐富,閲歷廣博,或者虛懷若谷,或者大智若愚,他們就像是“賣火柴的老頭兒”。他們的知識就好像是火種,將黑暗點亮,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明白清楚。我喜歡跟老人家聊天, 因為他們的人生閲歷總是能讓我獲益匪淺,簡單的三言兩語就能讓人茅塞頓開。
然而每一根火柴只能照亮有限的面積,每個人的知識範圍都有限。沒有誰是全才,可以掌握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識。銷售保險的經紀很可能不會看病,賣房子的專家也很可能不會修車,如果您去向餐館的高級廚師詢問投資技巧,那恐怕也是所托非人。
我們喜歡諮詢別人,特別是在自己不懂的時候,但是“問對人”卻是一個很大的學問。這是個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卻被很多人違背著。我們雖然明知道生病要去看醫生,但卻喜歡在吃藥的時候再問問朋友或者鄰居的意見,然後就因為一個小小的聽起來可能很愚蠢的原因,將專業的意見拋諸腦後。
我們也會從專業的會計師、理財師那裡得到很多專業的意見和規劃,可能還用上了很多專業的數據和圖表,分析了好長的時間。可是在“轉念一想”之後,往往因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就放棄了本來應該採取的正確行動,或者錯失了最好的時間。
可以理解的是,我們都害怕聽錯建議,擔心專家並沒有完全理解我們,或者我們並沒有完全理解專家的意思,因此總想再問問。但這個“再問問”的對象應該是另外一個專業的人士,而不是說了話可以不負任何責任的不相干者。您也許覺得利益不相關者的話更加中立,需知道沒有利害關係的人更害怕惹上是非,大家都想做“好好先生”,因此無論您想要做什麼,多半都是勸您不要做。因為多做多錯,不做不錯。
判斷誰的話可以相信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但生活中可以相信依賴的人越多,生活就會越順暢。
點燃一根火柴,亮光之下必有陰影。同樣的,每個人的觀點都有他的侷限性,每個人的建議都有個人的好惡在內,很多情況下可能並不是利益的驅使。可能有些人在某種投資產品上有過巨額虧損,從此就再不建議任何人去購買,可能有些人在某種產品上運氣不錯,因此就總覺得這種產品是沒有風險的。
無論您聽到了什麼樣的建議,多問一問為什麼?為什麼他會這麼說?為什麼跟別人不一樣?不同的答案不一定就一對一錯,有時候有可能兩個都是對的,但是卻針對不同的人群。為什麼這個建議適合我?為什麼適合現在的我?為什麼他聽了這個建議賺錢,而我聽了同樣的建議卻虧錢?
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的事情上碰壁,在不同的事情上獲益,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不可能經歷過所有的事情,但善於觀察和總結的人可能比別人獲得的要多一些。如果可以多諮詢一些人,多聽聽其他專家的意見,也許可以讓火光照亮死角,讓答案更加豁然開朗。
一根火柴燃燒的時間有限,照亮的範圍也有限。您不可能獲得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每一個方法針對一個問題,並且可能只針對一段時間。沒有人一輩子只吃一次感冒藥就可以終身免疫,也沒有車只加一次油就可以跑上10年。
時移世易,一旦情況變了,解決的方法就可能會不同,不可能總是守著舊有的方法,刻舟求劍,一成不變。投資理財領域也是如此。一種投資方法,在一種市場情況下賺錢,但是變換了時間和地點,可能就完全派不上用場,甚至會帶來虧損。一種理財建議,對於一個年齡階段適合,但是換了一個年齡階段可能就意味著過高的風險。
隨著每個人年齡的增長,家庭的複雜,收入的變化,投資理財的建議也需要“隨機應變”,解決不同時期不同的重點問題,並且為未來做好規劃。如果您的家庭情況也發生了改變,別忘了,再劃一根火柴,再探一次究竟,經常跟專家見面應該是個不錯的建議。其實不僅僅是理財顧問,您不是也定期見家庭醫生麼?
智慧的火光,隨處閃亮,如今賣火柴的人也越來越年輕了。